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大旱灾

  • 云南遭50年一遇特大旱灾385万人饮水困难
    答:云南遭受了50年罕见的特大旱灾,给该地区带来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生产损失。楚雄的20多万农村人口面临缺水困境,保山大部分地区连续120天无雨,玉溪的小春农作物大面积绝收,昆明、曲靖、香格里拉等地频发山火,形势严峻。在昆明市石林县高石哨,绿塘子水库的干旱程度可见一斑,露出了干涸的池底。宜良...
  • 历史上我国国内最大的旱灾在哪一年发生?造成多大的损失和人员死亡...
    答: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旱灾应该是公元1637-1643年的“崇祯大旱”。“崇祯大旱”持续时间之长(前后持续约7年)、受旱范围之大,为数百年所未见!当时我国南、北方共有23个省(区)相继遭受严重旱灾。干旱少雨的主要区域在华北,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等地区都连旱5年以上。旱区中心所在的河南,连...
  • 人类历史上爆发的最严重的旱灾是什么?
    答:回答:旱灾历史悲剧 据资料显示,已列入“世界100灾难排行榜”的1199年初的埃及大饥荒、1898年的印度大饥荒和1873年的中国大饥荒都是因为干旱缺水造成的,千百万人死于非命。 全世界本世纪内发生的“十大灾害”中,洪灾榜上无名,地震有3次,台风和风暴潮各一次,而旱灾却高居首位,有5次,它们是: 1920年,中...
  • 1873年的华北大旱灾造成了什么灾难?
    答:1873~1879年,中国北方发生特大旱灾和饥荒,波及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陕西、湖北、安徽、江苏等13个省市、自治区的300多个县,受灾人口特多,累计饿死、病死人数达900~1300万人,是近代灾荒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灾害。与此同时,牲畜几近死绝。中国北方雨量稀少...
  • 中国河南特大旱灾资料
    答: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冬小麦分蘖、扎根生长之际,一场极为罕见的特大旱灾,正侵袭着中原大地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当务之急,应当送“甘霖”保生产,莫让关键时期误了中国夏粮安全的大局。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广、受旱程度之重均为历史罕见。自去年十月、近一百一十天以来,河南...
  • 中国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哪?
    答:而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干万人左右;从重灾区逃亡在外的灾民不少于二千万人(参见李文梅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 清代末年这场特大旱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难!当年清朝官员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
  • 西南旱灾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2010年发生于中国西南五省市云南、贵州、广西、四川及重庆的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至2010年3月,受灾人口逾5000万人;仅贵州一省,由于受灾严重需要救济者就高达310万人。同月旱灾蔓延至湖南西部。 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
  • 云南大旱:是自然规律还是人为破坏?
    答:中国的旱灾不是因为中国降水量少。中国北方地区降水量不多,但不一定会导致旱灾。因为以色列缺水,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农业每年为其国民经济带来十多亿美元的纯利润,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400毫米以上,比以色列条件优越得多,却经常发生旱灾。 中国发生旱灾的关键原因在于浪费水。中国农业用水占全国总用水量的80%...
  • 1878年的灾害是不是全球性质的?最严重的是哪里?
    答:这一灾害,发生在光绪帝年间,被叫作“丁戊奇灾”。这场罕见的特大灾荒,洗劫了中国大地,特别是北中国。直隶、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等省,竟然持续三年大面积干旱,大旱时间长、范围大,造成的后果也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旱灾持续近四年。大旱不仅让农产品绝收,田地荒芜,而且...
  • 2010年中国历史大事件
    答:1、2010年西南五省市旱灾 2010年初,中国西南地区正遭受着60年来最为严重的特大干旱。去年秋季以来,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偏少三至五成,平均气温偏高1℃以上。 这场始料不及的特大旱灾导致地缺墒、人缺水,截至3月10日统计,全国耕地受旱面积9215万亩,西南地区旱情极为严重,其中...

  • 网友评论:

    吉胞15686047585: 2010年春季,我国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截至3月30日,中国耕地受旱面积1.16亿亩,其中作物受旱9068万亩,重旱2851万亩,干枯1515万... -
    56169傅祝 :[答案](1)云南、贵州、青海;青藏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6分) (2)亚热带季风气候,喀斯特(岩溶).(2分); (3)建立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系统,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预报和预防;加大投入,建设和完善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设施(修建水库、水...

