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全文

  • 《中庸》原文及译文
    答:孔子说:“中庸是最高的境界,人们很少能够长期实行它。”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被实行,我是知晓的啊:有智慧的人做得太过分,愚昧的人达不到它。中庸之道不能被发扬,我是知晓的啊:贤明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明的人达不到它。这就好像人没有不吃饭的,但能够品尝滋味的人却非常少。”孔子说...
  • <中庸>全文
    答:4.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白话解:孔子说:「君子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合乎中庸的道理,小人所作所为都违反中庸的道理,君子之所以能合乎中庸的道理,是因为君子能随时守住中道,无过与不及;小人之所以违反中道,是因为小人不明此理,无所顾忌无所...
  • 《中庸》全文、注释及译文
    答:【原文】子曰:“人皆曰予知,驱而纳诸罟_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知,择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译文】孔子说:“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被驱赶到罗网陷阱中去却不知躲避。人人都说自己聪明,可是选择了中庸之道却连一个月时间也不能坚持。” 【原文】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
  • 中庸全文有哪些
    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第二十章》译文:...
  • 《中庸》全文及译文及解读是什么?
    答:(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并无神秘色彩。(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
  • 中庸全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答:中庸全文原文及翻译注释如下:原文: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①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②,以正君臣,以 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③,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 成王、周公,...
  • 中庸全文原文及翻译
    答:中庸全文原文及翻译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
  • 中庸全文原文及翻译注释
    答:中庸全文原文及翻译注释回答如下:第⼀章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译⽂:上天赋予⼈和物的根本,叫做“性”;在⼈即⼈性,在物即物性。遵循本性⾃然的规律,叫做“道”。修养⼈性⾃然的法规,叫做“教”。原文:道也...
  • 中庸的全文及译文
    答:译文:“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离,就是身外之物了,不是“道”了。所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要戒惧谨慎;在别人听不到的地方,要有敬畏的存心。没有比隐暗的地方更容易显现是非善恶的;没有比那细微之事物更容易显现曲直对错的。所以修道之人在独处之时也要戒惧谨慎,...
  • 中庸全文原文及翻译
    答:中庸全文原文及翻译  我来答 1个回答 #话题# 居家防疫自救手册 心有凌汐5I 2021-02-25 · 贡献了超过127个回答 知道答主 回答量:127 采纳率:25% 帮助的人:7.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网友评论:

    荀满15889299033: 请教《中庸》全文 -
    53420苏珍 :[答案] 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2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 而是要拿他来成就万事万物. 23.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

    荀满15889299033: 《中庸》全文解释
    53420苏珍 : 《中庸》全文和译文 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

    荀满15889299033: 《中庸》全文 -
    53420苏珍 :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 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 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 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粘贴不了,太长了,省核不过)

    荀满15889299033: 中庸全文及解释 -
    53420苏珍 : 中庸 无非就两个字 中谓之左右之间 意为处事之道要中立 不左不右 庸谓之平常 意为 以平常之心度天下上篇所诉:中者.天下之正道. 正道就是不偏不倚 不左不右的意思.庸者.天下之定理.所谓的定理就是平常之心 不急功近利 处事不急不躁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 意思是这一篇是孔子传授给他的孙子名为子思,子思怕时间长了意思有了偏差,故写下来,给了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一段很好理解的.

    荀满15889299033: 《中庸》全文及译文? -
    53420苏珍 :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翻译:爱好学习接近于智慧,亲自去做接近于仁义,知道羞耻接近于勇敢.明白这三种道理的人,就知道如何修炼自身;知道了如何修炼自身,就知道如何管理别人;知道了如何管理别人,就知道了如何治理天下国家了.

    荀满15889299033: 《礼记·中庸》
    53420苏珍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 白话解: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求教,慎重地思考,明白地辨别,切实地力行.不学则已,既然要学,不学到通达晓畅绝不终止;不去求教则已,既然求教,不到彻底明白绝不终止;不去思考则已,既然思考了,不想出一番道理绝不终止;不去辨别则已,既然辨别了,不到分辨明白绝不终止;不去做则已,既然做了,不确实做到圆满绝不终止.

    荀满15889299033: 中庸文言文全解 -
    53420苏珍 : 中庸,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 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

    荀满15889299033: 中庸译文 -
    53420苏珍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

    热搜:《中庸》全篇原文 \\ 《大学中庸》原文 \\ 国学中庸全文原文 \\ 中庸完整版原文 \\ 中庸全文及译文和注解 \\ 《大学中庸》完整版 \\ 《中庸》完整版 \\ 《中庸》原文全文阅读 \\ 《中庸》原文和翻译 \\ 《中庸》译文 \\ 中庸全文原文及译文 \\ 《礼记 中庸》 \\ 《中庸》原文及注解 \\ 论语十二章 \\ 《中庸》全文及解释 \\ 大学全文 \\ 《中庸》完整版原文 \\ 中庸全文正版 \\ 国学中庸全文及译文 \\ 中庸全文及译文 完整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