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燃冰开采现状

  • 作为21世纪新型能源,现在可燃冰开采成功了吗?
    答:这己经是去年的事情了,我国在南海首次成功实现了可燃冰的开采,这个事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未来如果能够大规模开采,这种储量丰富、高能量密度的能源将有助于缓解能源危机。可燃冰,顾名思义它是可燃的,它的主要成分为甲烷,这也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可燃冰中的冰指的是水冰,水分子和甲烷在低温高压下...
  • 可燃冰首次开采成功,中国人要多久才能用上它?
    答:虽然我国已经成功的开采了可兰冰,但与对于它的利用,我们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可能需要等个三五年吧,到时候等科技成熟了,自然就会被我们利用上了。
  • 中国可燃冰储量世界第一,可用百年,它是否能够取代石油?
    答:2014年2月1日,南海天然汽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汽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汽水合物列为新矿种。当然,由于可燃冰在常温常压下不稳定,因此开采可燃冰的技术和方法仍不完善...
  • 可燃冰销声匿迹,为什么没人吹了?开采的成本太高
    答:可惜现如今,这些开采可燃冰的尝试似乎都已经停止了。开采可燃冰,需要在千米深度甚至更深的海底作业,这本身面临着很多问题。以日本的可燃冰开采为例,海底的环境瞬息万变,可燃冰开采还没几天,就出现了海底压力骤然增高等问题,不但没能继续开采,连水下的开采设备都无法回收了。开采可燃冰,本身就是一项...
  • 可燃冰我国能开采吗
    答:新闻如下 日本经产省3月12日宣布,日本12日成功地在爱知县渥美半岛以南70公里、水深1000米处海底开采出可燃冰并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本次实验性开采是由日本“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物资源机构”利用可在深海区进行地底深度钻探的“地球号”探查船进行的。试验通过深海...
  • 我国大肆开采的可燃冰,在将来会应用于哪些方面?
    答:可燃冰的产生是由于深海里的细菌分解有机物时产生甲烷,这些甲烷在深海里低温高压的环境中凝结成冰状物,它的密度非常高,1立方米燃烧释放出的能量就是164立方米天然气产生的能量,因而它的利用价值非常高。目前,我国已经在南海开采可燃冰,相信它在未来会得到极大的运用。鉴于它的性质,我认为将来可燃冰可以...
  • 中国可燃冰还能用多久呢?
    答:中国可燃冰可用160年!去年,可燃冰成我国第173个矿种。记者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了解到,中国可燃冰开采生态安全,技术全球领先。去年中国成功举行可燃冰开采试验,在60天内开采超过30万 ,日产5000 ,创造了世界之最。目前探明,我国可燃冰有800亿吨油当量,以我国每年消费5亿吨油计算,我国已探明可燃冰可供...
  • 可燃冰现在利用了吗?
    答:目前,国际上对可燃冰的开采仍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尚无可行的开采方法(指工业性开采).开采是柄“双刃剑”尽管如此,这样丰富的能源现在还只是可望而不可及.天然“可燃冰”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和石油、天然气相比,它不易开采和运输,世界上至今还没有完美的开采方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汪集*...
  • 可燃冰是理想的新能源吗 可燃冰是否是理想的新能源
    答:10、可燃冰还将面临着来自光伏、风电和常规天然气等能源的竞争,能否大规模商业应用,最终要取决于其是否可以依赖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性。基于中国可燃冰调查研究和技术储备的现状,预计我国在2030年左右有望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采。根据公开资料,目前中国可燃冰海域储量相当于中国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
  • 可燃冰现在的技术能开采了吗//
    答:美国地质调查所的调查表明,“可燃冰”能导致大陆斜坡上发生滑坡,这对各种海底设施是一种极大的威胁。由此可见,“可燃冰”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3、目前技术条件下开采成本过于高昂。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注入剂法三种。第一是热解法。利用“可燃冰”在...

  • 网友评论:

    高炊18157026456: 作为21世纪新型能源,现在可燃冰开采成功了吗? -
    14618权盛 : 不过,可燃冰很难以固态形式从海洋中被开采出来,因为大气中的温度远高于海底,压力远低于海底,所以开采海洋中的可燃冰十分有难度.但鉴于可燃冰的各种优点,目前各国正在研发相应的开采技术,一般采用注热与降压方法.在这方面,我国率先实现了可燃冰的连续试开采,这能为未来的大规模开采奠定基础,所以意义重大.

