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为什么呈鼎足之势150

  • 三国时三足鼎立局面是什么样的?三人各占据了那里
    答:三足鼎立局面:208年,曹操统一北方后,乘刘表病死之机率大军南下,其子刘琮向曹操投降,刘备离开新野,南下江陵,途中被曹军追上击败,逃至夏口 。此时鲁肃到备处探听情况,刘备也派诸葛亮出使江东,双方结盟,共抗曹军。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曹军退回北方后,平定马超、韩遂西北联军,...
  • 三国鼎形成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
    答:猇亭之战以后不久,蜀、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南北之间虽然还常有战事发生,有时规模还比较大,但是总的说来,力量大体平衡,鼎足之势维持了四十余年之久。三国疆域,大体魏得北方,蜀得西南地区,吴得东南地区。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
  • ...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演出了一幕分久
    答:曹操死后,220年曹丕篡汉自立,221年刘备为了汉室也称帝。222年孙权称王,三足鼎立局面形成。这时关羽、张飞接连死于孙权的手下,刘备出举国之力伐吴,战败,病死白帝城。曹丕死后 司马懿逐渐掌握了魏国大权,三国中实力最弱的蜀国被魏国灭了,266年司马懿的孙子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280年,西晋灭掉...
  • 三国演义中的三个国家是什么 ?在当时他们成并立鼎足之势。
    答: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及东吴三个政权。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使东汉灭亡开始。广义是184年黄巾之乱开始。历史学家多注重三国鼎立的形成与过程,自184年东汉开始失去...
  • 鼎足之势的意思
    答:鼎足之势[ dǐng zú zhī shì ]⒈ 形势如同鼎的足,比喻三方对立的形势。例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势成矣。——《三国志·诸葛亮传》英a situation of tripartite confrontation;⒉ 亦说“鼎足之形。引证解释 ⒈ 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势。参见“鼎足而立”。引晋 孙楚...
  • 《三国演义》人物故事情节简介 150字左右
    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先有董卓,袁术自立为帝,后都失败,此时,曹操袁绍两雄并起。当时,河北袁绍因其势大,故而专断恣意与官渡之战败北。后曹操平定北方后,南下欲一统河山,刘备(世称刘皇叔)此时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又与东南孙权联手,以周瑜之计打破曹军。于是三国鼎力。后刘备又用...
  • 诸葛亮对刘备建立蜀国,形成三国鼎立,统一大业有什么帮助?
    答:诸葛亮遂出山辅佐刘备,形成三国鼎足之势。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而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二十六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三年(223年),刘备病危,以后事相托。 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勤勉谨慎...
  • 三国演义梗概
    答: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割据一方、拥兵自重的豪强,他们彼此为了各自利益又重新混战。汉灵...
  • 翻译 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答:意思是:曹操的军队被打败了,一定退还北方去;这样荆州和吴国的势力就会增强,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形成了。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原文: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
  • 鼎足之势的意思
    答:鼎足之势的意思是: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示例: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四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罗贯中《三国演义》第...

  • 网友评论:

    厉泄19373575885: “三国鼎立”是诸葛亮一手策划的? -
    40516车鸿 : 未必.三国之所以形成鼎足之势,其转折点是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除了周瑜外,作用最大的人物其实是庞统,而庞统和诸葛又同是水镜先生的门徒,谁能保证,当刘备已古人非常敬仰的“仁义”形象出现时,这师徒三人没有为他的发展而推演过时代发展?或许,三足鼎立不是孔明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其师徒三人推演出来的罢了

    厉泄19373575885: 三足鼎立局面是怎么样形成? -
    40516车鸿 : 解释:比喻三方面对峙的局势.常比喻三国时期三个国家的场面(蜀、魏、吴).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鼎:古代烹煮食物的器具.多用于青铜制成,圆形,三足两耳,也有长方四足的.盛行于商周时期,汉朝仍流行.三足:鼎的三个脚.也称三个国家.

    厉泄19373575885: 三国演义的故事梗概 -
    40516车鸿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魏、蜀、吴三国相继倔起,成鼎足之势,直至最终都被西晋所灭,演出了一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长剧.本书就是以此为历史背景演绎出的一部历史小说. 汉末爆发黄巾起义,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涌现...

    厉泄19373575885: “三足鼎立”什么意思 -
    40516车鸿 : 鼎,原为古时候的一种器皿,因有三脚而得此名,三只脚而支撑鼎的站立.三、国将魏,蜀,吴三个互相抗衡的国家喻为三足之鼎,意义在于三国互相抗衡,相互牵制.缺一国就有可能在少一国.所以就乡三足鼎一样相互支撑,因此说有三足而鼎立!

    厉泄19373575885: 三国鼎立指什么
    40516车鸿 : 魏,蜀,吴,三国互相牵制,呈鼎足之势

    厉泄19373575885: 和鼎有关的成语典故 -
    40516车鸿 : 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一般指三国时期(220—280年)时期的魏、蜀、吴三国.成语解释【成语】: 三足鼎立 【拼音】: sān zú dǐng lì 【解释】: 象鼎的三只脚一样,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厉泄19373575885: 三国鼎立的意思
    40516车鸿 : 三方如鼎足相斥并立

    厉泄19373575885: 东和孙权历史原因 -
    40516车鸿 : 那是历史必然的结果,曹操国势最盛,三国中有一国最强,那结果当然是另外两个较弱的国家联合起来 这就是东和孙权历史原因魏国最强,能吞并任何一个国家(如果不联合的话),东合孙权才能抗衡曹操,形成鼎足之势,再图北进中原.

    厉泄19373575885: 请问:三足鼎力是什么意思! -
    40516车鸿 : 三个方面的势力出狱对立的局势比如三国时期的蜀、魏、吴,就呈三足鼎立之势.

    热搜:真实的三国哪国最弱 \\ 三国鼎立了多少年 \\ 三国最聪明的人 \\ 三国最后谁赢了 \\ 三国被灭的先后顺序 \\ 三国统一后被谁灭了 \\ 三国最惨的五虎将 \\ 三国杀木牛流马可以一直屯牌吗 \\ 简述三国为什么成鼎足之势 \\ 三国最漂亮的女人 \\ 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原因 \\ 三国到现在有多少年了 \\ 三国一共多少年 \\ 三国杀双将最强组合 \\ 三国鼎立出现的原因 \\ 魏蜀吴最后谁统一天下 \\ 三国唯一打败吕布的人 \\ 三国被谁统一了 \\ 三足鼎立后谁统一了 \\ 分析三国鼎立的原因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