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两袖清风的故事的感受

  • 两袖清风读后感
    答:读完了《两袖清风》这篇短文,我的感触很深。这篇短文主要告诉我们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要以为金钱就可以代替一切。它主要举例说了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于谦。他上京城接受上司检查时,不像其他官一样为了保住“乌纱帽”而送礼。由此,让我想到了《石灰吟》那首诗中的诗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
  • 从两袖清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似乎感觉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他身居高位,在京多年,耳闻目睹官场污秽之风,感慨万端。然而他却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攀附权贵,不阿谀逢迎,不随波逐流,自持高风亮节,维护人格尊严,弥见珍贵。
  •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讲的实际点
    答:【成语】:两袖清风 【故事】:明代的地方官进京见皇帝时,要送礼物给皇帝及权贵,以博取他们的欢心.兵部侍郎于谦对此事非常反感,他从外地进京时,不但没有带西,还作了一首诗以表示自己的态度.诗中说,虽然当地有绢帕、麻菇、线香等土产,但它们是百姓的生活依靠,当官的要是去搜刮,那百姓可就遭殃了.所...
  • 读廉洁故事有感
    答:最近我读了几个廉洁故事,使我深有感触。〈〈两袖清风的于谦〉〉里面讲了,于谦曾经在河南、山西当过巡抚。当时,朝中大权都被一个叫王振的太监掌握。地方官进京办事,都必须给他送礼,留下“买路钱”。可于谦不喜欢这么做,他的手下劝道:“你还是给王振送点礼吧。于谦听了,甩甩自己的衣袖,笑...
  • 两袖清风这篇短文歌颂了于谦的什么品质
    答:清真廉洁,一心为老百姓的好品质。
  • 于谦进京带去两袖清风,体会到什么
    答: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决不随波逐流,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账。他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独不持土物贿当路”。好心人怕他遭殃,劝说:“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他举起袖子笑笑说:“谁说我没有带东西呢?你看这不是两袖清风吗!”并口占一首《入京》诗以明心迹...
  • 两袖清风于谦古诗
    答:明于谦的诗句"两袖清风"以其深刻的寓意深入人心。诗中以绢帕蘑菇与线香为比喻,原本是供人日常使用的物品,却被用于不正当的途径,反而成为祸害。"两袖清风"这句,形象地表达了于谦对于官场廉洁的坚守,他希望官员能清正自律,不贪不沾,只愿百姓不会因他们的不当行为而背后议论纷纷。于谦,字廷益,号节...
  • 明朝大臣于谦的故事介绍,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
    答:明朝于谦的故事 于谦又被后人称为救时宰相,关于明朝于谦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两袖清风讲述的就是明朝于谦的故事。话说,于谦担任兵部侍郎期间,有一次在河南一带巡查。于谦雕像 当时,朝廷的政权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员为了拉拢王振,纷纷用重金和稀有宝物去贿赂王振。即使在外地出差的官员,等到...
  • 语文阅读题两袖清风赞颂了于谦什么品质
    答:明朝正统年间,宦官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之贪官的...
  • 两袖清风出自哪首诗 讲的是什么故事
    答:【译文】绢帕、蘑菇、线香这些东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为贪官污吏的搜刮,它们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所以我什么也不带,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免除百姓的不满。【赏析】这首诗嘲讽了进贡的歪风,表现了于谦为官清廉、不愿同流合污的铮铮铁骨。后世人们经常用“两袖清风”和“玉壶”来比喻为官...

  • 网友评论:

    常石15253973719: 于谦进京带去两袖清风,体会到什么 -
    19960蓬桂 : 当时,官场腐败,贿赂公行.尤其是英宗即位后,太监王振把持朝政,勾结内外贪官污吏,擅作威福.大臣进京,必须馈送重金厚礼,否则后果难堪.然而于谦一身正气,决不随波逐流,对王振一伙嗤之以鼻,从不买账.他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独不持土物贿当路”.好心人怕他遭殃,劝说:“你不带金银入京,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他举起袖子笑笑说:“谁说我没有带东西呢?你看这不是两袖清风吗!”并口占一首《入京》诗以明心迹:手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常石15253973719: 从《两袖清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9960蓬桂 : 于谦很清廉、爱国

    常石15253973719: 根据于谦两袖清风的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500字 -
    19960蓬桂 : 读后感是议论性较强的读书笔记,要用切身体会,实践经验和生动的事例来阐明从“读”中悟出的道理.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既要叙述,又必须说理.叙述是议论的基础,议论又是叙述的深化,二者必须结合. 读后感以“...

