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清廉的故事100字

  • 简要概括于谦的一生
    答:最终被冤杀。他的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悲愤和不满,他的事迹也被后人广为传颂。于谦的一生是忠诚、正直、勇敢和智慧的象征。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不畏强权,勇于担当。他的才华和品质使他成为明朝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的故事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正义和勇气。
  • 于谦的故事主要内容
    答:故事内容:于谦一生都在家里恭恭敬敬地供奉文天祥的遗像和牌位,就像供奉自己于家的祖先一样,甚至比供奉自家的祖先还要虔诚。据传于谦出生前的那个晚上,他的父亲于仁做一个梦,梦见一个绯袍金幞的神对他说:我感动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也感动于你们于家一门忠义,所以我文天祥打算转世投胎,来做...
  • 两袖清风令人爱戴,清廉的于谦有哪些故事?
    答: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
  • 明朝于谦名臣古代清廉的代表!
    答:展现出了他无私奉献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总之,于谦以其清廉正直的品格和卓越的才能,成为了明朝时期清廉名臣的代表。他的一生都在践行清廉自守的原则,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他的事迹和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激励着我们不断追求清廉正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标。
  • 于谦两袖清风的典故
    答:两袖清风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现多数用来比喻为官清廉、不贪赃枉法、严于律己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两袖清风的典故:明朝正统年间,于谦作风廉洁,为人耿直,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宦官王振以权谋私,...
  • 于谦生平事迹的简介(短一点)
    答: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职随明宣宗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因严词斥责朱高煦而受宣宗赏识,升为巡按江西,颂声满道。宣德五年(...
  • 于谦有何事迹?
    答: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邻家老者觉得很有趣,戏弄他说:“红孩儿,骑黑马游街。”于谦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显露出他非同寻常的气势。为官清廉: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
  • 明朝的于谦的故事
    答:于谦字廷益,浙江钱塘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正统六年,于谦上疏说:“现在河南、山西各自储存了数百万谷物。请于每年三月,令各府州县上报缺粮的贫困户,把谷物分发给他们。先给菽秫,再给黍麦,再次给稻。等秋收后还给官府,而年老有病和...
  • 《清贫》当今社会人们还需要清廉吗100字
    答:廉洁,自古以来就是做好官的标志。明代有名的清官于谦就是一个廉洁奉公的人。他六十岁寿辰那年,当地许多人都送来了厚礼连皇上也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可于谦却一一回绝了他们的礼物。宋朝的包拯。当时,包拯在端州任职,那儿盛产端砚。一方端砚要经过千锤万凿才能生产出来。而当地一些官员不顾百姓死活,...
  • 明朝大臣于谦的故事介绍,如何评价明朝大臣于谦?
    答:明朝于谦的故事 于谦又被后人称为救时宰相,关于明朝于谦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两袖清风讲述的就是明朝于谦的故事。话说,于谦担任兵部侍郎期间,有一次在河南一带巡查。于谦雕像 当时,朝廷的政权被宦官王振所把持,各地官员为了拉拢王振,纷纷用重金和稀有宝物去贿赂王振。即使在外地出差的官员,等到...

  • 网友评论:

    太码18278232441: 一百字的廉政小故事 -
    10679凌戴 : 两袖清风的于谦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 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 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太码18278232441: 于谦的故事主要内容 -
    10679凌戴 : 于谦是我国明代有名的清官,深得老百姓的爱戴,被尊敬地称为“于青天”. 于谦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绝.于谦叮属管家,一概不收寿礼. 皇上因为于谦忠心报国,战功卓著,派人送了一只玉猫金座钟.谁知管家根据于谦的...

    太码18278232441: 两袖清风的于谦的故事 -
    10679凌戴 :[答案] 古往今来,凡为官清廉、不贪钱财者,常以“两袖清风”自誉.说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明人都穆的《都公谭纂(zuǎn)》记载了下面的故事.于谦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诗人.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

    太码18278232441: 两袖清风小故事 -
    10679凌戴 : 【注音】liǎng xiù qīng fēng 【成语故事】明朝监察御史于谦为官十分清廉,从不收受老百姓的财物,而当时的官场十分腐败.于谦在任巡抚期间回京什么也没有带,特带《入京》诗一首:“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出处】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诗 【解释】衣袖中除清风外,别无所有.比喻做官廉洁.也比喻穷得一无所有.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廉 【相近词】洁身自好、一贫如洗、廉洁奉公 【反义词】贪得无厌、贪赃枉法 【示例】他自己做了几十年的官,依然是两袖清风.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十二回

    太码18278232441: 关于于谦廉洁和爱国方面的小故事(要简洁的,两方面各一个)急! -
    10679凌戴 :[答案] 爱国由于朱祁镇轻信他的老师兼总管太监王瑾,在蒙古瓦剌强盛之时,草率亲征,明朝的精锐部队全军覆没并且俘虏了皇帝朱祁镇.而此时蒙古瓦剌首领也先趁北京防守空虚而进攻北京城.当时很多人都主张都城南迁,在那次讨论的朝...

    太码18278232441: 关于廉洁的小故事 -
    10679凌戴 : 古代廉洁小故事1:我以不贪为宝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人上山采石时,采到一块宝玉,他担心别人会来抢,想拿出去卖,又怕被商人占了便宜.想来想去,他决定把这块宝玉送给京城里的大官. 于是,他带着宝玉,来到京城掌管工程的大官子...

    太码18278232441: 关于我国 为官清廉 的人的 事迹 300字左右 谢~ -
    10679凌戴 : 于谦,他的《石灰吟》至今还代代相传.最有名的事迹是"两袖清风":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当时各地官僚进京朝见皇帝,都要从本地老百姓那里搜刮许多的土特产品,诸如绢帕、蘑菇、线香等献给皇上和朝中权贵. 明朝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以权谋私,每逢朝会,各地官僚为了讨好他,多献以珠宝白银,巡抚于谦每次进京奏事,总是不带任何礼品.他的同僚劝他说:“你虽然不献金宝、攀求权贵,也应该带一些著名的土特产如线香、蘑菇、手帕等物,送点人情呀!”于谦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以示对那些阿谀奉承之贪官的嘲弄.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太码18278232441: 于谦的故事 -
    10679凌戴 :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来自百科词条“于谦”http://baike.baidu.com/view/22602.htm#sub4997349

    太码18278232441: 谁能把 于谦,的生平,缩写成一百五十字的短文介绍? -
    10679凌戴 :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永乐朝进士,一生作官清廉,为人耿直,历任御史、兵部左侍郎、兵部尚书等职.轻役薄赋,内荐贤才,总督军务,外据敌寇.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其被奸臣所害.新治时追谥肃愍,万历时改谥忠肃.著有《于忠肃集》.

    热搜:于谦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 于谦清廉故事读后感 \\ 廉洁小故事于谦拒礼 \\ 于谦清廉正直的故事 \\ 于谦的廉洁故事50字 \\ 于谦为官廉洁故事 \\ 于谦廉洁故事演讲稿 \\ 古代于谦的廉洁故事 \\ 于谦为官清廉的故事50字 \\ 清廉小故事100个 \\ 廉洁小故事两袖清风的于谦 \\ 于谦廉洁故事完整版 \\ 于谦两袖清风的故事100字 \\ 清廉的古诗100首 \\ 于谦清正廉洁的故事作文 \\ 于谦廉洁故事的启示 \\ 于谦为官清廉的故事 \\ 于谦为官清廉的故事10字 \\ 于谦清正廉洁故事 \\ 于谦廉洁的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