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

  •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天...
    答:一、原文:春秋 孔子《论语·宪问》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二、译文:孔子说:“没有人了解我啊!”子贡说:“怎么能说没有人了解您呢?”孔子说:“我不埋怨天,也不责备人,下学礼乐而上达天命,了解我...
  • 论语宪问篇原文及翻译
    答:论语宪问篇原文如下: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宪问篇 幼而不孙第 长而无述焉 老而不死是为贼 以杖叩其胫
    答:出处:《论语·宪问》——战国·孔子及其弟子
  • 论语宪问的原文
    答: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
  • 子贡问:‘管仲非仁者与?’
    答:一、原文:春秋 孔子《论语·宪问》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二、译文: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
  •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出处?
    答:出处:春秋时期孔子的《论语·宪问》。【原文】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子路说:“这样就够了...
  • 《论语》宪问篇白话释义和解读
    答:论语宪问篇:孔子的道德与政治智慧 孔子的哲学主张深深地根植于对国家治理和个人品德的深刻洞察。他强调,当国家政治清明时,君子应积极投身公共服务,但若政局动荡,领取俸禄而不尽职则被视为不义。他教导我们,君子秉持道德与骨气,他们宁做高尚的君子,而非卑劣的小人,但即便好胜、自夸、怨恨、贪婪这些...
  • 每日一读 | 8 |《论语•宪问•荷蒉者》
    答:《论语•宪问》原文: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译文:孔子居留卫国时,有次在击磬作乐,一个背草包的人从门前过,正好听见了清亮的磬声。“听这敲磬的声音,是...
  • 论语宪问谈论了什么内容?
    答:《论语•宪问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和其弟子谈论修身、为人的道理,同时也对古人在修身为人上的言行进行了评价。1、在修身、为人方面,涉及耻(耻辱)、仁()、志(志向)、言(说话)、行(做事)、勇(勇敢)、德(道德品质)等多个层面的修养。比如孔子的弟子原宪问什么叫耻辱,孔子认为,...
  •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句话出自哪?
    答: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翻译:子路夜里住在石门,看门的人问:“从哪里来?”子路说:“从孔子那里来。”看门的人说:“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知其不可而为之”,这是做人的大道理...

  • 网友评论:

    龙达17217503678: 《论语·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 -
    11818归佩 :[选项] A. 人本主义 B. 经世致用 C. 重道轻器 D. 积极入世

    龙达17217503678: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
    11818归佩 :[答案] 文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注: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

    龙达17217503678: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求全句解释!谢谢!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 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
    11818归佩 :[答案] 文 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注: 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

    龙达17217503678: “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上下文如下:《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 -
    11818归佩 :[答案] 这难道不是阐述了对立面来对自己进行修正,完善吗? 这就是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罢了.

    龙达17217503678: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 宪问》请详细解释一下这个句子主要的意思,它主要想表达的是什么,... -
    11818归佩 :[答案] ♀幻♂ 您好! 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

    龙达17217503678: 求《论语·宪问》中一段文言文的解释...《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朱熹注:“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 -
    11818归佩 :[答案] 【原文】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1)人.下学而上达(2),知我者其天乎!” 【注释】 (1)尤:责怪、怨恨.(2)下学上达:下学学人事,上达达天命.【译文】 孔子说:“没有人...

    龙达17217503678: 《论语·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求全句解释!谢谢! -
    11818归佩 : 文 君子所行的三件事,我一件也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虑,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惧怕. 注: 仁者不忧虑,是因为仁者乐天知命,内省不疚,所以才能无忧无虑;智慧者不迷惑,是因为智慧者明于事理,洞达因果,所以才能够不迷惑;勇毅者不畏惧,是因为勇毅者折冲御侮,一往直前,所以才能够不畏不惧.“仁”、“智”、“勇”是孔子所推崇的善的道德品质,这些都不是轻易就能做到的.孔子这么说,一则自责,二则勉人.

    龙达17217503678: 《论语.宪问》中的“宪问”是何含义? -
    11818归佩 : “宪问”是指孔子的学生原宪与孔子的对答.《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其中第十四篇《宪问》就是孔子的弟子原宪与孔子的对话. 原 宪 (前515~?) 字子思,孔子弟子,今仲村镇南屯人 .原宪出身贫寒,个性狷介,一生安贫乐...

    龙达17217503678: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论语》哪个章节? -
    11818归佩 :[答案]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出自《论语·宪问》) 【译文】孔子说:“说得多,做得少,君子以此为耻辱.”

    龙达17217503678: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原文大意: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使天下一致归正.)——《论语·宪问篇第十四》请回答:(1)“管仲相桓公”... -
    11818归佩 :[答案](1)春秋时期(1分) (2)措施:对内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对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每小点2分) (3)结果: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3分)

    热搜:《论语宪问》篇 \\ 《论语》全文诵读 \\ 《论语》完整版 \\ 论语宪问第十四朗读版 \\ 《论语》全文 完整版 \\ 《论语》原文全文 \\ 《黄帝内经》全文 \\ 论语宪问以德报德 原文 \\ 《论语》全文txt \\ 论语宪问古之学者为己 \\ 《宪问》原文及翻译 \\ 《论语》全文 \\ 杨伯峻《论语译注》 \\ 论语宪问仁者不忧 \\ 《论语》宪问注释及译文 \\ 《论语》20个名句 \\ 原宪问耻 \\ 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 《论语》全文原文 \\ 《论语》二十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