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说理特点

  • 五石之瓠说理方法
    答: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五石之瓠》的艺术特点: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寓言故事,把抽象的道理寄托于生动有趣寓言故事之中,想象奇特丰富;敢于讽刺批判,借助寓言,婉曲达意,以增强说理的趣味和效果的艺术特色。五石之瓠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事物,...
  • 五石之瓠第三层艺术特点
    答:《五石之瓠》第三层艺术特点如下:《五石之瓠》的艺术特点为借用寓言说理,把抽象的道理寄托于生动有趣寓言故事之中,想象奇特丰富,其中第一层惠子认为大瓠无用,第二层庄子举例说明“所用之异”的道理,第三层庄子批评惠子。《五石之瓠》告诉我们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其效果大不一样,对待...
  • 五石之瓠分为哪三个部分
    答:五石之瓠分为三个部分如下:第一部分:惠子的困惑:五石之瓠大而无用。第二部分:运用言说理:宋人一一不免于沸潞统;客一一裂地而 封之。第三部分:得出结论:大樽浮江湖一一超出常规思维。1.①种植①实在③率领军队④龟,同“皲”,皮肤冻裂 。2.①同样能够使手不冻裂,有人靠这个得到封地...
  • 五石之瓠中类比说理是否恰当
    答:类比说理:思维求同明事理 类比说理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其中,“相同特点”是这种论证方法能够成立的前提,没有它,就无法进行类推;“比较类推”是这种论证方法的根本标志,没有这个推理过程,就达不到证明论点的目的;“已知...
  • 五石之瓠为什么是主客问答的形式
    答:《五石之瓠》是庄子与惠子辩论对“大瓠”的看法。惠子从功利角度出发,认为大瓠无大用,即不实用;而庄子从淡泊名利角度出发,认为大瓠虽不能为“适万用”,但可“不拘于时”,放而“用之”,立于不败之地,不失为“大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庄子》中常见的辩论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帮助庄子...
  • 五石之瓠的翻译(五石之瓠
    答:3、名词,形容词据词语的性质得知五石之瓠中坚的词性是名词,形容词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4种词性;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庄子 #8226 内篇 #8226 逍遥游图片 画说故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
  • 惠子谓庄子文言文阅读
    答: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葫芦的种子,我把它种到成熟,结成的葫芦很大,有五石的容积。 用来盛水和饮料,它的坚硬程度却...
  • 高二语文上册教案五篇
    答:①借用寓言说理。 作者善于运用富有形象性的寓言,把自己的思想隐含其中,而且使情感更加深邃,寓意更加深刻。本文运用了“五石之瓠”和“不龟手之药”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深入浅出,含义更加丰富。 ②鲜明的感情XX。 文中庄子的态度非常鲜明。如当惠子讲了“五石之瓠”的故事后,庄子说:“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一个...
  • 五石之瓠用背吗
    答:要背。对于这篇文章要完成的目标:1、了解庄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3、学习庄子善于用设喻的方法,采用寓言的形式来说理的艺术手法。
  • <庄子>的经典篇目
    答: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20),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21)!”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22)。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23),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24),立之涂(25),匠人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26)?卑身而伏(...

  • 网友评论:

    廖泉17126482362: 庄子之瓠告诉我们的道理 -
    65950盛畅 : 《逍遥游》中“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的寓言,都是在告诉我们看似无用的东西也许是最有用的.往往如果我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也许事情会出现另一种转机.所以,在生...

    廖泉17126482362: 大瓠之种的内容概括及启示 -
    65950盛畅 : 古文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廖泉17126482362: 文言文 不龟手之药 -
    65950盛畅 : 1.因为这葫芦太大,所以什么用都没有.要是把它一劈两半,用它当瓢去盛水的话,哪个葫芦皮太薄,要是盛上水,一拿它就碎了.种葫芦不就是为了最后能当容器,劈开当瓢用来装点东西吗?所以惠子说它无用.2.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有说服性、3.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4不同.

    廖泉17126482362: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⑤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 -
    65950盛畅 :[答案] 1.(1)种植 (2)实在 (3)率领军队 (4)龟,同“皲”,皮肤冻裂2.(1)同样能够使手不冻裂,有人靠这个得到封地,有人却不免于...

    廖泉17126482362: 怎样读懂庄子的《逍遥游》(二) -
    65950盛畅 : 通过理清思路探求文章的奥义庄子的《逍遥游》并非是在抽象地谈哲理,而是具有浓厚的文学意味.因而要读懂这篇文章,还必须注意从解读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角度来挖掘其哲学意蕴.前面已通过分析大鹏的形象寓意,得知此文是在表达追...

    廖泉17126482362: 求1.庄子《逍遥游》原文及译文<br/>2.有关它的“小大之辩”?
    65950盛畅 : “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

    廖泉17126482362: 说理特点有哪些? -
    65950盛畅 : 说理的特点是:辨证. 1、出问题 2、分析 3、有明确的线索

    廖泉17126482362: 庄子自然之法种葫芦的出处是《庄子》中的哪篇? -
    65950盛畅 : 出自《庄子·内篇·逍遥游》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

    廖泉17126482362: 庄子说理文的特点 -
    65950盛畅 : 《庄子》中自称其创作方法是“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 (《天下》).寓言即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言语.人们习惯于以“我”为是 非标准,为避免主观片面,把道理讲清,取信于人,必须“藉外论文”(《寓言》). ...

    廖泉17126482362: 道家学说中的"逍遥"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
    65950盛畅 : “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逍遥游...

    热搜:五石之瓠论证特点 \\ 五石之瓠两个故事概括 \\ 五石之瓠主要内容 \\ 五石之瓠高考必背吗 \\ 五石之瓠庄子的观点 \\ 五石之瓠语言特点 \\ 五石之瓠的主要观点 \\ 五石之瓠默写题及答案 \\ 五石之瓠知识点 \\ 五石之瓠惠子的观点 \\ 五石之瓠的深层含义 \\ 五石之瓠内容概括 \\ 《五石之瓠》原文及翻译 \\ 五石之瓠的意思 \\ 五石之瓠的意义 \\ 五石之瓠原文及注释 \\ 五石之瓠的寓意和启示 \\ 五石之瓠的哲理 \\ 五石之瓠的论证手法 \\ 五石之瓠风格特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