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试府试通过的统称什么

  • ...会试(举人)、会试(秀才)、殿试(进士)为什么会有两个会试
    答:1、童子试亦称童试,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三个阶段。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 ,第一名称“案首”。考取的就叫生员,即秀才。2、乡试,省一级的考试,考中的就成了举人。由南、北直隶和各布政使司举行,每三年一...
  • 古代秀才赶考要什么凭证吗?
    答:每逢科举考试,各地读书的寒门学子都要历尽千辛万苦,艰难跋涉,参加县试、府试,府试通过称为童生,才有资格考院试,院试由省级学政亲自对童生进行考试,通过后,便由童生变成了秀才。取得秀才资格后,如若再考,就要继续参加乡试,乡试每隔三年一考,逢子、午、卯、酉之年为大比之年,乡试录取了,由...
  • 古代科举考试分几个等级?
    答:童生(第一级县试)——刚开始学习的小孩。相当于高中毕业,因为他们可以算是有学问的人。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 相当于高中毕业。举人(第三级院试)——生员(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武,合格者称为举人。 相当于大学生或研究生, 因为他们毕竟是从众多的...
  • 古代科考等级名称有哪些?
    答:府试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科举考试程序中,“童试”的其中一关。通过县试后的考生有资格参加府试。府试在管辖本县的府进行,由知府主持。3、【院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
  • 古代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都出些什么人
    答: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二月。通过县试的考生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统称为童生。第二场考试:府试 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月。通过府试的考生获得参加院试的资格,统称为生员或秀才。生员或秀才,就算有功名在身了,可以不用参军,上公堂不用下跪。通过了地方上省级别的...
  • 县试府试院试区别
    答:县试府试院试区别如下:第一场考试:县试由考生所在县的县官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二月。通过县试的考生获得参加府试的资格,统称为童生。第二场考试:府试由知府主持,考期多在每年的阴历四月。通过府试的考生获得参加院试的资格,统称为生员或秀才。第三场考试: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
  • 清朝的科举考试分几等?
    答: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院试,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乡试,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
  • 古代科举考试等级怎样的呢?
    答:县试与府试算是初选,相当于县、市级的考试,选拔两次。只要是读书人,无论年龄大小,都可以参加。通过了被称作童生。基本上相当于高小水平。有了童生的资格,就可以在求取功名的路上继续前行,进入下一轮的考试。二、院试 童生可参加由各省学政、提督主持的院试。院试合格后称为生员,也就是秀才。不...
  • 古代科举考试分几等?秀才、举人...?
    答:明代开始科举分四级。第一次是童试,里面分县试、府试和院试,院试合格后为秀才。第二次乡试,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第三次会试,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为会元。第四次殿试,一、二、三甲统称进士。分为状元,榜样,探花。为一甲中的前三名 ...
  • 县试和府试和院试的区别
    答: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县府两级属初试,初试合格叫童生。可进入科举考试。共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1)院试考中后称“生员”,也就是秀才。(2)秀才参加乡试,合格者员叫举人。(3)会试地点京城,考中后称“贡士”。(4)贡士可参加殿试,考中了就叫进士。...

  • 网友评论:

    正左13553941644: 童试考中了称为什么? -
    14613逯标 : 1、童试考中了称为生员(秀才). 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学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2、...

    正左13553941644: 古代科举名衔称谓有哪些? -
    14613逯标 : 首先要搞清楚科举考试的程序: 1、童试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俗称为“秀才”. 2、乡试是地方考试.凡属本省秀才等经科试合格的才准应试,考中者为“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3、会试与殿试是中央考试.举人汇集京城,取中者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4、会试后贡士再应由皇帝亲自殿试,能参加的贡士通常都能成为进士.试期一天,依成绩分甲赐及第、出身、同出身.殿试第一甲第一名,初称“榜首”,也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所以科举名衔依次称谓是: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会元、贡士、解元、举人、秀才.

    正左13553941644: 古代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都出些什么人 -
    14613逯标 : 科举制度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是中国最早的“高考”.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 状元,这一至今仍充满魅力和活力并为众人羡慕的名词,则是中国历史上唯...

