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全诗

  • 孔雀东南飞的全诗是什么?
    答:孔雀东南飞的全诗如下:“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
  • "孔雀东南飞"全诗的内容是什么,出自哪本书?
    答:《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
  • 孔雀东南飞这首诗的全文
    答: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
  •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翻译
    答:《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全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篇尾构思了刘焦二人死后双双化为鸳的神话。二、情感: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在中国封建社会的...
  • 蒲草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具体是什么意思?是哪首诗里面的?
    答:蒲草和苇子柔软结实得像丝一样,磐石不容易被转移。出自东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作者不详。原文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翻译 刘兰芝对焦仲卿说:“感谢你...
  • 孔雀东南飞原文及简介
    答:【简介】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什么意思?
    答: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出自《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
  • 孔雀东南飞,十里一徘徊还是五里一徘徊?
    答:解析:《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民间叙事诗。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它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357句,1785个字,沈归愚...
  •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出自哪里?
    答:《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它原名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全诗三百五十七句,共一千七百八十五个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孔雀东南飞》内容赏析。《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在于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
  • 孔雀东南飞一共多少字
    答:《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汉乐府民歌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的《玉台新咏》,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将它收入《杂曲歌辞》,题为《焦仲卿妻》。《孔雀东南飞》的创作时间大致是东汉献帝建安年间,作者不详,全诗340多句,1700多字,主要写刘兰芝嫁到焦家为焦母...

  • 网友评论:

    和华19589597284: 孔雀东南飞诗 - 古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全文是什么??谁能告诉我?谢谢!
    35974逯砍 :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

    和华19589597284: 《孔雀东南飞》全文? -
    35974逯砍 : 【孔雀东南飞全文】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

    和华19589597284: 我国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又名是什么? -
    35974逯砍 : 《孔雀东南飞》,又名《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或《焦仲卿妻》,全诗共三百五十七句,计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小序十句,计五十三字,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杰出的长篇五言叙事诗,也是我国古乐府民歌代表作之一.最早见于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和华19589597284: 求孔雀东南飞,长恨歌和琵琶行全诗 -
    35974逯砍 : 孔雀东南飞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

    和华19589597284: 中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什么?
    35974逯砍 :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

    和华19589597284: 《孔雀东南飞》的内容有哪些?
    35974逯砍 :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的长篇叙事诗.它原名《焦仲卿妻》,最早 见于《玉台新咏》.全诗三百五十余句,一千七百多字.写庐江小吏焦仲卿和妻 子刘兰芝受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的压迫而致死的悲剧,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 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同时热烈地歌颂了兰芝夫妇忠于爱情、宁死不屈地反抗封建 恶势力的斗争精神,表达了广大人民争取婚姻自由的必胜信念.由于长诗提出的 是封建社会里一个极其普遍的社会问题,就使这一悲剧具有高度的典型意义,感 动着千百年来的无数读者.全诗语言生动自然,剪裁繁简得当,结构完整紧凑,人物形象的塑造尤为突 出,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它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展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发展中的重要标志.

    和华19589597284: 孔雀东南飞赏析 -
    35974逯砍 : 《孔雀东南飞》通过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控诉了封建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女主人公刘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她对封建势力和封建礼教所作的不妥协的斗争,使她成为文学史上富有叛逆色彩的妇女形象,为后来的青年男女所传颂. 这首叙事诗共350多句,1700多字,故事完整,语言朴素,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结构紧凑完整,结尾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是汉乐府民歌的杰作.“五四”以来,被改编成各种剧本,搬上舞台. 现在这首诗已经刻在“孔雀东南飞遗址”——安徽怀宁县小市镇焦仲卿刘兰芝墓地的长廊石壁橱窗上 婆家为迎娶新媳妇准备的

    和华19589597284: 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
    35974逯砍 : 《孔雀东南飞》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末期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题下有个小序说,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年间.《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②成功...

    和华19589597284: 孔雀东南飞的作者是谁? -
    35974逯砍 : 作者不详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

    和华19589597284: 《孔雀东南飞》的开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对表达全诗内容有何作用? -
    35974逯砍 : 来自《乐府》中《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文,直译:孔雀鸟向东南方向飞去,飞上五里便徘徊一阵.表达的意思:很舍不得离开,很缠绵的味道.这一句兼用了“比”和“兴”的手法,以孔雀失偶喻夫妻离散并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这种以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的手法在民歌中是常见的.在结构上,开头的这一句也和结尾的鸳鸯双飞构成呼应关系,体现了构思的匠心和用心的良苦.

    热搜:《长恨歌》全诗 \\ 《凤求凰》全诗 \\ 李白最吓人的一首古诗 \\ 《长恨歌》古诗原文 \\ 《长恨歌》全篇 \\ 卓文君《诀别书》 \\ 《观沧海》全诗 \\ 李白《长恨歌》全诗 \\ 孔雀东南飞 诗歌 无名氏 \\ 千古绝句最美古诗文 \\ 《孔雀东南飞》课文 \\ 《白头吟》全诗 \\ 《上林赋》全文 \\ 远赴人间惊鸿宴整首诗 \\ 孔雀东南飞全诗原文 \\ 《长恨歌》全文 \\ 《氓》原文 \\ 孔雀东南飞古诗全文 \\ 《逍遥游》全文 \\ 孔雀东南飞原文全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