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中的死亡观

  • 中国传统文化的死亡观
    答:中国传统文化的死亡观摘要:死亡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的死亡观是入世的、积极的,它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的死亡观是出世的、飘逸的,它主张顺应天理和自然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的死亡现是抑我的、消极的,它主张战胜自己肉体的欲望来享受来世的快乐。中国传统文...
  • 中西方古代死亡文化的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其一,中国人大体以一元论的眼光看待死者及丧事、丧物的;西方古代则是以二元论的观点看等死亡的; 其二、中国人重血缘、重家庭、重孝道的社会原则被充分地融入死亡文化中,西方宗法组织不发达,生和死更多的是个人和上帝之间的事。 其三、中国人较讲究“隆丧厚葬”;西方人较讲究“简...
  • 佛教里怎么理解死。
    答:回答:第六殿,司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旁有小地狱十六。凡在世时怨天怨地、毁谤神灵者俱堕入此间。 第七殿,司掌热恼地狱,又名礁磨肉酱地狱,旁有小地狱十六。凡在世时取人尸骸配药或离间他人者俱堕入此间。 第八殿,司掌大热恼地狱,又名热恼闷锅地狱,旁有小地狱十六。凡在世时不孝敬父母者俱...
  • 古人关于对死亡的认识诗句
    答:"(《尚书引义·大诰》) 2、道家及道教之生死观。 道家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他们关于生死的看法也非常重要。 老子谈论生死的不多。他认为一个人不太重视自己的生命,反而能较好的保存自己。 "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7章)。老子似乎发现,如果一个人如果太显露自己,就会遭到外界的损害。 "...
  • 中国古代思想中怎样理解“死亡”与人生的关系。
    答:1、老子道家的生死观 (1)老子,名聃(dān),楚国人,生卒年不详,大约与孔子同时而长于孔子。老子曾做过周王室的史官,孔子年轻时游洛阳,曾向老子请教过“道”。老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位影响深远的人物,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蕴含深奥,令历代学者叹服不已,后世累代有注释者。 (2)两大基本内容:道的本体论...
  • 为真理 ——论儒家死亡观及启示
    答:为真理献身的死亡观影响了中国近两千年。从古至今,多少能人志士从容就义,多少美名流芳百世。在生与义的矛盾中,他们毅然选择后者,并视之为荣光,是一种比活着还要有吸引力的境界。我想,这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文化精髓。在羞于说梦的今天,在提倡"佛性"的今天,我们需要这样醍醐灌顶的肺腑之言,...
  • 中国古代人对死亡的理解是什么概念?
    答:死亡,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但不同民族对死亡的理解不同。因而衍生出的丧葬习俗、丧葬文化也不尽相同.死,在藏族大众观念中并非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而是喻示着新生命的开始.因为藏传佛教讲究“万物有灵”,“生死轮回”之说。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外壳与灵魂的结合体.人即是灵与肉的结晶,躯壳不外乎...
  • 生死观的生死观
    答: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长期历史沉淀,人们对死亡的看法也是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死亡始终采取否定、蒙蔽的负面态度,甚至不可在言语中对死亡有所提及,它是不幸和恐惧的象征;而西方文化主要受基督教的影响,基督徒由耶稣之死来升发对“天堂”,永生的信念,它们认为死亡就是皈依天父。他...
  • 如何看待古人的生死观
    答:所以古人跟我们现在差不多一样,但是有气节的人把名誉忠义看的比较重些,但是古代人少唐代吧才五千多万人口,安史之乱死了三分之二,但是不能代表所有的人,唐代有很多地方版地图比较小,宋也是,所以人口不完全同意也不完整,总之 除了文化差别 崇拜对象大楷都差不多 采纳吧 兄弟 ,完成任务啊 ...
  • 中西方对死亡的不同态度
    答:我国的民间的鬼神之说,以及佛教中轮回、因果报应的观念,都在强调现世生活价值的中国——死亡是禁忌。这种压抑到了与逝者最终告别的葬礼环节达到某种情绪的高峰——嚎啕大哭。因此哭泣也就成了特有的文化符号,这也是中国葬礼的一种仪式。但归根结底,它是我们人类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亲人的死亡给我们带来...

  • 网友评论:

    良残15514628065: 中国古代思想中怎样理解“死亡”与人生的关系. -
    63811邓肩 : 1、人类早期的生死观.一切宗教(或哲学)的核心问题都是同一的,即:生命.其目的在于:超越有限、超越死亡,即所谓“生命永恒”.在原始宗教那里,这一命题就已经表现得淋离尽致了,它是在“灵魂不死”的认知下进行的.文献学和...

    良残15514628065: “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哪一句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直白
    63811邓肩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良残15514628065: 求一篇关于“东西方生死观”的论文 -
    63811邓肩 : 对死避而不谈,从逻辑上表 达了孔子重视生命的意向,在更大程度上对人们的生死观念产生了影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庄子对生命的漠视.庄子一方面徜徉于对生死问题理性的形而上的思索,安乐死成为凸入人类视野的新问题、完善心性之外,...

    良残15514628065: 舍身取义是我国古代文人所推从的一种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什么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63811邓肩 : 《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良残15514628065: "死"字在人们心中是那么避韦吗
    63811邓肩 : 在中国人中是的..中国文化中是避讳死亡的..有些老人听到小辈们说什么什么死的都要责备一下..外国就没有这么迷信..基督教崇尚的就是一种超脱什么十字架的..不是还有万圣节么?..不过现在这些在中国也有所缓解`

    良残15514628065: 从死亡观,修养观,人格观等谈阐释中国人的文化生活 -
    63811邓肩 : 中国人的文化生活指阅读、写作、文娱、体育及其他艺术方面的活动 . 徐银斋 《胡琴的风波》:“为了广大社员过好文化生活,我们自己找点副业……以后再想别的办法吧

    良残15514628065: 中国古代的丧葬礼仪 -
    63811邓肩 :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 停尸 ---- 报丧仪式 招魂、送魂 --- 做'七' 吊唁. - 入敛 - 丧服 出丧择日 哭丧 - 下葬仪式 http://cn.netor.com/know/mcustom/custom.htm

    良残15514628065: 中国古代文化,有描述对死后世界的看法么??????????? -
    63811邓肩 : 死去原知万事空

    良残15514628065: 包装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如何体现?
    63811邓肩 : 随着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影响日益加强,包装设计在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上也相互影响.因此,完美的设计不仅应具传统特色,更应注重新时期...

    热搜:中国最吓人的一个墓地 \\ 中国唯一侵略过的国家 \\ 清明上河图有四具尸体 \\ 十个最吓人的史前文明 \\ 最可能并入中国的国家 \\ 人类一亿年后的样子 \\ 真正的人类已经死 \\ 中国十大禁地排行榜 \\ 慈禧死后转世变成谁了 \\ 人类死亡会有来世吗 \\ 中国生死观 \\ 国家为什么要牺牲90后 \\ 真正地球人早就死了 \\ 日本的死亡文化 \\ 科学家发现人类死亡的真相 \\ 不承认中国的19个国家 \\ 中国四大诡异的地方 \\ 中国传统对死亡的一些看法 \\ 山海经最吓人史前文明 \\ 中国古代对死亡的态度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