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相篇》原文

  • 《心相篇》陈抟老祖
    答:正文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转眼无情,贫寒夭促;时谈念旧,富贵期颐。重富欺贫,焉可...
  • 《陈抟心相篇》原文是什么?
    答:1、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2、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译文】买卖出纳不公平的人,难以得到儿女长时间的抚...
  • 《心相篇》原文及译文
    答:若论妇人,先须静默,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译文】说到妇德女相,首先要沉稳安静,从来淑女都不是贵在才能上。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少修饰,能掌万金之重。 【译文】有威严的女人天命大,可封一品诰命;少修饰的女人宿命大,能管理大的家业。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译文】多言...
  •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陈希夷的《心相篇》原文: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译文: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从相貌和言、谈、举、止,行、动、坐、卧,衣、容、仪、表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
  • 谁知道陈希夷传下来麻衣先生相人的“四类八法”,若采纳我定会加分...
    答:出自(宋)陈希夷《心相篇》“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刘宏毅《心相篇》讲记:……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为什么有人夭折亡身,作了短命鬼呢?因为是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处处都薄。这句话的文字意思好像懂了...
  •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 ...
    答:为子孙久长之计。 ——陈抟《心相篇》“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白话文:积累金钱留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全部守住。 积累知识留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全部学好。不如多积累点善德,这样才是让子孙多多的长远之计。
  • 有相无心 相随心生是什么意思?
    答:”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谚语,意思是指人的内心比外貌最为重要。出处: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四:“谚日: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此言人以心相为上也。”
  • 《平园相学》之总论篇
    答:如《苟子》非相篇曰:“仲尼之状,面如蒙俱。周公之口,身如断口。皋陶之状,色如削刮。阂大之状,面无见肤。傅说之状,身如植鳍。(傅茂生傅地,以地为姓。) 伊尹之状,而无须麋。禹跳,汤偏,尧舜三牟子。”班固《白虎通》德论曰:“黄帝龙颜,尚法中宿,取相文。颛顼戴口,发节移度,盖象招摇。帝喾...
  •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陈抟老祖《心相篇》经典语录26条
    答:人事可凭,天道不爽:陈抟老祖《心相篇》经典语录26条 笑独行[编注]1.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2.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3.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4.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逢人称知己,即...
  • 心相篇适合多大读
    答:心相篇种主要讲解了相由心生。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心相篇的作者为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中的"陈抟老祖",他留下一篇传世之作,名《心相篇》,取"相由心生"之意,兼有佛家《因果经》的味道,与那些江湖流传的相面术不可同日而语,比曾国藩的《...

  • 网友评论:

    舌贵15249337414: 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 -
    15528澹师 : 出自(宋)陈希夷《心相篇》“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心地因果与吉凶祸福》刘宏毅《心相篇》讲记:……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为什么有人夭折亡身,作了短命鬼呢?因...

    舌贵15249337414: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这话出自哪里? -
    15528澹师 : 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以贻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若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为子孙久长之计. ——陈抟《心相篇》“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守;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以为子孙无穷之计” 白话文:积累金钱留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全部守住. 积累知识留给子孙,子孙不一定能全部学好.不如多积累点善德,这样才是让子孙多多的长远之计.

    舌贵15249337414: 如何唤醒人性? -
    15528澹师 : 心相篇通篇讲的是因果律.不相信善恶有报的人,应该好好的去读一读陈抟老祖的《心相篇》,就必须让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空充满着善的能量,是要唤醒人性中善的一面,为了让人类的生存环境变得和谐、美好,是依据善的信息聚集起来的,而这些善的信息又是人的善念所产生的,人的善念又来自于人首先必须要有一颗善良的心.有一篇千古奇文“心相篇”很形象的阐述了相由心生的道理.因为人性中善、恶两面同时存在,在我们所生存的这个物质时空中,而这种善的能量提倡唤醒人性

    舌贵15249337414: 相随心生指的是什么 -
    15528澹师 : 据传为上古术士鬼谷子语.全意为"有心无相,相随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意谓人相的吉凶随着心念性情的善恶而产生或消失.不少古代相学家都对此说给予极高评价.如宋初陈搏《心相篇》即谓."有心无相,相逐心生;有相无心,相随心灭.斯言虽简,实人伦纲领之妙."并据此进而提出: "未观形貌,先相心田"的学说.清代陈钊《相理衡真》卷一则从变相论的角度对此作过阐释: "相有更变,心之所向,而相从之以变.譬如斗柄一般,指东则春,指南则夏.心犹斗柄也, 相犹春夏也.即鬼谷子所言有心无相,相随心生."

    舌贵15249337414: 书籍《鬼谷子》的原文内容是什么? -
    15528澹师 : 《鬼谷子》,又名《捭阖策》.据传是由鬼谷先生后学者根据先生言论整理而成.该书侧重于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技巧.《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一书,从主要内容来看,是针对谈判游说活动而言的...

    舌贵15249337414: 艾青《土地》原文 -
    15528澹师 :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舌贵15249337414: 《钗头凤》原文 -
    15528澹师 : 钗头凤【原文】其一: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其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 瞒、瞒.

    舌贵15249337414: 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之不国 来自哪本书 -
    15528澹师 : 1.礼仪廉耻,国之四维”出自《管子·牧民》(原文:“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愈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不从枉则邪事不生.”)2.“四维不彰,国乃灭亡”出自《史记·管仲列传》(原文:原文: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舌贵15249337414: 文言文《芒山盗》翻译 -
    15528澹师 : 一、译文:宣和年间,芒山有一个盗贼要行刑,母亲和他诀别.盗贼对他的母亲说:“我希望像儿时一样再次吸吮母亲的乳头,死了也没有遗憾了.”母亲答应了,而盗贼却咬断了母亲的乳头,血流了满地,母亲死了.施刑的人说:“你为什么...

    舌贵15249337414: 用《论语》原文回答君子的核心修养 -
    15528澹师 : 《论语》中的君子,是指社会管理层人士,需要有较高的道德修养.《论语》在这方面对君子提出了很多要求,但最为核心的一点是“君子不器”.对此,很多人可能一子难以理解,因为我们现在总是在强调所谓成器.但是,所为“器”是比喻专业人士的,而专业人士往往是社会的执行层,难以胜任社会管理乃至决策的使命.君子负责社会管理,参与社会决策,必须通达广博,不能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君子不器,是对君子更高、更广的要求.

    热搜:《驭女诡术》原文 \\ 《捻桃汁》枝上青梅 \\ 《太上感应篇》原文 \\ 古文奇文《得失篇》 \\ 《指玄篇》原文 \\ 千古奇书《度心术》 \\ 心相篇完整原文 \\ 千古奇文《悟透心机》 \\ 《房术奇书》 \\ 《朱子家训》原文 \\ 《枯树赋》全文 \\ 千古奇文《璇玑图》 \\ 《滕王阁序》原文 \\ 千古奇文《十穷吟》 \\ 千古名篇《进退篇》 \\ 千古奇文《十无益》 \\ 《金刚经》原文 \\ 千古奇文《宽心谣》 \\ 千古奇文《运命论》 \\ 古代奇文《祸福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