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的思想感情简短

  •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的原文
    答:1、《从军行》抒发了诗人对英勇无畏的将士们的崇敬之情以及诗人心中澎湃的爱国激情。全诗描绘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围战,表现了将士们威武壮烈的战斗过程,谱写出一曲充满悲壮豪情的边塞军旅诗篇。2、原文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唐诗《从军行》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此诗是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组诗中的第四首,也是《从军行》组诗中最为出色的一首。"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指青海省内的青海湖;"雪山"指祁连山。此句意为:青海湖上蒸腾而起的漫漫云雾,遮暗...
  • 王昌龄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单点!@~
    答: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前两句写景,用“青海长云”“孤城遥望”极言塞外荒凉、空旷的景致,给人以苍凉之感;用“暗”“孤”“遥”等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壮的赞歌,是孤独的等待,是思乡的惆怅。后两句叙事抒情,“百战”“穿金...
  • 从军行 王昌龄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王昌龄《从军行》表达了诗人对驻守边疆士兵们的高度赞赏和关怀,也表现出诗人对边关战争的无奈和将士们决心的敬佩之情,体现出典型的盛唐气象。
  • 李白的《从军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从军行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第一首为五言律诗,写从军战士的作战经历和感想以及征战杀敌实现和平的愿望。第二首诗为七言绝句,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
  • 从军行杨炯表达了什么情感简单点?
    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从军行是乐府旧题,多述军旅苦辛之词。东汉末王粲随曹操征张鲁和孙权,曾作《从军行》五首以美其事,但并未具体展示战斗生活。杨炯这首五律,仅仅四十个字,不仅充分渲染了战争的环境气氛,而且深入抒写了书生投笔从戎的思想感情和边塞的战斗生活。在《从军行》这一旧题乐府诗...
  • 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矢志不渝的决心。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古从军行七首(其四)是唐代边塞大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古从军行七首中的一首,其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堪称是名篇中的名句,表明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全诗如下:青海长云暗雪山...
  •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你的认可是我解答的动力,请采纳
  •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和战士们一样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
  •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和战士们一样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

  • 网友评论:

    江录13298838060: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1932金莉 :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发生事情的感受和对从军的看法

    江录13298838060: 《从军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21932金莉 : 第一首为五言律诗,写从军战士的作战经历和感想以及征战杀敌实现和平的愿望.第二首诗为七言绝句,以疏简传神的笔墨,叙写了唐军被困突围的英勇事迹,热情洋溢地歌颂了边庭健儿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全诗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欲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愿望.

    江录13298838060: 王昌龄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单点!@~ -
    21932金莉 :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写景,用“青海长云”“孤城遥望”极言塞外荒凉、空旷的景致,给人以苍凉之感;用“暗”“孤”“遥”等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悲壮的赞歌,是孤独的等待,是思乡的惆怅. 后两句叙事抒情,“百战”“穿金甲”写战事的频繁、激烈、残酷,用了夸张的写法,更突出士兵们边塞生活的艰难;最后一句直抒胸臆,既是战争前慷慨激昂的豪迈壮语,却也表现出边关将士们无奈、决绝的心境.

    江录13298838060: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
    21932金莉 : 一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第一首诗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第二首诗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第三首诗描写古战场的荒凉景象,写将军上表请求归葬战死将士骸骨,表现将帅对士卒的爱护之情;第四首诗表现战士们为保卫...

    江录13298838060: 王昌龄的从军行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怎样的思想感情? -
    21932金莉 :[答案]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前两句写景,用“青海长云”“孤城遥望”极言塞外荒凉、空旷的景致,给人以苍凉之感;用“暗”“孤”“遥”等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江录13298838060: 王昌龄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简单点!@~和体会到了什么感情? -
    21932金莉 : 表达了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

    江录13298838060: 王昌龄写的《从军行》表达了戍边将士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21932金莉 :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 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 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录13298838060: 从军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21932金莉 : 表达了作者和战士们一样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 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行,诗歌的一种体裁,从军行,写军队生活的乐府古题,王昌龄共写《从军行》七首,这是第四首.这首诗反映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壮阔的塞外景色与将士宏伟的抱负融合在一起,气魄雄阔,风格浑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常被用来表现杀敌卫国的英雄气概和坚强意志.中唐诗人戴叔伦写有“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雄豪诗句,同此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录13298838060: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
    21932金莉 : 1、《从军行》的主旨:表达了诗人身为书生却身怀强烈的报国情怀.全诗通过对书生投笔从戎、为国参军的经历的描述,不仅表现了唐朝士兵作战时坚强无畏的精神面貌,也表现了诗人心中的英雄气概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2、《从军行》描绘了一个知识分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首联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颔联写主帅率军辞别京城,奔赴前线作战,以排山倒海之势包围敌国城堡的过程.颈联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尾联“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初唐广大知识分子为国建功立业的共同心愿.

    江录13298838060: 从军行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21932金莉 : 表达了诗人驻守边疆士兵们的高度赞赏和关怀,却也表现出对边关战争的无奈和将士们的决绝敬佩心境.

    热搜:从军行1-7首诗 \\ 从军行表达了作者感情 \\ 从军行王昌龄思想感情 \\ 从军行的思想感情10字 \\ 从军行中心思想简短 \\ 从军行明余庆思想感情 \\ 从军行诗意中心思想 \\ 从军行表达了什么心情 \\ 从军行表达的思想感情简短 \\ 从军行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 从军行王昌龄想表达的感情 \\ 从军行中心思想简写 \\ 从军行的中心思想简单概括 \\ 从军行王昌龄的感悟 \\ 从军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从军行表达思想的感情 \\ 《从军行》诗意简短 \\ 从军行古诗的中心思想 \\ 从军行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 从军行中心思想2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