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黄鹂以前不是两只吗

  • 古诗,杜甫的《绝句》中以前课本中"两只黄鹂鸣翠柳"现在在网上搜到的...
    答:咬文嚼字地来分析,“两个黄鹂”实在有些别扭,量词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两只黄鹂”更准确些,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律诗,因此在用字上必须严格依照格律,而平仄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平,指平声字,主要包括现在声调为阴平、阳平的字;仄,指仄声字,主要包括现在声调为上声、去声的字...
  •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
    答: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
  • 两只黄鹂改为两个是什么时候
    答:总的来说,“两只黄鹂改为两个”就是在特定的语境下,将原先的具体的数量描述转变为一种更简洁或泛指的表达方式。
  • 两只黄鹂改为两个是什么时候
    答:我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两只黄鹂”在现代汉语中作为禽鸟的数量词似乎更为自然和普遍。杜甫在创作时可能原本使用的是“只”,但由于某些原因改成了“个”。其次,人们可能因为多次接触到错误的版本,形成了思维惯性,从而认为应该是“两只黄鹂”。此外,...
  • 《绝句》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何不是“两只”?
    答:四、确定性不同虽然诗中写到的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但是实际数量可能不是这么多,只是杜甫在作这首诗时写成了两个,用两个比两只更为恰当,因为两个比两只没那么肯定。以上就是关于杜甫为什么要用两个而不用两只的原因推测,如果你还有其他见解,不妨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吧!
  • 两只黄鹂改为两个是什么时候
    答:一直是两个,没有更改过。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翻译: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西岭雪山的景色仿佛嵌在窗里,往来东吴的航船就停泊在门旁。第三首诗描写早春景象,四句四景,又融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在欢快明亮...
  • 两只黄鹂鸣翠柳 两只 还是 两个???
    答:这句是错的,因为古音“只”是入声,也是仄声。-- 聂在富 有的教师问:杜甫《绝句》有“两个黄鹂”,为什么不用“两只”?作量词用的“只”,简化前写作“只”,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有以下三种用法,而用作量词的情况就比较少见。一是作形容词,意思是“单一的”,专指“鸟一只”。《说文解字》...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为什么不是 两只?
    答:至于原版是 两个,尽管从现在的汉语角度来说,用"只"更为恰当的,但是从当时的语言的韵律以及当时汉语的程度,作者用了"个",具体可以参照下面的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xiaoyu/shuwu/xy_dsyz/niezaifu/200704/t20070418_390458.htm ...
  • 为什么我小时候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答:因为记错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翻译为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 两个黄鹂为什么不是两只
    答:“个”是“仄声”,“行”是“平声”,古诗讲究“仄、平”对仗的韵律。“只”是“平声”,与下句的“行”是“平声”够不成对仗的韵律,所以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创作背景:这组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春。唐肃宗宝应元年,...

  • 网友评论:

    充具19185755726: 绝句一首诗中为什么两个黄鹂不叫两只黄鹂? -
    24631萧羽 :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不是诗人不愿意用“只”,而是在当时,这个量词还没有普及使用,观看文献可以发现,唐朝以前,很少有“只”这个量词的,最早的时候,古人是不用量词的,或者直接省略的,比如《口技》: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充具1918575572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中,为何是"个"不是"只"? -
    24631萧羽 : 哥们你背错了吧,人家原句就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哎.可能是教材问题,以前是两只,现在可能是两个.

    充具19185755726: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为什么不是 两只? -
    24631萧羽 : 首先我要说的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是很难能可贵的一种探知精神,也是在以后中国的所谓素质教育下逐步抹杀的特质.至于原版是 两个,尽管从现在的汉语角度来说,用"只"更为恰当的,但是从当时的语言的韵律以及当时汉语的程度,作者用了"个",具体可以参照下面的链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充具19185755726: 绝句一诗中为什么是两个黄鹂而不是两只黄鹂 -
    24631萧羽 : 我记得十几年前读小学的时候,教材上面是“两只黄鹂鸣翠柳”,只是近年不知从何时开始,教材和网络上面看到的几乎都变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我为此曾经询问过不少年龄30岁以上的人,他们都清楚记得以前的教材上写的是“两只黄鹂鸣翠柳”,证明我并没有记错.至于为什么会有不同版本,而且现在的教材认可后一版本,我就不得而知了.

    充具19185755726: 为什么是两个黄鹂鸣翠柳、而不是两只黄鹂鸣翠柳?? -
    24631萧羽 : 因为杜甫是学文的,不是学理的,所以杜甫对于量词的运用不是很好,所以用了两个.小朋友们一定要搞清楚量词哦,否则会闹出笑话的.

    充具19185755726: 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是两个不是两只? -
    24631萧羽 : 应为古代的人就习惯说“两个”

    充具19185755726: 鸣翠柳的到底是“两只”黄鹂还是“两个”黄鹂? -
    24631萧羽 :[答案] 河南大学中文系硕士,浙江传媒大学辅导员王志伟答 这首古诗的全名是《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咬文嚼字地来分析,“两个黄鹂”实在有些别扭,量词用得不恰当,应该改为“两只黄鹂”更准确些,但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同时也是一首律诗,...

    充具19185755726: 两个还是两只?? -
    24631萧羽 : 原文是 两个黄鹂鸣翠柳 这里诗人用“个”字,而不是用“只”来描述黄鹂鸟的状态,是用语感来表述诗人看到的黄鹂鸟是一种动态.这里很关键的一个字,便是这个“个”字.“个”字是仄音,用去音来表示的语气中,有惊叹的含义.诗人用“个”来告诉读者,是黄鹂鸟的鸣叫声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一个,两个,噢,原来这里还有一只小鸟.而这里若用“只”来表示,小鸟的状态就不一样了.诗中的两个黄鹂鸟是在树杈间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树枝上的,因为后面一个鸣翠柳的“鸣”字便表示了小鸟相互和鸣,在树枝间欢叫的追逐的状态.

    充具1918575572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见两只 -
    24631萧羽 : 杜甫的《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用两只,而用两个?用“两个”,一是因为“个”字拟人化一些,显得黄鹂可爱;而是因为“个”为仄声,“只”为平声,为了平仄的需要,用“个”字.

    充具19185755726: 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不是两只 -
    24631萧羽 :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个与行对应 只的对照性就差的多

    热搜:刘亦菲长得像黄圣依吗 \\ 90年代语文两只黄鹂 \\ 两只黄鹂哪年改为两个 \\ 杜甫《绝句》黄鹂 \\ 两只黄鹂还是两个黄鹂 \\ 《绝句》两个黄鹂 \\ 王思聪眼里的刘亦菲 \\ 俩只黄鹂鸣翠柳 \\ 80后两只黄鹂改为两个 \\ 两只黄鹂为什么换成了两个黄鹂 \\ 以前是人教版两只黄鹂 \\ 儿歌《蜗牛与黄鹂》 \\ 刘亦菲和黄圣依对比照 \\ 两只黄鹂改成两个黄鹂 \\ 两只黄鹂鸣翠柳还是两个黄鹂翠柳 \\ 两只黄鹂还是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两个黄鹂鸣翠柳还是两只黄鹂翠柳 \\ 《绝句》王维两个黄鹂 \\ 两个黄鹂为什么不用两只 \\ 两只黄鹂鸣翠柳为什么改成两个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