    常石15253973719: 从两袖清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于谦是一个怎样的人
    19960蓬桂 :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似乎感觉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他身居高位,在京多年,耳闻目睹官场污秽之风,感慨万端.然而他却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攀附权贵,不阿谀逢迎,不随波逐流,自持高风亮节,维护人格尊严,弥见珍贵.

    常石15253973719: 两袖清风这个成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19960蓬桂 : 【成语】:两袖清风 【故事】:明代的地方官进京见皇帝时,要送礼物给皇帝及权贵,以博取他们的欢心.兵部侍郎于谦对此事非常反感,他从外地进京时,不但没有带西,还作了一首诗以表示自己的态度.诗中说,虽然当地有绢帕、麻菇、线香等土产,但它们是百姓的生活依靠,当官的要是去搜刮,那百姓可就遭殃了.所以他见皇上什么都不带,只有两只袖管里的风.这个成语比喻为官非常清廉.这个成语没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只是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两手空空,一无所有,除非是袖管里的空气,如果说某人为官清廉,也仅仅是一个事实而已,一个描述而已,亲爱的老师们,没道理的时候不要叫学生硬讲道理,到真要讲道理的时候反而讲不清楚啦!

    常石15253973719: 两袖清风写了于谦的什么的故事? -
    19960蓬桂 : 只带两袖清风去朝见天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似乎感觉到诗人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他身居高位,在京多年,耳闻目睹官场污秽之风,感慨万端.然而他却自始至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不攀附权贵,不阿谀逢迎,不随波逐流,自持高风亮节,维护人格尊严,弥见珍贵.

    常石15253973719: 本文两袖清风主要写了什么故事,表现了于谦什么的品质 -
    19960蓬桂 : 那时,地方官僚进京朝见皇帝时,大都要从老百姓身上搜刮大量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品献给皇帝和朝中权贵.而于谦在从山西巡抚调任京城时,却什么礼品也没有带.有人奇怪地询问他为什么不带礼品时,于谦朗声笑着举起两袖道:“我带有'两袖清风'已足矣”. 随后,于谦又作了一首七律《入京》诗作为回答.诗的原文是:“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诗直抒胸臆,无情鞭挞了送礼受贿的行为,表现了他不愿意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此诗一出,众人无不为于谦的那种高风亮节和为官清廉而称道.

    常石15253973719: 《两袖清风》歌颂了于谦什么品质 -
    19960蓬桂 : 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 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

    常石15253973719: 《两袖清风》中的“两袖清风”能看出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
    19960蓬桂 : 两袖清风比喻做官廉洁,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 这可以看出于谦为官清正廉洁,不沾不贪

    常石15253973719: 三年级廉洁读后感300字 -
    19960蓬桂 : 《廉洁文化》读后感“俭以养德,廉以立身”.最近我读了一些清正廉洁故事,深有感触.有一个《以廉为宝》的故事.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人人尊敬他.有人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宝玉要送给子罕,子罕却不紧不慢地说:“你以玉为宝,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收了您的玉,那咱俩岂不都丢了自己的宝,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明代的于谦,他可以作为清正廉洁的典范了.他曾经在河南、山西当过巡抚.当时,朝中大权都由一个叫王振的太监掌管.地方官进京事,都必须给他送礼,留下“买路钱”.可于谦却不屑于这样做,笑着说:“我只有两袖清风,没什么好送的.”

    热搜:于谦廉洁故事的启示 \\ 于谦清廉正直的故事 \\ 于谦为官清廉的故事 \\ 于谦公正廉洁的故事 \\ 于谦力挽狂澜的故事 \\ 两袖清风的于谦读后感 \\ 于谦 两袖清风50字 \\ 两袖清风廉洁小故事 \\ 两袖清风于谦故事心得体会 \\ 于谦誓死保卫京城的故事 \\ 两袖清风的于谦家长感受 \\ 两袖清风故事告诉我们 \\ 于谦拒礼 两袖清风的故事 \\ 于谦清廉故事读后感 \\ 于谦少年励志的故事 \\ 廉洁小故事两袖清风的于谦 \\ 10个简短的廉洁小故事 \\ 于谦《喝水喝穷了》 \\ 于谦土木堡之变的故事 \\ 于谦拒收礼的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