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作用力和势能图

  • 力学物理,图中这个ro究竟是不是平衡距离呢?可是为何在图二中ro却标在...
    答:第一个图是分子势能随位置变化的关系,他的具体含义如下:从无穷远处静止出发,因为受到分子引力作用,在靠近的过程中,分子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 运动到r0处(分子引力等于分子斥力的位置,分子力为零),引力做的正功最多,分子势能达到最小(这是一个转折点)继续运动,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分子力...
  • ...分子平衡距离r0应该改变,哪如何判断分子势能是增大的?
    答: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此时增大分子间距离,分子力作负功,分子势能增加;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力为斥力,此时减小距离,分子力还是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由此可见分子间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一定为零,因为分子势能是相对的。如下图所示分子势能和分子距离之间的关系。
  • 分子间间距越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大吗
    答:F斥都增大,F斥比F引增大得快,F斥>F引,分子力表现为斥力,r减小,分子力增大。(3)当r>r0时,随r 的增加,F引、F斥都减小,F斥比F引减小得快,F斥<F引,分子力表现为引力。(4)当r=10r0时,可以认为分子间的引力、斥力和分子力都为0。所以,气体分子间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 分子作用力的图像表示的是什么分子
    答:表示的是分子间的合力。实线为分子间的合力,上面的虚线为分子间的引力部分,下面的虚线表示分子间斥力的部分。分子间势能图实线表示势能的变化,以无穷远处设为势能的零点,则在r0处有势能的最小值。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指不同的分子之间能够相互吸引甚至缔合,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分子间相互...
  • 分子间作用力的图像实线和虚线的意思 分子间势能的图像实线的意思_百 ...
    答:实线为分子间的合力,上面的虚线为分子间的引力部分,下面的虚线表示分子间斥力的部分。分子间势能图实线表示势能的变化,以无穷远处设为势能的零点,则在r0处有势能的最小值。
  • 分子势能,分子间作用力怎么变
    答:分子势能,分子间作用力怎么变 分子间力做功,分子势能转变为分子动能。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的距离时,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间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动能增大,分子势能转变为分子动能;分子间距离减小,克服分子间力做功,分子势能增大,分子动能减小,分子动能转变为分子势能。当两分子间的...
  • 关于分子势能的问题
    答:这是分子力-距离图像和分子势能-距离图像,两者比较以后可以发现:两个分子距离>r0(10^-10m),分子间斥力和引力的合力表现为引力。所以在从无穷远处靠近至相距r0过程中,引力做正功,所以分子势能当然是减小的。两个分子距离<r0(10^-10m),分子间斥力和引力的合力表现为斥力。所以从r0继续靠近过程中,...
  • 分子间作用力为何比分子势能大?
    答:内能包括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零度的水比零度的冰水内能大。内能包括动能和势能,温度相同动能相同,那么自然是水分子势能大。”正确。“可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固体大于液体大于气体啊。”错了。固态的时候分子之间距离设为r0。此时分子之间引力等于斥力。此时的合力为0 .液体分子之间表现为引力。但是如果要...
  • 冰融化时,为什么温度不变,内能又增加了呢
    答:这个吸热的过程吸收的热量用于增加分子势能,也就是说0C水的分子势能比0C冰的分子势能大,因为水中分子的间距比冰中分子间距大,分子作用力在一定范围内也是增大的。也理解为把冰中分子拉开到更大的距离变成水,需要克服分子间引力做功,所以内能增加,而具体的增加方式就是分子势能增加。

  • 网友评论:

    江瑞18041683017: 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请带上图. -
    47124邬汪 :[答案] 由下图可知,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ro时分子间呈斥力,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斥力在减小;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o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ro时分子间呈引力,随着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引力先增大后减小.分子力做正功的时候,...

    江瑞18041683017: 如图所示,用F表示两分子间的作用力,用Ep表示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在两个分子之间的距离由10r0变为r0的过程中() -
    47124邬汪 :[选项] A. F不断增大,Ep不断减小 B. F先增大后减小,Ep不断减小 C. F不断增大,Ep先增大后减小 D. F、Ep都是先增大后减小

    江瑞18041683017: 图为两分子组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47124邬汪 :[选项] A. 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系统的动能最大 B. 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系统的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C. 当r由r1增加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系统的势能增大 D. 当r大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系统的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

    江瑞18041683017: 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47124邬汪 :[选项] A. 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 B. 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C. 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D. 在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

    江瑞18041683017: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线如图7 - 2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取无穷远为零势能点)( )图7 - 2 -
    47124邬汪 :[选项] A. 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也为零 B. 当r=r0时,分子间作用力最小,分子势能也最小 C. 当r>r0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分子势能随r增大而增大 D. 当r

    江瑞18041683017: 如图所示为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图象,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47124邬汪 :[选项] A. 当r>r0时,r越小,则分子势能Ep越大 B. 当r

    江瑞18041683017: (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 f 和分子势能 E p 随分子间距离 r 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
    47124邬汪 : BC (1)当分子间距离 r 等于平衡距离 r 0 时,分子间作用力 f 表现为零,分子势能 E p 最小,故只有选项B正确.(2)设需充入的气体体积为 V 0 ,由于整个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根据玻意耳定律有: p 0 ( V + V 0 )= pV ,解得: ,故选项C正确.【考点定位】(1)本题考查了分子间作用力、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问题,属于容易题.(2)本题玻意耳定律的应用问题,属于容易题 【考点定位】 .

    江瑞18041683017: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分子间作用力f和分子势能E P 随分子间距离r变化关系的图线是 () A. -
    47124邬汪 : 根据分子力、分子势能与分子之间距离关系可知,当r=r 0 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由此可知B正确. 故选B

    江瑞18041683017: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r轴上,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图象如图. -
    47124邬汪 : 由题意知,乙分子从r 3 到r 1 ,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所以乙分子受的合力向左,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乙分子向左做加速运动,故A项正确,B项错误;乙分子从r 1 到O,甲、乙两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乙分子所受的合外力向右,同理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乙分子向左做减速运动,乙分子在r 1 点速度最大.乙分子从r 3 到r 1 过程中,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做正功,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减小,故C项错误;乙分子从r 3 到距离甲最近的位置过程中,两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故两分子间的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故D项正确. 故选:A、D.

    江瑞18041683017: 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只在两分子间的作用力作用下,乙分子沿x轴方向运动,两分子间的分子势 -
    47124邬汪 : A、由图象可知,乙分子在P点(x=x 2 )时,分子势能最小,此时分子处于平衡位置,分子引力与分子斥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乙分子在Q点时分子势能为零,大于分子在P点的分子势能,因此在Q点分子势能不是最小,故B错误;C、乙分子在Q点(x=x 1 )时,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分子引力小与分子斥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在Q点分子不处于平衡状态,故C错误;D、乙分子在P点(x=x 2 )时,分子势能最小,由能量守恒定律则知,分子的动能最大,故D正确;故选D.

    热搜:分子作用力与势能图 \\ 分子间引力斥力关系图 \\ 分子间作用力有哪三个 \\ 分子引力斥力势能图 \\ 分子力与距离的关系图 \\ 分子势能与距离关系图 \\ 分子间的四种作用力 \\ 分子间作用力包括哪些 \\ 分子势能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关系图 \\ 分子间作用力图像 \\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的关系图 \\ 分子作用力与分子势能关系 \\ 分子间作用力有哪三种范德华力 \\ 分子间作用力主要包括 \\ 分子间作用力是什么 \\ 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哪些 \\ 分子势能图片大全 \\ 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图像 \\ 分子引力与斥力的图 \\ 分子间分子内作用力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