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罐设计停留时间

  • 厌氧UASB进水PH值10左右对系统有什么危害?
    答:最主要的问题是,大约当pH值>8或者<6的时候,产甲烷菌的活性会受到严重的抑制,过高或过低,甚至导致甲烷气体产量为0,处理效果会降低。一般来说,微生物菌类都会有一个适宜的生长条件,pH条件,在厌氧UASB中,一般都为中性左右的一个范围,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处理的效果。具体的不...
  • 厌氧罐和厌氧袋的区别
    答:厌氧罐的特点 厌氧生物滤池的主要优点有:(1)处理能力比一般消化池高;(2)生物量浓度高,可获得较高的有机负荷;(3)不需要专门的搅拌设备,装置简单,工艺自身能耗低;(4)微生物菌体停留时间长,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强;(5)无需回流污泥,运行管理方便;(6)在处理水量和负荷有较大变化的...
  • 中水回用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二、方案简介: 1. 细格栅:自己制作为细网状或直接向厂家定做 2. 调节池一般设计为1.5-2.0h的水力停留时间,并向其内曝气(为了减轻调 节池发生厌氧反应而产生的异味),一般采用水下曝气机。池底设有放空管,池顶设有溢流孔。 3. 沉淀池一般设计为0.5-0.8h的水力停留时间,池子...
  • 塑料化粪池的工艺流程是什么?
    答:高效波纹玻璃钢化粪器内部设有隔板,隔板上的孔上下错位,不易形成短流,并将整下罐体分成三部分;一级厌氧室、二级厌氧室和澄清室,一级、二级厌氧室底部相通,内部加有“MDS专用特型填料”。这样的分隔减少了污水与污泥的接触时间,使酸性发酵和碱性发酵两个过程互不干扰,同时填料的存在增加了污水...
  • 如何合理选择水产养殖给水处理和废水排放处理的总体方案
    答:$1__VE_ITEM__③ 厌氧池营养料不足或者营养料比例不均衡 $1__VE_ITEM__④ 水温超过厌氧微生物适应的范围(超过40℃) $1__VE_ITEM__⑤ 进水pH超过10.5或者低于6.5 $1__VE_ITEM__⑥ 厌氧池停留时间过短难以到达厌氧水解状态(设计问题) $1__VE_ITEM__⑦ 进入有毒物质 好氧池上清液细碎污泥多,细碎污泥...
  • 平流式沉砂池设计 最大(最小)设计流量的确定
    答:除臭罐空池停留时间为1-3min(可视臭气浓度变化),进气流速2-3m/s。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加强管理的情况下,处理效果良好,运行费用很低(相对于其它两种方法),缺点是:处理效果受进气浓度影响,不太稳定,对于喷淋污水中有机物浓度有一定要求。(3)土壤脱臭法是将气体收集后通过管道输入脱臭池底部并扩散于其中的土壤内(土壤...
  • 渗滤液处理工艺设计的方法有哪些
    答:1.UASB+SBR+CMF+RO处理工艺 渗滤液由调节池泵入均衡池,进行水质水量的均衡和pH调节,均衡池出水进入UASB反应池中,在反应池中COD负荷为10~15 kgCOD/m3d ,BOD降解可达75%,COD降解可达70%。经厌氧后渗滤液进入SBR池,在此利用生物反应进行BOD5、COD以及NH3-N的去除,停留时间为10.5d,反硝率:...
  • 有关城市污泥处理的一些技术
    答: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泥,污泥中除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丰富的氮 、磷等营养物质外,还存在重金属 、致病菌和寄生虫等有毒有害成分。如何处理和处置这些污泥一直是各方面关注的问题。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提供的数字,目前我国已建成运转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 400余座,13处理能力约 2 ...
  • 请回答问题:如何设计人工湿地?
    答:设水力停留时间为1.6d有效容积为: =1920m3取平面尺寸为( )m2则有效水深为: =3.56m取超高0.3m,所以H=h+0.3=3.9m。说明:不设污泥斗,设搅拌器一套。3.3.3 UASB反应器(1) 设计说明UASB反应器由反应区、进水管道和位于上部的三相分离器组成。反应器下部由具有良好的沉淀和絮凝性能的高质量分数厌氧污泥形成污泥...
  • 求城市给水工程的设计等方面的英文资料
    答:8、 污泥气 sludge gas 在污泥厌氧消化时,有机物分解所产生的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和二氧化碳,并有少量的氢、氮和硫化氢。俗称沼气。 9、 污泥消化 sludge digestion 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污泥中有机物转化为较稳定物质的过程。 10、 好氧消化 aerobic digestion 污泥经过较长时间的曝气,其中...

  • 网友评论:

    长伟17816152288: 厌氧池有什么参数?停留时间多长(按什么要求定)等 -
    30441钮武 : 一般的厌氧池容积负荷Lv在10公斤左右,在根据你的进水浓度C,就可以确定停留时间HRT了. HRT=C/Lv,建议多看看书.

