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全文及注解

  • 《大学》二则(二) 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什么意思...
    答:民之不能忘也。出自《礼记·大学》第七章,《礼记·大学》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相传为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前434)所作。唐代韩愈、李翱等把《大学》、《中庸》看作与《孟子》、《易经》同等重要的“经书”;宋代“二程”、朱熹祖述这种观点,竭力推崇其在经书中的地位,旨在弘扬理学。
  • 《礼记·大学》古本
    答:《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全文: 《大学》注释译文词句 注释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的最终目的。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
  • 大学章句序原文及翻译
    答:大学是孔子遗留下来的书,是初学者进入道德的门径。在今天还可以看见古人为学的次第的,独依赖此篇的存在了,而《论语》、《孟子》又为其次。大学章句序 大学章句是出自《四书章句集注》,由孔子、曾子及门人传写,朱熹作序的古文。本书是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对《大学》的注释和补充,它是朱熹...
  • 大学全集《第六章·格物致知》原文赏析与注解
    答:大学全集《第六章·格物致知》原文赏析与注解格物致知朱熹称此章为“传之五章,释格物致知之义”。因阙失作补传。补传反映了朱熹的完整认识论。朱熹讲的理,包括物理,但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四德。“明德”的内涵也是此四德。这同《大学》本意已有不同。《大学》更强调认识外部事物,而朱熹是要焕发人内心固有的道德意...
  •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周易 我要他们的全文及注释和...
    答: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 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 “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 三纲八目的追求 【原文】 大学之道(1)...
  • 大学的作者是谁?
    答:《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
  • 孔子的名言
    答: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摘孔子《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摘孔子《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
  • 《大学》中的“致知在格物”格物是什么意思?
    答:《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
  • 谁能给我《老子》全篇以及《大学》的详细注解!!!
    答:谁能给我《老子》全篇以及《大学》的详细注解!!! 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希望能有人将这财富告诉我如何去享受!!谢谢!!!1... 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希望能有人将这财富告诉我如何去享受!!谢谢!!!1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有哪些跨界“双奥”的运动员?cherry...
  • 关于《大学》的论文
    答:《大学》的作者和年代,学术史上一直存有争论,宋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较早,并上溯到孔子、曾子,如程颢认为“《大学》乃孔子遗书,初学入德之门”,(朱熹《大学章句》引)并作《大学》定本一卷,对今本《大学》的章次进行了调整[1]。后朱熹又作《大学章句》一卷,认为《大学》分为经、传两个部分,其中经“盖孔...

  • 网友评论:

    凌厘13147623657: 《大学》原文及解释 -
    37423郁珍 : 大学》原文及译注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 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 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凌厘13147623657: 《大学》原文及解释 -
    37423郁珍 : 【原文】 大学之道(1),在明明德(2),在亲民(3),在止于至善.知止(4)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5).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

    凌厘13147623657: 《大学》第一段的解释 -
    37423郁珍 : [原文]子程子曰: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于今可见古人为学次第者,独赖此篇之存,而论、孟次之.学者必由是而学焉,则庶乎其不差矣. 注解:1、程子:是对程颐的尊称.程颐(1033~1107),教育家. 字正叔,人称伊川先生,北宋洛阳人.为宋朝大理学家程颢之胞弟.2、子:古代对有大学问的人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先生.亥涪忿皇莜郝冯酮辅捆3、曰:说. 程颐先生说:《大学》是孔子留传下来的书,是开始学习进入有道有德(这样的水平)的大门.到现在(从这部书中),可以看到古代的人是怎样学习的先后顺序.首先依据这部书(的内容)为基础,然后再学习《论语》、《孟子》.求学的人,必须按照这样的顺序学习,那么这样就不会有什么差错了.

    凌厘13147623657: 墨子的《大学》原文和译文 谢谢!~ -
    37423郁珍 :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

    凌厘13147623657: 日知1《大学》译释
    37423郁珍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 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 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 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每样东西都有根本有枝未,每件事情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 了这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

    凌厘13147623657: 大学 - 礼记翻译 -
    37423郁珍 :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原文)译文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亲民,新民也),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过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原文) 这里有译文http://www.knowact.net/Article_Print.asp?ArticleID=1757

    凌厘13147623657: 《大学》第三段翻译? -
    37423郁珍 : 《大学》——全文翻译大学的根本道理,在于弘扬光明善良的德性,使民心弃旧图新,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明确了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的目标以后才能心志坚定,心志坚定以后才能镇静从容,镇静从容以后才能神思安宁,神思安宁以后才能...

    凌厘13147623657: 《大学》的文言文翻译 -
    37423郁珍 : 大学教人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明明德)

    凌厘13147623657: 《大 学》解释什么意思 -
    37423郁珍 :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经北宋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学章句》,最终和《中庸...

    凌厘13147623657: 哪里有《大学》注释版看呀?
    37423郁珍 : 中华国学网 http://www.iguoxue.cn这个是大学注释版的全部目录,打开点击就可以看啦http://www.iguoxue.cn/html/70/n-4170.html大学》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颢、程颐兄弟把它从《礼记》中抽出,编次章句.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从此《大学》成为儒家经典.至于《大学》的作者,程颢、程颐认为是“孔氏之遗言也”.朱熹把《大学》重新编排整理,分为“经”一章,“传”十章.认为,“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就是说,“经”是孔子的话,曾子记录下来;“传”是曾子解释“经”的话,由曾子的学生记录下来.

    热搜:大学全文逐句解释 \\ 《大学》全文及译文 \\ 《大学》全篇原文 \\ 《大学之道》全文 \\ 国学《大学》经典 \\ 《大学》全文翻译 \\ 《大学》全文及解释 \\ 国学《大学》全文 \\ 《大学》全文带拼音正版 \\ 《大学》全文十二章原文 \\ 《大学中庸》完整版 \\ 《中庸》原文及注解 \\ 《大学》经典原文 \\ 大学全文完整版 \\ 《大学》原文全文注解 \\ 《大学》原文及翻译 \\ 《大学》完整版原文 \\ 《大学》原文全文阅读 \\ 《大学》全文及翻译详解 \\ 《道德经》全文诵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