    吉胞15686047585: ...(24分)(1)图中①②③表示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划分三大自然区的基本因素是             和             .(4分)(2)从位置上,旱灾... -
    56169傅祝 :[答案] (1)气候 地形(4分)(2)华北 冬小麦 RS(6分)(3)可供参考的答案: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对全流域水资源的协调管理,合理分...

    吉胞15686047585: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湖南等地以及东南亚湄公河流域.截... -
    56169傅祝 :[答案] 1、作物受旱面积大、人畜饮水困难等. 2、修建水利设施(水库),跨流域调水,推行节水农业与工业、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等等 (答出一方面即可) 3、D

    吉胞15686047585: 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干旱事件(举例) -
    56169傅祝 :[答案] 夏代末年(约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大旱,“伊洛竭而夏亡”.商朝成汤十八年至二十四年(约前1766?1760年),连续七年大旱,河干井枯,赤地千里,民无死所,白骨遍野.周朝自宣王末年到幽王初年(约前803?780年)...

    吉胞15686047585: 中国河南特大旱灾资料 -
    56169傅祝 : 一年之计在于春,正是冬小麦分蘖、扎根生长之际,一场极为罕见的特大旱灾,正侵袭着中原大地乃至整个中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当务之急,应当送“甘霖”保生产,莫让关键时期误了中国夏粮安全的大局. 此次干旱持续时间之长、受旱范围之...

    吉胞15686047585: 今年入春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给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旱灾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旱救灾工作.在中央统一... -
    56169傅祝 :[答案]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担负抗旱职责,维护人民利益是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

    吉胞15686047585: 材料一:2009~2010年中国西南五省市发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见图.材料二:我们家乡云南,山地众多,山区面积占94%,境内多山间的小盆地,俗称... -
    56169傅祝 :[答案] 读图可知,西南五省市包括广西、云南、四川、重庆和贵州.西南地区的降水主要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云南省山区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不利条件有:山多、平原少、人少. 故答案为:(1)云南;重庆;(2)西南;(3)山多、平原少、人少.

    吉胞15686047585: 旱灾和涝灾的例子+简介 -
    56169傅祝 :[答案] 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否干旱,决定于东南季风: 东南季风,是夏季影响我国东部和日本、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季风区的主要... 那么这一年就是旱灾.现在的中国,还是得看天吃饭呐! 1920年12月16日,我国宁夏海原发生8.5级特大地震,伤亡和损失...

    吉胞15686047585: 2010年中国西南大旱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一些地方的干旱天气可追溯至2009年7月.3月旱灾蔓延至广东 -
    56169傅祝 : 1、作物受旱面积大、人畜饮水困难等. 2、修建水利设施(水库),跨流域调水,推行节水农业与工业、生活中注意节约用水、减少水污染等等(答出一方面即可) 3、D

    吉胞15686047585: 2011年2月份,我国北方多省市遭遇特大干旱,居民饮水大受影响,某灾区政府积极组织送水车到灾区送饮用水已已知送水车车箱直径为3米.长为4米的圆柱... -
    56169傅祝 :[答案] 这个问题好像是小学五年级的吧 题目意在考察圆柱体积计算方法.水箱是个大圆柱,水桶是个小圆柱.分析题目可知,大圆柱半径是3除以2=1.5米,大圆柱的体积,也就是盛水的容积==200个水桶的容积,于是: 根据公式为水桶容...

    热搜:中国最严重的旱灾 \\ 1961年大旱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旱灾 \\ 历史上旱灾 \\ 2010年云南旱灾 \\ 中国近代大旱灾 \\ 云南十年以来最严重的干旱 \\ 三年自然旱灾 \\ 建国以来全国干旱灾害事件 \\ 中国干旱最严重的一年 \\ 中国大旱灾年份 \\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旱灾 \\ 中国最近的一次旱灾 \\ 历史上的大旱之年 \\ 今年旱灾严重吗 \\ 今年干旱的原因 \\ 中国历史上干旱事件 \\ 中国干旱发生时间 \\ 云南近期旱情严峻 \\ 中国最近的特大旱灾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