    正左13553941644: 介绍一下科举考试中的每一场考试的名称和各个级别的名字
    14613逯标 : 以明清为例: 县考:通过者为“童生”; 府考(由省学政主持):通过者即是“秀才”; 乡试(由皇帝派员主持,即主考、副主考):通过者称为“举人”,第一名即是“解元”,唐伯虎就曾中过解元; 会试(由礼部主持,皇帝钦定主考、副主考):通过者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由皇帝亲自主持,通过者称为“进士”,进士又分为三甲,一甲共有三人,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一百人左右,由皇帝“赐进士出身”,三甲二百人左右,由皇帝“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在乡试、会试、殿试中都得第一名,即是“连中三元”,为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

    正左13553941644: 古代通过府试的考生是什么
    14613逯标 : 我国古代通过府试的考生叫:童生.童生并不完全等同于未考上秀才的学子.根据明朝史书记载,只有通过了县试、府试两场考核的学子才能被称作童生,成为童生方有资格参加院试,成绩佼佼者才能成为秀才.

    正左13553941644: 古代的秀才和举人、进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学历呢? -
    14613逯标 : 古代的秀才相当于现在的公务员,事业编制,举人古代可以当县级干部,行政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副处级干部,进士相当于副厅级干部.

    正左13553941644: . 清代时,参加童试的人被称为什么? -
    14613逯标 : 童试即童生试,是明清两代取得生员的入学考试,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统称童生. 童试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三阶段.院试录取者即可进入所在地、府、州、县学为生员,俗称“秀才”,生员分廪生、增生、附生三等.生员经科试合格,即取得参加乡试的资格,称“科举生员”.[1] 县试在各县进行,由知县主持.清朝时一般在每年二月举行,连考五场.通过后进行由府的官员主持的府试,在四月举行,连考三场.通过县、府试的便可以称为童生,参加由各省学政或学道主持的院试. 清朝的院试是每三年举行两次,由皇帝任命的学政到各地主

    正左13553941644: 古代科举的程序 -
    14613逯标 : 以明清两代为例,在正式参加乡试以前,还要先参加“童子试”以便取得应试资格.童子试也分三级:县试、府试和院试.程序如下: 1、参加报名考试.参加考试的人,不论年龄大小,一律称为“童生”.县试由知县主持,考期多半在每年的...

    正左13553941644: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分哪几科,前三名分别叫什么 -
    14613逯标 : 童子试 县试 府试 院试 (院试合格者叫生员 俗称秀才 获取生员方可参加正式考试)正式考试 乡试 会试 殿试乡试合格者叫举人 第一名 解元会试合格者叫贡生 第一名 会元殿试合格者叫进士 第一名 状元 第二榜眼 第三探花解元 会元 状元 叫连中三元举行乡试 会试的场所叫贡院

    正左13553941644: “状元、榜眼、探花”一称呼是怎么来得? -
    14613逯标 : 在以前的科考制度里,一个学子经过县试,府试,院试,再通过乡试,然后会试,最后再到殿试,过程极其艰辛曲折,十年寒窗无人问,等到全部合格了,中了进士,就一举成名天下知,什麽披红游街,雁塔题名等等,风光无比. 汉朝的时候,...

    热搜:童试 乡试 会试 殿试 \\ 乡试第一到三名叫什么 \\ 会试 乡试 殿试 院试 \\ 县试和府试隔多久 \\ 县试考什么内容 \\ 县试府试院试区别 \\ 为什么县试还要府试 \\ 县试与府试的区别 \\ 县试通过叫什么 \\ 通过乡试的考生叫什么 \\ 府试和乡试的区别 \\ 县试府试乡试会试殿试 \\ 府试中了是秀才了吗 \\ 县试府试通过称为什么 \\ 县试第一名是秀才吗 \\ 县试府试院试和乡试在哪里举行 \\ 县试和府试 \\ 府试和县试的区别 \\ 古代县试和府试 \\ 府试通过叫什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