    长伟17816152288: 处理生活污水,厌氧池停留时间多少比较好? -
    30441钮武 : 说到厌氧停留时间,这个得看整个工艺中,设置厌氧段的目的.一般来讲,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中,设置厌氧断,主要是是为了脱氮,个人认为8小时足以.

    长伟17816152288: AAO工艺各阶段的水力停留时间是多少?也就是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的水力停留时间分别是多少? -
    30441钮武 :[答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规定AAO工艺总水力停留时间7~14小时,厌氧1~2小时,缺氧0.5~3小时. 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基本都接近2小时,缺好氧的水力停留时间和水质、负荷等有关. 好氧池的停留时间最大一般不超过8个小时.

    长伟17816152288: 生活污水生化处理停留时间设计的太长会出现什么问题 -
    30441钮武 : 一般污水停留时间为8个小时,停留时间长一般对出水水质没什么影响.

    长伟17816152288: 生活污水cod120氨氮70.厌氧,好氧,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设计多大?出水cod100氨氮20. -
    30441钮武 : 针对生活污水处理的话,我们主要看一下对最终出水的总氮是否有要求: 如果对总氮有要求,需要硝化知液回流到厌氧做反硝化,那么厌氧的道停留时间最好为2~3小时; 如果对总氮不做要求,厌氧的停留时间为1~2小时,好氧的停留时间为4小时,污泥沉降比控制在30%~50%即可.

    长伟17816152288: 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中,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分别怎样控制水力停留时间? -
    30441钮武 :[答案] 一 体积决定停留时间,想时间长池子造大 二 如果你问停留时间是 多少 总共在10个小时左右 厌氧1.5h 缺氧2h 好样在7h 水质有变动时间也会变动 例如生化差 时间延长些 但 相应的土建成本高 了

    长伟17816152288: 求高人指点 - ----请问奶牛场养殖废水处理时缺氧池和好氧池的停留时间应该怎么取值?取值范围大概是多少? -
    30441钮武 : 这种厂的氨氮都比较高,所需停留时间长.好氧厌氧停留时间比例大概1:(3~4).厌氧停留8小时左右.了解更多上环保通问问 http://www.hbtong.com.cn

    长伟17816152288: 厌氧 - 好氧工艺构筑物设计 -
    30441钮武 : 停留时间的确定的确有两种方法:方法1:有个大概的停留时间值,你可以查给排水手册,或者相关的设计书籍.方法2:先说2个概念:容积负荷:就是单位容积能消减的BOD,这个值也是一个范围.也是可以在书中查到.BOD5消减量:(经过厌氧后的BOD5值-排水水质要求的BOD5)*水量 B0D5消减量除以容积负荷就等于了你的池子的容积.确定了容积也就确定了停留时间.容积除以水量乘以24小时.比如池子容积为6方,一天处理24方水,那么停留时间为6小时.再对比两种方法的停留时间.建议采用第二种方法确定停留时间.冗繁之处,敬请原谅

    长伟17816152288: 请问厌氧和好氧 的水力停留时间是多长?有人说是 8h 还有现在厌氧池里面是乌黑的,是不是因为挂膜没成功?该怎么解决? -
    30441钮武 :[答案] 一般HRT是不固定的,这要和你处理的有机负荷挂钩,有机负荷一般是既定的,所以要综合进水浓度确定HRT. 一般情况下,厌氧的HRT在0.2d,好氧0.5h.我给出的只是参考,不一定非要在这个范围内. 还有你的池里是乌黑的说明你的厌氧污泥还没有...

    长伟17816152288: 厌氧池设计
    30441钮武 :厌氧池需要控制参数的除了DO,营养比例等,还需控制其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以下),停留时间(一般跟据进水污染物浓度/容积负荷).水解酸化池的有机负荷一般也是10KG以下,停留时间在2-8H,具体时间要以水质和实际处理情况而定.关于水处理方面的问题也可以到环.保,通提问,以上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热搜:厌氧池搅拌机启停时间 \\ 缺氧池最佳停留时间 \\ 厌氧罐多久排泥一次 \\ 厌氧停留时间一般多久 \\ 厌氧反应器停留时间 \\ 厌氧停留最佳时间 \\ 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 \\ 厌氧缺氧好氧停留时间 \\ 厌氧池停留多长时间最好 \\ 厌氧池多久搅拌一次 \\ 100方好氧池停留时间 \\ 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 厌氧罐停留时间多长 \\ 水力停留时间计算公式 \\ 厌氧池工艺流程图 \\ 厌氧塔一般停留几个小时 \\ 厌氧池的水越黑越好吗 \\ 厌氧塔停留时间 \\ 好氧水力停留时间 \\ 厌氧池停留时间怎么计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