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的启示

  • 石钟山记 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石钟山记揭示的道理: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
  • 石钟山记读后感
    答:他敢于怀疑,敢于对古人的说法进行批判,为正是真正的说法,自己去探究事实,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不论什么事情,都应该敢于怀疑,敢于创新,这样才会进步。苏轼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他注重调查的求实精神体现了朴素唯物主义观点,至今还仍有借鉴意义。东坡先生认为石钟山的命名,就...
  • 《苏轼 石钟山记》(苏轼)全诗翻译赏析
    答:总的来说,《苏轼石钟山记》是一首充满诗意和人生哲理的山水诗。通过对石钟山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苏轼表达了自己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值得读者反复品味和欣赏。
  • 石钟山记赏析
    答:这篇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究,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必须“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道理。一共三段。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引《水经》上的话,交代石钟山的处所,紧扣题目,点出石钟山,引起下文。第二层,提出郦道...
  • 读《石钟山记》有感 给一篇水平不能太高的作文。500左右
    答:自信,一把双刃剑 一个人要想成功,自信心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在自信的引导下不断努力,理想才有可能变成现实。但读了苏轼的《石钟山记》,又看了一些关于石钟山的背景资料,我心中的一个想法得到了初步的证实。那就是:自信是一把双刃剑!苏轼是一个才华横滋的人,书法冠盖当世,诗词造诣在当时也...
  • 《石钟山记》作者持什么态度,你从中得到启发?
    答:《石钟山记》是一篇考查性的游记。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夏日,苏轼送宗子苏迈赴任汝州的旅途中。文章通过记叙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由来的探讨,声名要熟悉事物的实情必需“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的原理。本文以石钟山得名由来为线索,共三段。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
  • 读石钟山记有感200字
    答:《石钟山记》是苏轼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到石钟山亲临考察,得出郦道元、李渤关于“石钟山”的描写与现实不符,自己的怀疑得到证实的一个故事,石钟山记读后感 。得出了“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凡事不亲眼见到,亲耳听到,却根据主观猜测去推断它有或没有,可以吗?)的结论。的确如...
  • <<石钟山记>>的读后感
    答:分析《石钟山记》,应把握住它在文体上的这一特点。 这一篇带有考辨性质的游记,是一篇具有某些论说文特点,特别是驳论文特点的游记。我们说它具有论说文,特别是驳论文的某些特点,是因为文章一开头就提出问题,摆出靶子,并从逻辑上对李说作了初步的反驳;接着用亲访石钟山耳闻目见的事实,...
  • 石钟山记中苏轼质哪两种现象体现他的怀疑和实证精神?
    答:对传说的怀疑: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描述了石钟山的自然景观,但他对传说中石钟山有钟声传出的现象持怀疑态度。他用客观的眼光观察这座山,对于传说中的神秘声响持保留态度,认为那可能是山间风声或其他自然现象,而非神奇的钟声。这种对传说不盲从、理性思考的态度,体现了他的怀疑精神。注重实证观察...
  • 《师说》和《石钟山记》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答:1.做事.做人要真实,不可华而不实!2.不可夜郎自大,从师而问并不可耻,“从师而问”是上问。3.三人行,必有我师,还要“不耻下问”。4.尊敬师长,优待友人,和谐世人!《石钟山记》的中心句是: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指人办事必要躬亲,不可臆断!以上或许字数不够。你可以...

  • 网友评论:

    充湛17385831281: 急需一篇【石钟山记】读后感,需600个字左右, -
    22530韶祝 :[答案] 《石钟山记》是一篇游记,但又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一般的游记,如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都以景物描写为主,寄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情景交融的传统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苏轼的许多记游文字,...

    充湛17385831281: 《师说》和《石钟山记》的现实意义是什么?现实意义字数100字左右... -
    22530韶祝 :[答案] 《师说》的现实意义 谦虚的品德在任何社会都不会过时的.社会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不要以为自己在某个领域取得了成绩便忘乎所以、骄傲自满. 《石钟山记》的现实意义 不迷信旧说,大胆质疑,而且敢于探索,通过...

    充湛17385831281: 谁有《石钟山记》的点评? -
    22530韶祝 : 《石钟山记》是苏轼写的一篇记叙性文章,旨在通过石钟山的命名由来,阐明“臆断”有害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而要获得真知必须实地考察,以掌握第一手资料.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结构紧凑,条理分明,是篇很好的记叙文.以下...

    充湛17385831281: 苏轼在《石钟山记》一文中就士大夫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提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这告诉我们( ) -
    22530韶祝 :[选项] A.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 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 一个人要有所知,必须要亲自实践

    充湛17385831281: 格物致知作文,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作文题目 -
    22530韶祝 :[答案] 《大学》云:“致知在格物.”其本意是论述“治国平天下”的,但是我想,这同时也是一种最好的作文观.这里,“物”就... 而是通过记述某件事或物,间接、含蓄地表现出来.比较有代表性的如苏轼的《石钟山记》,通过叙述作者探访石钟山命名意...

    充湛17385831281: 求实的故事 -
    22530韶祝 : 苏轼教子求实的故事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不仅为文汪洋恣肆,明白通畅,在家庭教育上也别具一格.散文名篇《石钟山记》就是他“教子求实”的佐证.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今湖北省...

    充湛17385831281: 以“求实”为话题的作文 -
    22530韶祝 :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不仅为文汪洋恣肆,明白通畅,在家庭教育上也别具一格.散文名篇《石钟山记》就是他“教子求实”的佐证. 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因作诗“谤讪朝廷”罪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担当团练副使...

    充湛17385831281: 石钟山记表明苏轼的目地是传播自己的见解是哪一句? -
    22530韶祝 : 痕迹表明,苏轼的目的是传播自己的见解,那么其中有一句话说的非常著名,也就是充分表明了苏轼的渐

    充湛17385831281: 石钟山记有无深层含义 -
    22530韶祝 :[答案] 有,作者在篇末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可见作者想要通过考察石钟山名字来历的始末告诉读者,对于事情的真相,我们不可以妄猜.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