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五感六识

  • 十识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答:十识是指佛教中的十种心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藏识、心识。其中,前六识分别为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第七识是自我意识,第八识是储存记忆和种子识,第九识是雷马(lima)识,即一切心识,第十识是阿陀那识,即因果识。十识之间的关系...
  • 观佛 佛由自心显现,那么这个显现是第几意识的作用
    答:前面的五感,其实并没有先后,所以统称为“五感”,这前五识是感识,感受具体对象;第六识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六感”)是对前五识的分别以及对过去法尘的分别妄想,你也可以粗浅的理解为“感受抽象的对象”;第七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七感”,从这里起,开始涉及很高深的内容了)也就...
  • 佛家十识是哪十识 具体是什么
    答:1、真如门之十识。依释摩诃衍论卷二载,十识中,前九种心不缘真理,后一种心缘真理而为境界;此乃于生灭门立八识,以生灭所入为第九识,真如所入为第十识。2、生灭门之十识。真如门十识中之第十识一一识心即唵摩罗识之意;此十识系于生灭门之位立九识,以生灭所入为第十识。3、真生不...
  • 佛教的金刚七是做什么的?
    答:感受具体对象,故在现代医学里也称其为“五感”;第六识意识(也就是平时大家所说的“第六感”)是对前五识的分别以及对过去法尘的分别妄想,你也可以粗浅的理解为“感受抽象的对象”;第七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七感”,从这里起,
  • 人的六感分别是什么?七呢?
    答: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肌肤(触觉)或是其它现今科学熟悉的感官。第六感是标准名称“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的俗称,又称“心觉”。其后还有第七感(佛教叫末那识),第八感:宇宙意识、集体意识(佛教叫阿赖耶识,包含万事万物诞生以来所有业...
  • 能不能通俗说说,佛教中的:妄想分别执着,是什么意思?
    答:【执着】,这个最好理解,解释为【认同】比较好,譬如你看到一个美女,胸很大很美艳,你看得浑然忘我。但是啦,这个解释虽然通俗,但不是佛教中【执着】之本意。【执着】就是指对【分别】的效果完全占据意识,一个人只知道这世界上有动和静,却不知道有那不动也不静的,知道黑和白,却不知道有那不...
  • 第九感的作用是什么?
    答:我们说的八感,其实是从佛教的“八识”转化而来。佛陀在修行中发现,只要具备七识(至少要有七识,那么具备八识就更不用说了),就可以称之为“众生”了。对于人而言,八识,即人的神识,分别有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面的五感,其实并没有先后,所以统称为“...
  • 意识和阿赖耶识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意识是由阿赖耶识出生的虚妄法: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因,以意根、法尘、前五识等为助缘而出生。其实,一切万法皆以第八识为根本因而出生。所以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唯心”;“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否定第八识,将第八识纳入意识范畴的人。是因为无有能力触证真心,所以只好把开悟明心所明...
  • 第六感是什么东西
    答: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 6、意识: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但是在佛法上的分析,还有第七、第八――...

  • 网友评论:

    宗叔18346844031: 什么是六种感知
    69792宣滕 :第六感官,佛称“意”.实指“心”矣,现代则指“大脑”.佛教称“意”是其他五种感觉的汇总,是感觉的根本,是细分和综合的枢纽.其他五官的感觉,最终得由“意”来聚合,做出整体判断和裁决,实为识根.禅宗的“明心见性”、华严宗的“心即一切”、法相宗的“唯识论”,皆缘于此. 简而答之,仅供参考.

    宗叔18346844031: 佛经中人的前六感是指 -
    69792宣滕 : 佛经里面没有前六感这样的说法,只有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对应外界的 色、声、香、味、触、法.再加上第七识末那识,此为我执、我所的根源.我执意思是包括我的身体、意识.我所是我的东西,凡属于我的东西的都叫我所.这是佛教唯识学的基本常识.

