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朝政治制度

  • 请问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时期分别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啊??
    答: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北宋:措施: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
  • 中国社会制度的演变
    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原始社会制度(远古---夏朝的建立)---奴隶制度(春秋末期)---封建社会制度(战国的正式确立---清亡)简述; 民族是从原始部落民族上万年的发展直至夏朝建国前是原始社会制度.而随着夏启建立中国第一个朝代时,奴隶制度也随之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并表示确立直到春秋木末期封建奴隶制度...
  • 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答: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4、北宋: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5、元朝:中书省是最...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答:地方:设行省制(如云南、辽阳、岭北等),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制度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趋势:以皇权至高无上的核心;历朝历代积极调整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总的来说: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
  • 描述一下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
    答:经济上出现井田制雏形。文化上出现了原始文字,可参考二里头文化。商朝:政治上奴隶制鼎盛时期,宗法血缘关系进一步演化。商王按王畿划分领土,形成内外服制度。颁布法律 经济上公田所有制和赋税的助法。文化上出现了金鼎文,精美青铜器司母戊鼎等。周朝:政治上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国野制。战国开始社会制度开始...
  • 古代政治制度
    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变化:先秦到南北朝的社会发展与政治体制的变化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政治体制上可分成王国和帝国两个时期。夏禹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开始王位继承制,从此中国进入长达1000多年的王国时期。夏商周都属于王国时期。商有分封贵族的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废分封,立郡县。 秦始皇统一全国以后,建立皇帝制度。
  • 秦朝,汉朝,隋唐,北宋的中央管制制度及影响,和它们总的趋势特点。_百度...
    答:三公之下,分设九卿,总管庶政,又有九卿以外的列卿宫官,与将军尚书台。在汉之后的历代王朝的政治体制演化中都有所体现。汉朝录用官吏的征辟制度和举孝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先秦时代的世卿世禄制度及其孑遗,开创了中国延绵数千年的文官治国制度。唐朝官制为唐中央政府下主要分设中书,门下,尚书三省。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三分钟演讲稿
    答:五.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演变过程: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王位世袭制(夏商时期)——分封制和宗法制(周)—中央集权制度(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核心,战国商鞅变法开始,秦朝正式开创,经过历朝发展完善,到明清时期达到顶峰,延续了两千多年)。 演变特点: (1)分封制和宗法制...
  • 列举三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并简要评价
    答: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虽然周朝的天子自称为王,但实际就是皇帝,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周王是最高的统治者,他既是中央机构的首领,也是诸侯的共主.他采取“分土封侯”的宗法制度和政治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来统治天下.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年来,天子称皇帝,仍然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最大的权力,既...
  • 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史
    答: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1、中央集权制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2、君主专制 从秦朝以来,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

  • 网友评论:

    都态1966493887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历程? -
    38036蒯兔 :[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过程中的发展趋势 原始社会制度(远古---夏朝的建立)------奴隶制度(春秋末期)---------封建社会制度(战国的正式确立----清亡) 简述; 民族是从原始部落民族上万年的发展直至夏朝建国前是原始社会制度.而随着夏启建立中...

    都态19664938872: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及其形成原因 -
    38036蒯兔 :[答案] 简单来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有封分制和中央集权制,演变过程主要是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的转变.原因: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需要稳定的,有力的政权来保护;政治上,皇权的不断加强;思想上,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出现和发展.

    都态1966493887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
    38036蒯兔 : 一、原始社会:氏族公社与部落联盟 这个时期形成了原始社会的组织与制度,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制度的孕育阶段. 二、传说中的五帝时期:禅让制向世袭制的转变 五帝时期,尧、舜、禹之间的君位继承实行禅让制,禹建立夏...

    都态1966493887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
    38036蒯兔 :[答案] 周代之前实行分封制,中央对地方几乎没有什么控制力.所以到了东周,各个诸侯国群雄逐鹿,没有人把周天子放在眼里.秦汉之后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这一制度对中国影响深远.此后,中国经过历朝历代的南争北战,拓边万里.虽然也...

    都态1966493887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那些 -
    38036蒯兔 : 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历代政权的地方行政区划、地方政权机构及其职官设置等制度.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郡县、州郡、道路、行省五个时期. 三公九卿制 三省六部制

    都态19664938872: 历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38036蒯兔 : 原创回答:抄袭者爬! 1,我觉得他们基本上都是有一套强有力的等级制度,二者不同之处在于社会形态不同.而且在秦已经没有了奴隶这一阶级,他们基本上都是用剥削制度和统治者的权威来维持统治. 2西周,分封.秦,郡县及一套行之有效的监察制度. 3,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来说,他们的制度都获得了成功,因为西周成为奴隶制最强盛的朝代而秦成为了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西周的灭亡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摧毁了它德尔经济基础,因而上层建筑也随之倒塌,总而言之,他们的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都取得了成功. 分给我啊!我花了好长时间一个一个打的呢!

    都态19664938872: 中国历代政治制度的概括.要简略的.一句话能说清楚的最好!! -
    38036蒯兔 : 历代政治制度无外乎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制;一代代加强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使得封建专制统治达到顶峰,至清朝集权到南书房、军机处,君主权力达到顶峰,封建专制达到极致.

    都态19664938872: 中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选官制度等的详细经历.
    38036蒯兔 : 选官制度:最开始是父传子,世袭爵位功名, 之后是举孝廉,之后就是科举制. 政治制度:原始社会不考虑,到周朝是分封制,秦代是郡县制,在汉代时,郡县制和分封制并存,之后由于战乱一直没有固定的政治制度,到唐代出现了节度使,就是藩镇,宋元时期也没有什么,明代开始削藩,清代时,由于皇帝是满族人,一直都秉持着汉人治汉的原则,所以依旧是封地,藩镇.

    都态19664938872: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及年代!(初中阶段、历史) -
    38036蒯兔 : 禅让制——尧舜时期 世袭制---夏朝自启开始 分封制---西周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战国(秦~清) 科举制——隋炀帝~1905年 三省六部制——唐朝 两府三司制——两宋 行省制度——元朝 内阁制,三厂一卫——明朝 议政王大臣会议制(顺治以前);南书房(康熙);军机处(雍正以后)——清朝

    都态19664938872: 简要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轨迹.(朝代、制度名称、作用) -
    38036蒯兔 : 地方政治制度:分封制:西周,巩固了周王室统一;郡县制:秦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郡国并行制:汉朝,维护了汉朝统治;藩镇制:唐朝,初期保护边疆,后期引发地方割据;行省制:元朝,维护了辽阔疆域的统治.中央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秦汉,制度完备,维护君权;三省六部制:隋唐,分工明确,互相牵制;枢密使制:宋元,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内阁制:明朝,君权高度统一;军机处制:清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热搜:中国历代历朝一览表 \\ 秦朝的三大政治制度 \\ 各朝代实行的政治制度 \\ 各个朝代的官员制度 \\ 中国古代制度一览表 \\ 中国历代王朝的制度 \\ 历史制度一览表 \\ 中国各朝代政治制度图 \\ 各个朝代的中央制度 \\ 古代西欧的政治制度 \\ 古代政治制度演变图表 \\ 我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 中国最可怕的三个朝代 \\ 唐朝政治制度一览表 \\ 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演变 \\ 中国古代各朝代制度表 \\ 中国中央制度的演变 \\ 唐朝政治制度一览表图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论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