    高炊18157026456: 我国可燃冰开采成功,最近央视上说: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释 -
    14618权盛 : 还不能.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实现了开采,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实验性开采,没有商业产业化.仅仅是今年三月份才开采的 新闻如下 日本经产省3月12日宣布,日本12日成功地在爱知县渥美半岛以南70公里、水深1000米处海底开采出可燃冰并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 本次实验性开采是由日本“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物资源”利用可在深海区进行地底深度钻探的“地球号”探查船进行的.试验通过深海钻探设备在水深1000米处海底钻探330米,达到可燃冰层后,利用把可燃冰混合物中的水分抽出的方法降低压力,使水和甲烷分离,然后成功提出了甲烷气.

    高炊18157026456: 可燃冰难开采吗? -
    14618权盛 : 可燃冰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涉及到很多技术领域 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热解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

    高炊18157026456: 大学物理论文1500字可燃冰 -
    14618权盛 :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

    高炊18157026456: ... 点燃  .   CO2+2H2O,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米3的CO与CH4,消耗氧气较多的是___.(3)有专家指出,“从实现可燃冰试开采成功到... -
    14618权盛 :[答案] (1)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故填:3:1;(2)由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 点燃 . 2CO2,CH4+2O2 点燃 . CO2+2H2O可知:2CO~O2、2CH4~4O2.已...

    高炊18157026456: 可燃冰现在开采了么?
    14618权盛 : 因为可燃冰处在高压的深海,开采存在技术以及环境难题,另外可燃冰的利用也并非成熟,我们只是知道它是一种能源,何况现在并未出现什么能源危机,可燃冰的大范围应用还需要时间,现阶段应该处于实验开采阶段

    高炊18157026456: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获得成功.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总和的两倍,它与天然气、石油一样,... -
    14618权盛 :[答案]页岩气、天然气、石油随着使用不断减少,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可燃冰在燃烧时,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内.

    高炊18157026456: 可燃冰的形成原理及现目前的开采应用? -
    14618权盛 : 可燃冰,既天然气(甲烷)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下形成的,多储藏于深海区域~ 一些发达国家用先进的技术已经在开采,用于清洁能源~ 中国海域蕴含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开采处于研发起步阶段~

    高炊18157026456: 帮我想一些安全合理地开发"可燃冰"的方法拜托
    14618权盛 : 我的回答你可能会失望的.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注入剂法等三种,但由于它埋藏于海底的岩石中,开采和运输难度很大,世界上至今还没有非常有效的开采方案. 中国目前发现了“可燃冰”存在的证据,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到南海去采集样品.广州能源所已经投入几百万建立了几套模拟开采系统,对“可燃冰”的开采方式进行研究. “可燃冰”的研究与开发还不到讨论其经济性的阶段.但“可燃冰”的开采与目前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有相类似的地方,一些经验和技术可以移植,相信应该具有能源开采的经济性.

    高炊18157026456: 页岩气,可燃冰从市场角度,现行发展状况和开采难度,还有未来前景等方面,分析一下哪个好? -
    14618权盛 : 明显页岩气好.页岩气在全球,特别是美国市场,已经成功商业化.中国从2009年左右开始关注页岩气,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已...

    热搜:可燃冰多少钱一公斤 \\ 十大可燃冰储量排名 \\ 中国可燃冰多少亿吨 \\ 中国可燃冰开采的常识 \\ 中国页岩气开发现状 \\ 中国可燃冰的进展情况 \\ 可燃冰汽车最新消息 \\ 开采可燃冰的弊端 \\ 我国2021年可燃冰开采情况 \\ 可燃冰的利用现状 \\ 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可燃冰 占世界储量 \\ 可燃冰为啥最近不提了 \\ 我国可燃冰开发现状 \\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情况 \\ 可燃冰最新消息 \\ 可燃冰的发展现状 \\ 为什么中国不允许开采可燃冰 \\ 美国为何不开采可燃冰 \\ 真实的可燃冰现状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