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纲五常人伦道德

  •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三纲”“五常”,“五伦”“八德”都给介绍下?_百度...
    答:“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
  •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1.指“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五伦中君臣关系居首,故又叫“大伦”。2。指“五教”:是五种封建伦理道德,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 三纲五常是什么古代女子三纲五常,三从
    答:“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
  • 三纲五常是什么,具体内容都有哪些?
    答:一、三纲五常 1、三纲 具体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纲中,“君为臣纲”当是其首,其行为规范表现是“忠诚”,即对君主尽心竭力,坦诚相待,如果君待臣以礼,臣待君以忠,各自做好自己的角色,天下就会太平安定。“父为子纲”则是基础,它所要求的社会规范就是孝敬,即指子女对...
  • 三纲五常与五伦十教的联系和区别
    答:《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
  • 董仲舒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提出的“三纲五常”是什么?
    答:董仲舒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还提出“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封建道德教条。“仁”即爱人、孝悌、忠恕等。“义”指封建道德规范和标准。“礼”是各种封建...
  • 三纲五常八伦指的是什么
    答:三纲五常 发音 sān gāng wǔ cháng 释义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五伦八德 五伦是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八德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五伦八德,人伦之道也。
  • 什么是五伦,十义,四维,八德,三达德,三纲五常
    答:▲“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
  • “三纲五常”是指什么?是什么意思?
    答: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基本简介三纲三纲为...
  • 三纲五常的三纲指的是什么
    答:“三纲五常”作为为中国宗法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也是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重要支柱。三纲强调封建主义人伦关系的尊卑与高低、主从关系;五常强调处理人伦关系的道德准则。无论是三纲还是五常,其核心就是确立和维护法定的封建社会尊卑贵贱的等级序列,由此强调等级的不可逾越,对这一政治伦理原则,封建时代的...

  • 网友评论:

    庾庆18038582808: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27464奚秋 :[答案]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最早源于孔子,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庾庆18038582808: 中国古代讲的三纲五德是指哪些? -
    27464奚秋 :[答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

    庾庆18038582808: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27464奚秋 :[答案] 西汉唯心主义哲学家和政治家董仲舒在他的著作《春秋繁露》中提出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范.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三条封建道德原则,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五常”指仁、义、礼、智、信五个...

    庾庆18038582808: 儒家所提到的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
    27464奚秋 :[答案]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x0d“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

    庾庆18038582808: 三纲五常是指什么? -
    27464奚秋 :[答案]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五常”即仁、义、礼、智...

    庾庆18038582808: 什么是三纲五常?
    27464奚秋 : 三纲五常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维基百科,是中国伦理文化的基本架构,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 三纲指三种绝对服从的关系: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指五种人伦关系的原则: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是封建社会的一种伦理观念.儒家用三纲五常作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教条.瓷器上绘三只缸和五个人尝酒,以寓“三纲五常”之意. 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有学者认为,正是在“三纲五常”的意识薰陶下,国人对权力的追逐,是无以复加的.平时压抑的个性一旦为了官,就有了最好的发泻途径.

    庾庆18038582808: “三纲”“五常”分别是什么? -
    27464奚秋 : 三纲五常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道德规范.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者绝对服从于君、父、夫;为君、为父、为夫者为臣、子、妻做出表率.五常指仁、义、礼、智、信,是用以调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关系的行为规范.三纲、五常语出西汉董仲舒著《春秋繁露》,但其思想内容则源于先秦诸子之学,如孔子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说;韩非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为“天下之常道”.三纲五常连用始于宋代朱熹.

    庾庆18038582808: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
    27464奚秋 :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信 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过三纲五常的教化来维护社会的伦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三纲成为封建统...

    庾庆18038582808: 伦理常纲是什么意思? -
    27464奚秋 : 伦理是指的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2000多年来,纲常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国民性.当然,这种思想在一定时期也起到了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际关系的作用. 1. 伦理,一般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 2. 纲常,仁、义、礼、智、信为五常,在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庾庆18038582808: 古代历史上什么是三纲五常 -
    27464奚秋 :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在我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两千余年里,世人所普遍遵循的社会伦理道德基本规范的基本内涵,即“三纲五常”.在文章中,笔者试图从第三人的角度去解读古代普通的正常的社会人所应该和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即古代人...

    热搜:三纲五常真实原文 \\ 夫为妇纲三纲五常 \\ 三纲五常五伦八德详解 \\ 风水三纲五常总论 \\ 三纲五常四维八德 \\ 三纲五常图解 \\ 我用三纲五常弄疯古人 \\ 鹰熊兔牛鸡代表五常谁 \\ 真正的三纲五常 \\ 新三纲五常 三从四德 \\ 孔子三纲五常原文 \\ 五伦八德三纲五常解释 \\ 董仲舒三纲五常原文 \\ 三纲五常完整版 \\ 三纲五常的提出者 \\ 三纲五常全文及译文 \\ 五伦八德三纲五常释解 \\ 三纲五常对现代的弊端 \\ 孔子的三纲五常是什么 \\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