    宗叔18346844031: 人有几识 都是什么 -
    69792宣滕 : 人有八识 佛家所说八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眼识——眼睛——色(形象); 2、耳识——耳朵——声(音声); 3、鼻识——鼻于——香(香奥之气); 4、舌识——嘴巴——味(各种味道); 5、身识——皮肤——触(感受冷热痛痒)...

    宗叔18346844031: 十识什么意思?作何解释? -
    69792宣滕 : 十识是指佛教中的十种心识,包括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藏识、心识.其中,前六识分别为五感,即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第七识是自我意识,第八识是储存记忆和种子识,第九识是雷马(lima)识,即一切心识,第十识是阿陀那识,即因果识.十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人的心理活动.十识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解脱烦恼,实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宗叔18346844031: 佛教所说的六根清净中的六根指的哪六根?六尘、六识指的又是什么? -
    69792宣滕 : 六根 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 【 六根 】《佛学大词典》:梵语s!ad! indriya^n!i.又作六情.它指五种感觉器官,和反应能动能力,为十...

    宗叔18346844031: 佛学基础:什么是六根,六尘,六识 -
    69792宣滕 : 外六尘(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相应的六种对境,也是六识所感觉、认识的六种境界),内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六识(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知觉).

    宗叔18346844031: 什么叫第六感?前五感是什么? -
    69792宣滕 : 第六感是标准名称“超感官知觉”(英文简称ESP)的俗称.是一种某些人认为存在的能力.此能力能透过正常感官之外的管道接收讯息,能预知将要发生的事情,与当事人之前的经验累积所得的推断无关.普通人的感官(五感)包括眼(视觉)、耳(听觉)、鼻(嗅觉)、舌(味觉)、肌肤(触觉)或是其他现今科学熟悉的感官.由于感官的定义很模糊,所以“超感官”的定义也很模糊.但通常认为“超感官”是指现今科学还不熟悉的讯息.这些能力与现代研究的神通有相应之处.

    宗叔18346844031: 什么是第六识 -
    69792宣滕 : 【六识】 梵语s!ad!vijn~a^na.十八界中之六识界.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认识作用.即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为依,对色(显色与形色)、声、香、味、触、法(概念及直感之对象)等六境,产生见、闻、嗅、味、触、知等了别作用之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识、境、根三者必须同时存在.阿毗达磨佛教认为,此六识乃心之作用,其体乃唯一之心,六识不同时作用.大乘唯识家则在六识之外,另立末那、阿赖耶二识,而认其均能同时作用.

    宗叔18346844031: 佛经中所谓六识者为何?
    69792宣滕 : 【六识】依于六根,接于六尘,所生之识有六,谓之六识.识者了别之义,以能了别诸尘之故.六识者: 一、眼识 即见色之(见)是. 二、耳识 即闻声之(闻)是. 三、鼻识 即嗅香之(嗅)是. 四、舌识 即尝味之(尝)是. 五、身识 即感触之(感)是. 六、意识 即知法之(知)是. 此之六识,即见、闻、嗅、尝、感、知之义,又有六情之名,兹不赘及. FROM:【佛学次第统编】

    宗叔18346844031: 佛教八识是哪八识? -
    69792宣滕 : 佛法唯识学中的“八识心王”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 1、眼识: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 ...

    热搜:佛家十识查慧根表 \\ 一掌经佛法十识 \\ 佛法十识对照表 \\ 五藴十二处十八界表解 \\ 五官六感七觉八识 \\ 佛教八识十三识 \\ 佛教1000基础知识 \\ 人的五感六识是什么 \\ 六尘六根六识 \\ 五识六感 \\ 六根六尘十八界图解 \\ 七识八识九识十识 \\ 佛教所说的八大痛苦 \\ 六根六尘六识十二处十八界 \\ 圣斗士一到十二感 \\ 佛门六字真言 \\ 五感六觉 \\ 佛家十识图解 \\ 五感六觉指什么 \\ 人有五识还是六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