《从军行》其四背景

  • “不破楼兰终不还”这话是谁对谁说的?
    答:“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里的诗句,原文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背景是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 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
  •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驻守边疆士兵们的高度赞赏和关怀,也表现出对边关战争的无奈和将士们的决绝敬佩心境。出自:《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原文:从军行七首·其四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译文:青海湖上...
  •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是什么意思?
    答:《从军行》其四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全诗的字面意思: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全诗如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
  • 《从军行(其四)》赏析
    答:赏析:诗歌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作者: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
  • 不破楼兰中部还是以谁的口吻发出的豪言壮语?
    答:不破楼兰终不还”是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里的诗句,原文为: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背景是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 679──681),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
  •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可以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于是王昌龄便作了《从军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吐蕃、突厥...
  • 从军行七首其四的作者是谁?
    答:《从军行七首》其四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全诗如下: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全诗的译文: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黄沙万里,频繁的战斗磨穿了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而他们壮志不灭,不...
  •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唐诗《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诗是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组诗中的第四首,也是《从军行》组诗中最为出色的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指青海省内的青海湖;"雪山"指祁连山。此句意为: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
  • 王昌龄的<<从军行>>的历史背景,必有重谢!!!
    答:沈德潜《说诗卒语》云:“秦时明月一章,前入谁奖之而未言其妙。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
  • 王昌龄从军行的写作背景?
    答:全诗意境苍凉,慷慨激昂,充分显示出盛唐气象。写作背景 盛唐时期,国力强盛,君主锐意进取、卫边拓土,人们渴望在这个时代崭露头角、有所作为。武将把一腔热血洒向沙场建功立业,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用他沉雄悲壮的豪情、谱写了一曲曲雄浑磅礴、瑰丽壮美的诗篇。《从军行七首》就是王昌龄采用...

  • 网友评论:

    邱苗17146801402: 王昌龄的《从军行》之四的写作背景 -
    48713鱼赖 :[答案]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

    邱苗17146801402: 从军行(王昌龄其四)写作背景. -
    48713鱼赖 :[答案] 在玉门关外

    邱苗17146801402: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
    48713鱼赖 :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是盛唐时期,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将士们都渴望在这个时代可以立下战功,诗人则为伟大的时代精神所感染,于是王昌龄便作了《从军行》来表达边塞将士的宏伟壮志.《...

    邱苗17146801402: 从军行的诗意(其四) -
    48713鱼赖 : 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邱苗17146801402: 从军行 其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48713鱼赖 : 表达了诗人驻守边疆士兵们的高度赞赏和关怀,却也表现出对边关战争的无奈和将士们的决绝敬佩心境.

    邱苗17146801402: 王昌龄写的《从军行》表达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48713鱼赖 :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邱苗17146801402: 从军行的写作背景 -
    48713鱼赖 : 初唐四杰很不满当时纤丽绮靡的诗风,他们曾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作过颇有成效的开拓和创新,杨炯此诗的风格就很雄浑刚健,慷慨激昂.尤其是这样一首描写金鼓杀伐之事的诗篇,却用具有严格规矩的律诗形式来写,很不简单.律诗一般只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除第一联外,三联皆对.不仅句与句对,而且同一句中也对,如“牙璋”对“凤阙”,“铁骑”对“龙城”.整齐的对仗,使诗更有节奏和气势,这在诗风绮靡的初唐诗坛上是很难能可贵的.是唐诗的亮点.

    邱苗17146801402: 李白的从军行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
    48713鱼赖 : 从军行 李白 百战沙场碎铁衣, 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 独领残兵千骑归. 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

    邱苗17146801402: 从军行 (其四)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感情? -
    48713鱼赖 :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格律】: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 【注释】: 1. 青海...

    邱苗17146801402: 从军征七首(其四)的思想感情 -
    48713鱼赖 : 1、解答:通过边塞风景的描写表达将士们守边卫国、志在必得的雄心壮志.2、原诗:从军行七首·其四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3、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热搜:从军行1-7首诗 \\ 《从军行》其二 \\ 《从军行》(其一) \\ 《从军行》其一王昌龄 \\ 古诗《从军行》其四 \\ 《从军行》其四 \\ 《从军行七首 其四》 \\ 《从军行》其三 \\ 从军行时代背景 \\ 《从军行》其五 \\ 《从军行》创造的背景 \\ 从军行李白其二背景 \\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 \\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背景 \\ 从军行其四的历史背景 \\ 《从军行》其五王昌龄 \\ 《从军行》 杨炯 \\ 从军行杨炯创作背景 \\ 从军行七首其四背景 \\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古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