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苏轼

  • 苏轼的六国论的原文
    答:六国论 苏轼(宋)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
  •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答:六国论原文及译文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
  • 苏轼六国论原文注释
    答:苏轼六国论原文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
  • 苏轼六国论原文赏析鉴赏
    答:苏轼的《六国论》,围绕“养士”问题,分析“六国之所以久存,与秦之所以速亡”的原因。苏氏父子的三篇《六国论》虽然观点不同,风格互异,但都能道前人所未道,发前人所未发; 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的形势,有所感而作。 苏轼的这篇《六国论》带有鲜明的翻案色彩。历来的观点都是称赞战国时代...
  • 苏轼的《六国论》全文翻译
    答:《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六国论》的历史背景应从两个角度着眼:一是苏洵论述的六国灭亡那个历史时期的情况,借以了解苏洵立论的根据...
  • 六国论苏轼原文及翻译文言文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答:1、原文 愚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
  • 如何理解苏轼的《六国论》?
    答:1、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2、六国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保守,因循守旧,不重视改革,不能坚持“合纵”政策去对付秦国的“连横”政策,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
  • 六国论写作背景
    答:苏轼论六国诚心正意、浑厚圆融,其文承接苏洵《六国论》中“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的观念,但现实针对性更强。苏轼大概既不满宋朝维持积贫懦弱的现状,又对王安石“一日百变法”有强烈担忧,他曾上书锐意革新的神宗皇帝:“臣...
  •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骆秦洛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出自宋代谁的六国...
    答:《六国论》的六国就是指的战国七雄中秦国以外的齐、楚、燕、赵、韩、魏六个国家。出自(宋)代苏轼。《六国论》部分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日: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独完。故曰: 整在赂秦也。相应翻译...
  • 《六国论》如何赏析?
    答:赏析: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士”养起来,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国家就可以安定了...

  • 网友评论:

    松汪19268024812: 苏轼《六国论》:然使始皇知畏智、勇、辩、力、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翻译 -
    55520何竿 :[答案] 翻译: 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有智慧、有勇谋、有辩才、有气力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的快.

    松汪19268024812: 苏轼的六国论 -
    55520何竿 : 注释1.率:一律,一概. 2.判:确定,断定. 3.“以地事秦……火不灭”:语见《史记 魏世家》和《战国策 魏策》. 4.终:最后. 5.与:亲附、亲近. 6.既:已经. 7.免:幸免. 8.义:形容词作名词,坚持正义. 9.速:招致. 10.再:两次. ...

    松汪19268024812: 苏轼 六国论 知识点整理最长的 一定是苏轼的 十万火急 知识点 有什么通假字 特殊句式 古今异义 虚词 -
    55520何竿 :[答案] 一.文学常识: 选自《嘉佑集笺注》包括十篇文章,都是评论政治和历史的.苏洵(1009—1066),字明允,北宋眉山(现在四川眉山)人,散文家.他的儿子苏轼、苏辙也以文学著名.后人并称他们为“三苏”.这篇文章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贿赂秦...

    松汪19268024812: 《六国论》的作者是﹖ -
    55520何竿 : 苏洵、苏轼、苏辙、李桢《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

    松汪19268024812: 《六国论》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北宋散文家,与其子________、________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文中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 - ... -
    55520何竿 :[答案] 《嘉祐集笺注》 苏洵 苏轼 苏辙 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

    松汪19268024812: 六国论苏轼苏辙两篇对比一下?其中两者观点各是什么? -
    55520何竿 :[答案] 苏轼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士的作用并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久存的原因.国家就可以安定了.苏辙的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指出他们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灭国是咎由自取.

    松汪19268024812: 六国论 - 苏轼的第二段详细列举了“三代以上”直到“隋、唐至今”的有关史实,其用意是什么 -
    55520何竿 : 三苏皆有《六国论》,只是所论的侧重点不同.苏轼的侧重点在与怎样选拔人才和安置人才上,苏轼对有关史实的列举是为了说明但凡能够长久的朝代都是善于安置有才能的人,使有才能的人不至于怀才不遇,能者不为乱,庸者无力为乱,这样的社会才能安稳.反之则会引来动乱甚至灭亡. 第二段的翻译:苏先生说:这是古先帝王不能避免的事.国家有坏人,像鸟兽中有猛鸷,昆虫中有毒螫一样.把他们分别加于处理安置,使他们都能各安本位,这些人便都有用了;把他们尽数铲除掉,是没有这种道理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的所以久存,和秦朝的所以速亡,原因都在这里,不可不注意.

    松汪19268024812: 三苏论六国 -
    55520何竿 : 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都写了《六国论》,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而作的,均是有感而发,遗憾的是都未全面论述六国破灭的历史原因. 然而,可贵的是他们能够从现实出发,针对现实,以史为据进行论述. 对...

    松汪19268024812: 六国论是谁写的? -
    55520何竿 : 《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

    松汪19268024812: 苏轼的六国论中哪些句子说明养士 -
    55520何竿 : 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仅“三苏”就每人写了一篇《六国论》.苏轼的《六国论》,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突出强调了“士”的作用.苏轼认为,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是久存的原因.只要把那些“...

    热搜:《六国论》原文 \\ 苏轼六国论原文及翻译 \\ 高中《六国论》原文 \\ 六国论苏辙原文及翻译 \\ 苏轼《六国论》观点 \\ 苏东坡《论养士》 \\ 《兰亭集序》 \\ 《六国论》课文原文 \\ 六国论原文全篇 \\ 六国论苏轼原文 \\ 《过秦论》原文 \\ 李桢《六国论》观点 \\ 苏轼写的六国论 \\ 《陈情表》 \\ 苏辙与苏轼兄弟之间的故事 \\ 六国论电子版高中 \\ 《六国论》翻译及原文 \\ 《六国论》精品ppt \\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注释 \\ 《六国论》原文朗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