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为词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答:20 全书10卷50篇,首尾一贯,体大思精,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体系最完整、结构最严密的巨著。21 “张晖文若春华,思如涌泉,在中国诗学、词学、清代文学和古典文学理论方面都有深入研究和系列撰述,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公认的杰出青年学者。22 身为山东大学教授的马瑞芳研究红学三十余年,任中国红学会...
  • 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答:(2)先 秦 时 期:散文(历史散文、诸子散文)(3)两 汉 时 期:辞赋 乐府民歌 历史散文 (4)魏 晋 南 北 朝 时 期:诗歌等 (5)唐 代 时 期:诗 (6)宋 代 时 期:词 (7)元 代 时 期:曲 (8)明 清 时 期:小说 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 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
  • 古代文学考试名词解释
    答:其中以《庄子》的文学性最高。而《荀子》《韩非子》在体式和技巧上则达到了成熟。诸子散文的整个发展过程是由语录体,如《论语》逐渐演变为像《韩非子》一类的论说文。由集体记录发展为个人记录,体式与手法都日益完善。 5.百家争鸣——春秋末期,由于士的阶层的兴起,这些人致力于各种理论学说的创造,产生了具有不...
  • 文言文是散文吗
    答: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常见的散文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3. 长散文是什么,是文言文还是词 长散文就是散文 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古代文学中:散文包括古文、...
  • 自学考试中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
    答:其中以政治小说、谴责小说和科学小说最为引人注目。辛派词人:指的是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既包括早于辛弃疾的南渡初期作家张元、颖孝祥等,也包括和辛弃疾同时或后于辛弃疾在作词方面追步辛弃疾的作家陈亮、刘过等人。他们都以浓郁有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词风,共同促成了苏、辛词派的...
  • 2015考研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
    答:七贤的政治立场和处世方式各有不同,其中,人品和文学成就最高者是阮籍、嵇康。推荐阅读:2015考研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1)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学信网可查】学历提升 先录取后缴费送助学礼 ...
  • 如何理解苏轼的“以诗为词”?
    答:内容提要: “词”作为所谓“一代之文学”,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歌长河中本是一处静谧、柔美的涓涓缓流,而苏轼以其“以诗为词”的创作实践,使之变成波涛汹涌、气势壮阔的大河激流。本文通过对苏轼以诗为词实践的论述,认识到苏轼“诗词一体”尝试虽然改变了词的原有的审美特征,但却极大地拓宽了词的境界与题材,...
  •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答: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如下:1、吴江派 是以沈为代表的注重戏曲格律的传奇派别。他的曲论核心是强调“场上之曲”,一是格律至上,是推崇语言“本色”,从剧本有利于舞台演出的角度要求文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强调剧本的舞台性。沈是吴江人,赞同并依其曲论进行创作的作家,多为其子侄、门生及追随者等...
  •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是什么?
    答: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是从上古一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中华民族文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历史悠久,其起源,约略同中华文明的起源同步。漫长的历史上曾经产生出一代又一代的杰出作家和数不清的优秀作品,出现了多姿多彩的体裁、题材、风格、流派,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文学...
  • 宋初三体名词解释古代文学史
    答:宋初三体是指宋朝初期的文学体裁,包括了诗、词和赋三种文学形式。在宋朝初期,文学创作向着以“文以载道”为宗旨的方向发展,诗、词、赋三种文体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这三种文体在宋朝初期的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首先,诗是宋朝初期文学的主要形式之一。宋初的诗歌更加注重诗意和韵律,注重...

  • 网友评论:

    辛寿18646574770: 名词解释以文为词 -
    36494五邢 :[答案] 辛弃疾所倡导的“以文为词”成功地将辞赋古文的章法、句式以及议论、对话等具体手法移植于词,为散文艺术与词体创作之间打通了道路,扩大了词的表现方法.在用典使事方面,驱遣自如,广博精当,不但善于点化前人的诗句成语入词,而且特别...

    辛寿18646574770: 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区别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简答 -
    36494五邢 : 名词解释:大历诗风,韩孟诗派,小山词,花间集,自是一家,别是一家,以诗为词,以文为词.简答题:杜甫叙事诗的特点,苏轼对词境的开拓,李清照词的语言特点,李商隐诗歌的多义性.论述题:李白诗歌创作的艺术风格,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唐:李白、杜甫、李商隐 宋:柳永、苏轼、周邦彦,李清照,姜夔,辛弃疾

    辛寿18646574770: 以文为词是谁提出的 -
    36494五邢 : 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

    辛寿18646574770: 古代文学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
    36494五邢 : 1、敦煌曲子词:现传最早的唐代民间词,因是在敦煌发的,故称.敦煌曲子词保存了词的初始形态与内容特征.内容丰富庞杂,风格自然朴实,感情直率,生活气息很浓.2、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四人为吴、越之士,文...

    辛寿18646574770: 中国古代文学定义 -
    36494五邢 : 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古典文学吧.古典文学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是中国文学最根本的东西.文学是用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语言艺术,是文化中极具强烈感染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在各种文体中,又有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从而使中国古典文学呈现出多姿多彩、壮丽辉煌的图景.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辛寿18646574770: 辛弃疾以文为词的具体表现 -
    36494五邢 : 辛弃疾的“以文为词”表现在: 一、悲壮激烈,发扬奋厉的英雄主义色彩 辛词的基调是英雄主义,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构成了辛弃疾最有价值的优秀歌辞的基调.他善于创造多种生动的抒情...

    辛寿18646574770: 古代文学 名词解释 -
    36494五邢 : 1、《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

    辛寿18646574770: 文学一词表示什么 -
    36494五邢 : 如今,稍稍具有文化常识的读者都知道,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而在中国古代,“文学”可不是这么一回事呢. 西汉时期,学校的负责人不是叫校长或教官,而是称“文学”,即负责人称为“张文学”、“李文学”等.汉武帝为选拔人才,特设“贤良文学”科目,由各郡每年举荐人才上京考试,被举考者便叫“贤良文学”.其中,“贤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之人;“文学”则指精通儒家经典的人.魏晋后期,“文学”一词才慢慢演化成为语言艺术的专用名词.史书上记载的曹丕“好文学,以著述为务”,即为现今所指的文学含义.

    辛寿18646574770: 文学一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体现出的含义有什么 -
    36494五邢 : (一)社会意识形态之一. 中外古代都曾把一切用文字书写的书籍文献统称为文 相关书籍学.现代专指用语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故又称“语言艺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曾将文学分为韵文和散文两大类...

    辛寿18646574770: 古代文学名词解释
    36494五邢 : 所谓“以诗为文”,就是说把一篇古诗或一首绝句的题材用散文的形式写出来,而且富有诗意. 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革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在辛词的影响下,同时或稍后,不少词人与他有着相同或相近的创作倾向,文学史上称为辛派词人.他们以共同的爱国思想,借词抒发感慨,发表政见,多为恣肆粗犷的词风.

    热搜:李清照别是一家名词解释 \\ 白体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辞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乐府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诗经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说话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国语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楚辞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别是一家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抒情小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辛派词人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台阁体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唐宋八大家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豪放词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苏门四学士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拟话本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新乐府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常州词派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汉赋四大家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一人永占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