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1至5课

  • 七年级历史1~5课知识点
    答:宋代的造船技术在世界上是有地位的,泉州和广州是造船中心。 (6)造纸业:西汉早期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上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蔡侯纸”。 3.商业 (1)城市: 汉代时,城市有专门的商业区,称为“市”;西汉东汉洛阳,号称东西京,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大城市。隋唐时期...
  • 初一历史前五课的知识点总结
    答:3、平王东迁: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把西周都城从镐京迁到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备注:书本第26页《每课一得》“怎样推算公元纪年?”必须掌握推算方法。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为了巩固奴隶主统治,巩固对周边的统治。 2、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
  • 暑假逆袭:七上历史暑假背诵清单__
    答:第4课夏商周的更替 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2、启继承父位,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3、夏、商、周的更替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必考基础知识总结 (1)目的:为...
  • 初一上册期末历史考点
    答:1、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时期,建筑物上开始使用瓦。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一、西周的分封制 1、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分封制。 2、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一、齐桓公称霸 1、公元前770--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的春秋...
  • 七年级上册历史各课标题
    答: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课 三国鼎立 第19课 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 “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部分(上)附录 后记 ...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总结
    答:第一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1) 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2) 科学家提出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3) 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4)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5) 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他们能直立行走,上肢和现代人...
  • 初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归纳总结
    答:初一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归纳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课程标准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 二、知识梳理 元谋人 1、时间:距今170万年 2、生活状况:能够制作工具,知道用火。 3、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4、地位:是我国...
  • 初一上册历史第5课的知识点
    答:人教版第5课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铸造业 (1)在 原始社会末期, (2(3)商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 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4)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5)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
  • 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要全的!!!急急急!!!好得给财富值
    答: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1、约 年,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定都 。并组建 ,制定 ,设置 ,建立起 。2、夏朝最后一个国王是 。夏朝灭亡的原因是:夏桀施行暴政;商部落日益强大。3、约 年,商部落首领 ,联合周边各部落起兵打败了桀,建立 ,建都在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之一...
  • 苏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提纲
    答:苏教版七年级上历史知识提纲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

  • 网友评论:

    咸帜18878908404: 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目录 人教版 -
    59317雷伯 : 历史(七年级上册)/新课标人教版 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3课 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4课 夏、商、西周的兴讯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

    咸帜18878908404: 急!!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目录 具体!!!!从第一课到最后一课……每一课都要有!!! 谢谢了…… -
    59317雷伯 : 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2.原始的农耕生活 3.华夏之祖 4.夏,商,西周的兴亡 5.灿烂的青铜文明 6.春秋战国的纷争 7.大变革的时代 8.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9.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0.秦王扫六合 11.伐无道,诛暴秦 12.大一统的汉朝 13.两汉经济的发展 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6.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7.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8.三国鼎立 19.江南地区的开发 20.北方民族大融合 21.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22.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咸帜18878908404: 初一历史上册第一课重点 -
    59317雷伯 : 答:★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他们还会饲养家禽,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咸帜18878908404: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目录 -
    59317雷伯 : 目录 前言 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 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第4课 破解彩陶之迷第5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 第6课 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 第7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第8课 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变革 第9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

    咸帜18878908404: 七年级历史上册一单元(1—4)课内容总结.1——4课的内容总结, -
    59317雷伯 :[答案] 1课元某人到山顶洞人的时间,发现地点,特征.2课原始农耕生活的时间地点,两大世界之最,水稻和粟,过着定居生活,氏族生活.还有老师列举的河姆度与半山坡农耕生活的共同之处(10点)3课,禅让记住

    咸帜18878908404: 初一上册历史第三课春秋五霸的重点 -
    59317雷伯 :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掌握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连横的历史事实,从地图中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争霸的故事. 过程与方法(1)通...

    咸帜18878908404: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目录 -
    59317雷伯 :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目录 1.祖国境内的远古祖先 2.原始的农耕生活 3.神奇的远古传说 单元回眸 4.夏传子家天下 5.公元纪年法 6.西周的分封 7.甲骨文与青铜器 8.春秋战国的纷争 9.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10.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11.百家争鸣 12.历史文物仿制活动 单元回眸 13.六王毕 四海一 14.伐无道 诛暴秦 15.汉武帝“大一统” 16.丝绸之路的开辟 17.评价历史人物——评秦皇汉武 18.秦汉的科学技术 19.秦汉的宗教、史学和艺术 单元回眸 20. 三国鼎立 21.三国历史故事会 22.北方民族大融合 23江南地区的开发 2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

    咸帜18878908404: 初一上册历史第五课是什么? -
    59317雷伯 : 是《灿烂的青铜文明》,讲的是青铜时期里所发生的事物,我们下午刚上这节课,相信我.

    咸帜18878908404: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的目录第一单元第四课题目 江苏的 -
    59317雷伯 :[答案] 夏,商,西周的兴亡

    咸帜18878908404: 初一上册历史重点 -
    59317雷伯 : 第一课1、 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3、 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代表,活动区域 距今年代答:① 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 距今约170万年② 北京人:北...

    热搜:七年级上册历史1-20课 \\ 七下历史1-5课知识点 \\ 七年级上册历史完整版 \\ 七上历史电子版15 课 \\ 七上册历史书电子课本 \\ 七年级上册重点归纳 \\ 七下历史1一3单元思维图 \\ 七年级历史免费电子书 \\ 七上历史电子课本13课 \\ 七上历史电子课本最新版 \\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视频 \\ 七下历史1至5课知识导图 \\ 七上历史同步电子书 \\ 七上历史18课笔记 \\ 初一上册历史1到5课的笔记 \\ 七年级课本上册历史 \\ 七上历史电子版课本 \\ 七上历史4-5课知识点 \\ 七年级历史上册电子书 \\ 七上历史同步人教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