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杂剧与散曲的关系

  • 元杂剧与散曲之间的关系
    答:元杂剧与散曲是存在于同一时期的两种古代文学体裁。元杂剧: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主要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等。主要代表作有,《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等。其内容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
  • 元曲中,杂剧和散曲的区别
    答: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元杂剧一般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我...
  • 元代文学名词解释
    答:1、元曲: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得与唐待、宋词并称,在国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故通常把“元曲”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同时,把剧称为“曲...
  • 元曲包括___和___两个部分
    答:元曲分为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曲是和杂剧相对存在的。杂剧是用于表演的剧本,写各种角色的唱词、道白、动作等;散曲则只是用作清唱的歌词。从形式上看,散曲和词很相近,不过在语言上,词要典雅含蓄,而散曲要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得严格,而散曲就更自由些。杂剧和散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什么和什么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杂剧是元曲的主要形式,它是一种将歌曲、舞蹈、对白、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杂剧的剧本称为“曲本”,主要由曲词和说白组成,曲词是歌唱的部分,说白是道白或对话的部分。元杂剧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其内容丰富...
  • 元曲包括哪两部分?
    答:散曲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若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剧本的情节无关的话,就属于“散”的范畴。杂剧是一本四折的表现形式,这是杂剧在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所得,在四折这之间又可以添加两个“楔子”来推动情节的发展,这些情节元素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并刻画人物的性格。元曲,是...
  • 元曲是 的合称,是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文学。
    答: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流行于大都(今北京)一带。...
  • 元曲散有什么和什么之分
    答:元曲的内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前者包括杂剧和散曲,后者单指散曲。 杂剧是戏剧,而散曲则与诗、词一脉相承,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这里说的元曲指的是元散曲。现在通行的元曲选本,实际上多为散曲选。散曲在元代被称做“乐府”、“歌曲词章”,表明这是一种音乐文学,是歌曲的唱词。散曲是金、元时期...
  • 杂曲和散曲有何区别?其代表作有哪些?
    答:三、代表作 在杂曲中最具有代表的就是窦娥冤,它是人们常说的四大悲剧之一,近年来还在舞台上各种演出加入了说唱艺术等。梧桐语也是元代散曲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讲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凄惨爱情故事,使之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韵味,成为元代历史剧的佼佼者。赵氏孤儿的影响力也非同一般,它是历史类元代散曲...
  • 元曲包括什么?套数是什么
    答: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杂剧是戏剧,而散曲则是诗歌的一体。为什么杂剧也称为曲呢?因为杂剧主要部分的唱词和散曲一样,都必须适于合乐歌唱,要按照曲调来撰写。散曲和杂剧的关系,就象诗歌和诗剧的关系一样。那么套数是什么呢?我们还得先从散曲说起。散曲在元代一般被称为...

  • 网友评论:

    时桑19365695921: 元散曲和元杂剧有什么不同吗? -
    33820牛虾 : 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散曲分小令和套曲两种样式.小令是单个的曲子,跟现代的歌词相近,是按曲调创作的,每个曲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各个曲调的字数和句式各不相同常用...

    时桑19365695921: 元杂剧和元曲有什么区别?分为什么? -
    33820牛虾 :[答案]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 ,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时桑19365695921: 元曲中,杂剧和散曲的区别?小令和套数的区别? -
    33820牛虾 : 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两个部分.杂剧是融文学创作和多种表演成分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散曲是在宋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诗体,依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和套数. 小令指单支的曲子,又称“叶儿”是照不同曲牌填写的 套数指用若干首同一宫调的小令相联而成的组曲,又称“套曲”或“散套.”

    时桑19365695921: 名词解释:元曲 -
    33820牛虾 : 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散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明清小说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所以读者可发现,同一首“曲牌”的两首有时字数不一样,就是这个缘故(同一曲牌中,字数最少的一首为标准定格).元曲又称词余、乐府.

    时桑19365695921: 元曲是不是杂剧的组成部分 -
    33820牛虾 : 元曲:元杂剧和元代散曲的合称.均以当时的北曲配乐,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为“四大元曲作家”,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元杂剧尤为突出. 元杂剧:是在金院本和诸宫调的基础上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成熟的戏剧形式,它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了散韵结合、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主要剧作家有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郑先祖《傅女离魂》、王实甫《西厢记》.

    时桑19365695921: 散曲的兴盛 -
    33820牛虾 : 散曲大盛于元,这和语言以及音乐的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元代民族交融,人口流动频繁,语音、词汇与唐宋时代相比,已有许多变化;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入中原,也使与音乐结合的诗歌创作在格律上有所改变.正如王世贞在《曲藻· 序》中所...

    时桑19365695921: 元曲是 的合称,是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文学. -
    33820牛虾 : 元曲是元杂剧和元散曲的合称,是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文学.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为元代儒客文人智慧精髓,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每本以四...

    时桑19365695921: 元散曲是怎么发展的? -
    33820牛虾 : 元散曲的流行早于杂剧,其格式和体制对杂剧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散曲在金、元之交就被文人士大夫所采用,称为“新乐府”.由于宫廷朝会大合乐时采用散曲,并且由翰苑人物撰词,皇帝嘉赏,散曲地位逐渐提高,这一点与词的发生、发展情况相类似.从题材内容来看,散曲主要有风情和隐逸两类,此外还有一些揭露现实和写景、咏史、抒怀之作,总起来看内容是比较狭窄的.这是因为,散曲主要是由妓女、艺人酒席宴上所唱和文人学士遣怀释闷所作的.这个现象和词的创作也很相似.

    时桑19365695921: 什么是元曲、元杂剧?
    33820牛虾 : 元曲是元代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其曲文形式与词相近,用长短句,但格律较自 由,多用口语,便于直率地表达感情,“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在我国文学史 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中尤以剧曲(即杂剧)成就更高,这是一种用北曲演唱的, 把唱、念、科、舞有机结合起来表现完整故事的综合性的戏曲形式,它是融合了前 代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元杂剧代表着元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故通常把“元曲” 作为元杂剧的同义语.如《元曲选》实际上是元杂剧集.同时,把剧称为“曲”, 也反映出当时人们对戏剧中的曲的重视.“元曲”均用北方流行的曲调,故又称 “北曲”.

    时桑19365695921: 关于元曲的详细介绍 -
    33820牛虾 : 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

    热搜:元代杂剧的四大行当 \\ 元代散曲分为哪三个调 \\ 元代散曲的三种体制 \\ 元杂剧的兴起原因 \\ 元代杂剧十大经典作品 \\ 元代三大散曲家 \\ 元代散曲和杂剧的区别 \\ 元杂剧产生的原因 \\ 散曲和杂剧的区别和联系 \\ 杂剧和散曲统称为什么 \\ 元曲四大家王实甫 \\ 元代杂剧和散曲作品 \\ 元代散曲的分类与特点 \\ 散曲小令和杂剧的区别 \\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 元散曲和元杂剧的区别 \\ 元散曲与元杂剧的区别 \\ 元代散曲前期的特点 \\ 元杂剧和散曲 \\ 散曲与词与杂剧的关系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