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笏图片

  • 武官上朝手执的是?
    答:古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官上朝时都要手持称作“笏板”的东西,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相当于现在的笔记本。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唐代武德...
  • 宋朝官员上朝时手里的板子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答:1、手里的板子是什么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能见到每当君臣朝会时,大臣手中都会持有一块狭长略带弯曲板子的情景。可不要小看这个板子,它可大有来头,史学术语称其为朝笏,又称作手板、玉板等。2、板子有什么作用 这块板子叫笏,也叫朝笏或者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所带,主要用途就是记录要上奏皇帝...
  • 为什么古代大臣上朝要拿“笏”?小小的木板有什么作用?
    答:笏板最初是百姓和官员都可以使用的,但是唐朝以后,笏板慢慢成为了官员的专用品。此外,笏板还有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等称呼,但不管怎么称呼,对于大臣们来说,它都是用来打小抄、并且可以彰显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东西。另外,天子作为九五至尊,不是任何人都能够与之平等直视的。大臣们在朝堂上觐见天子的...
  • 古代的大臣上朝的时候手里为什么要拿个朝笏(就是手板,用象牙或玉做成的...
    答: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
  • 古代大臣上朝手里拿的是什么
    答:朝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
  • 古代官员上朝没带笏板会发生什么?它有什么用处呢?
    答:我们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大臣上朝时,怀里都抱着一块长条形的板子,这是个什么东西?有什么用途呢?这块板子叫笏,也叫朝笏或者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所带,主要用途就是记录要上奏皇帝的话,汇报工作忘了时要看一眼;另外还要将皇帝的指示记录下来,以便回去传达贯彻,其功能类似于今天的笔记本。早朝...
  • 笏板的象牙朝笏
    答:徽州有民谚曰:“槐塘卖朝笏,不知来和历”。“朝笏”又名“手版”(“版”,也写作“板”),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作为指画及记事之用。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出现,当时要以玉作为制作材料,称之为“圭”。秦汉之后又经改变形式,依官阶大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
  • 朝笏是什么意思
    答:朝笏是古代君臣朝会时所执狭长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用以指画和记事。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拿的那一根长条的玉板正式名称叫“朝笏”,是大臣上朝时记事备忘之用,功能同现在的记事簿差不多。朝笏简称“笏”,又称“手板”一般用玉、象牙或者竹片制成。《古代汉语词典》的注释中说明,周代从天子...
  • 古玩市场常见的如意,在古代是做什么用的??
    答:如意,旧时中国民间用以搔痒的工具。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如意又名握君、执友,它是由古代的笏和搔杖演变而来。笏或称手版,民间又称朝板,大臣朝见君主时,持笏于双手,可记事其上,以备遗忘;搔杖,又叫做“不求人”,以搔杖搔痒,可如人意,如意由此得名。宋代以来,如意的作用起了变化,已由...
  • 笏怎么读 笏的读音
    答:笏的读音是hù。笏,又称为手板、玉笏或朝笏,是古代中国臣子朝见君主时,用于记录君主命令或旨意,并防止遗忘的工具。笏的材质多样,包括玉、象牙、竹片等,形状为长条形,宽度约二寸。在古代中国的官场上,笏不仅是实用的工具,还是身份的象征。笏的使用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随着...

  • 网友评论:

    辕点15357823476: 秦始皇上朝的朝板是什么样子 -
    11577阳饺 : 笏板,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 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辕点15357823476: 汉朝时,在朝堂上大臣拿的牌子 -
    11577阳饺 : 笏,又称手板、玉板、朝笏或朝板.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没有发明纸张之前,如果私用,则成为书籍的功能,也称“牍”. 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谷梁传·僖公三年》:“阳谷之会, 桓...

    辕点15357823476: 古代大臣上朝时手里拿的牌子是什么 -
    11577阳饺 : 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作为指画及记事之用.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出现,当时要以玉作为制作材料,称之为“圭”.秦汉之后又经改变形式,依官阶大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为礼仪之用. 众臣...

    辕点15357823476: 笏板的象牙朝笏 -
    11577阳饺 : 徽州有民谚曰:“槐塘卖朝笏,不知来和历”.“朝笏”又名“手版”(“版”,也写作“板”),古代臣子朝见皇帝时手中所执的狭长板子,作为指画及记事之用.朝笏在秦汉之前就已出现,当时要以玉作为制作材料,称之为“圭”.秦汉之后又经改变形式,依官阶大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朝笏的用途首先是作为礼仪之用.众臣在朝中手执朝笏以示对皇帝的尊敬;第二是作为记载大事时使用:古代并没有记事本,遇到朝政大事或对皇帝禀报国事时,便把重要事件写在朝笏上,以作备忘之用.朝笏兴于周废于清,用玉、象牙或竹木制成,依官阶区分,为官阶地位的象征.

    辕点15357823476: 古人上朝时拿着根木板是干什么? -
    11577阳饺 : 笏板(hù bǎn)笏板的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笏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最早出现的年代应在春秋以前,史学家认为在商朝就可能开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国官员使用时间最长的...

    辕点15357823476: 武官上朝手执的是? -
    11577阳饺 : 古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官上朝时都要手持称作“笏板”的东西,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相当于现在的笔记本.长度大约2尺6寸,中宽3寸,此物件虽然不大,但却很贵重, 这是由它的质地决定的,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辕点15357823476: 古代大臣手上捧得是什么
    11577阳饺 : 笏,音“户”.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于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后,五品官以上执象牙笏,六品以下官员执竹木做的笏.明代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执象牙笏,五品以下不执笏;从清朝开始,笏板就废弃不用了.

    辕点15357823476: 古代大臣上朝是 手里拿一块东西 那个东西叫什么 是干什么用的?
    11577阳饺 : 笏 hu 第四声 笏,又称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时的工具.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礼记》中记载“笏长2尺6寸,中宽3寸”,由于古代...

    辕点15357823476: 古代官员上朝的时候手里拿着那根棒是什么? -
    11577阳饺 : 笏 拼音:hù 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cháo)~.“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却立”.[1]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

    热搜:朝笏图片及价格 \\ 满床笏 \\ 朝笏大头朝上 \\ 圭笏的玉器图片 \\ 肉类嘌呤排名一览表 \\ 笏板哪头朝上 \\ 玉朝笏图片 \\ 笏板姿势 \\ 古代的笏板 \\ 觞觥觚斛图片 \\ 朝笏正确拿法 \\ 朝笏怎么拿 \\ 笏板怎么拿 \\ 唐朝的朝笏都长什么样 \\ 笏板真品照片 \\ 朝笏是干什么用的 \\ 牙笏满床 \\ 笏板 \\ 朝笏怎么读 \\ 笏板的正确拿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