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秋月》其二

  • 关于中秋节的四句诗句大全
    答:3、《中秋对月》 唐代: 曹松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译文: 中秋节这天天空澄碧、万里无云,人们仰望着那刚刚浮出海面的明月。 只见它银辉四射,撒向天涯海角,从来不私照过一家半舍。 4、《中秋月二首·其二》 唐代: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
  • 中秋节经典古诗四句
    答:中秋节经典古诗 一、《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译: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鹊鸦,秋露无声无息打湿了院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仰望当空明月,不知道这秋思之情落在了谁家?二、《中秋月》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
  • 古诗中秋月二首的作者是谁
    答:古诗《中秋月二首》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峤。
  • 关于中秋节的诗句两句
    答:—— 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中秋月》中秋谁与共...
  • 关于中秋的古诗两首
    答:1、《中秋月》——唐代诗人白居易 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白话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
  • 赞美八月中秋的诗句
    答:——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2.中秋节的诗句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
  • 写月亮圆的古诗
    答:“人只看中秋”,这句话强调了中秋节的重要性。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不仅看到了月亮,还感受到了家人团聚的欢乐和温馨。5、十二度圆皆好看,就中圆极在中秋。—— 孙复《中秋月 其二 》赏析:“十二度圆皆好看”,诗人提到每个月的月圆都很美,但是中秋的月圆是最为特别的。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月亮的...
  • 中秋有哪些古诗?
    答:关于中秋著名的古诗10首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难得中秋、国庆碰在一起,也是阖家团圆的时候】《中秋月》 宋 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
  • 中秋的诗句 古诗
    答: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 —— 苏轼《阳关曲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 —— 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 晏殊《中秋月》中秋谁与共孤光。 —— 苏轼《西江月·...
  • 关于中秋节的谚语民谣诗句有哪些
    答:—— 晏殊《中秋月》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 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中秋节的谚语: 八月十五吃年糕——还早 望江亭上度中秋——水楼台先得月 八月十五过年——差了节气 八月十五吃月饼——节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办喜事——人月共团圆 八月十五捉兔子——有你过节,无你也过节 八月十五生孩子——...

  • 网友评论:

    佘健15087074120: 《中秋月(其二)》李峤 -
    16033耿农 : 唐诗.李峤.中秋月之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万里之内,都是相同的.可诗人却认为,这里天晴,安知千里之外不刮风下雨呢.诗人的这种看法,是完全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一个地方天晴,几十几百里路外就在下雨,这是常见的事,中秋节这天,也不会例外.只是古人消息不灵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不容易发现这种现象罢了.

    佘健15087074120: 中秋月赏析中秋月(之二)唐 李峤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
    16033耿农 :[答案] 意思是:皎洁的中秋圆月升上了天空,人人都说四海之内都是天气晴好月光普照.你怎么知道在千里之外也会是这样,说不定那里是又刮大风又下雨呢!诗人对古代的一种习惯看法提出了疑问.古代认为,中秋这天,是阴是晴,普天之下...

    佘健15087074120: 古诗中秋月其二的译文是什么 -
    16033耿农 : 中秋月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 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 不有雨兼风. [译文] 一轮月在寒冷的夜空中升起,人们都说五湖四海今夜都能看到相同的圆月.可是怎么知道千里之外的地方,今晚没有大风和狂风呢?

    佘健15087074120: 中秋月(其二) -
    16033耿农 : 李峤《中秋月》 其 二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佘健15087074120: 古诗《中秋月》(其二)的解释 -
    16033耿农 : http://baike.baidu.com/view/645104.htm百科里面有呀~~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

    佘健15087074120: 古诗《中秋月二首》的解释是什么? -
    16033耿农 : 古诗《中秋月二首》的解释是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中秋月二首 唐代: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释义: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 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 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佘健15087074120: 李峤的《中秋月》(其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6033耿农 : 译文: 明亮的圆月悬挂在高高的天空,人们都说各地看到的月亮相同.他们怎么知道在遥远的地方,没有阴天下雨,也没有刮风?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精品之作.主要内容是说国家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看到的月亮不一定都是一样的,因为各地的天气情况不可能都一样,会有刮风和阴天、下雨的地方,那里看到的月亮就不会相同.作者的这种认识,实际是在暗示:同一种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盯户驰鞠佻角宠携触毛的;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同时暗示: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启发人们,不管看待什么事物,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全面考虑,要避免机械的,片面的思想、认识.这样,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此诗想象自然,富有哲理,含儿不露,余意深长……

    佘健15087074120: 乡思和中秋月(其二)的古诗解释
    16033耿农 : 诗意:人们说:日落处就是天尽头可是望到天涯也看不到我的家本来 绿山阻隔已令人十分遗憾,可这碧绿的山偏偏又被傍晚的云气笼罩!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而且因关山阻隔又被暮云笼罩的情景下 十分沉重的心情. 2.银河泻影,佳节又中秋,月光柔柔地落满院中梧桐.而如此良夜我却羁旅他乡,一个人孤独地站在角落,无法团圆. 也许嫦娥也像我一样,她也未必没有惆怅和怨恨!你看,那月宫也是清冷的,连桂树也在孤单摇曳! 主旨,是乡愁.

    佘健15087074120: 描写中秋的诗文名句 -
    16033耿农 : 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全唐诗》)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

    佘健15087074120: 古诗乡思的白话文,中秋月(其二)的白话文,快快30分啊!!! -
    16033耿农 : 是要那两首诗的翻译吗?李觏(宋)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赏析】乡思是人类普遍共有的一种美好情感.落日黄昏,百鸟归巢,群鸦返林,远在异乡的游子,触景生情,难免生发乡思之愁....

    热搜:中秋月其二古诗注音版 \\ 《中秋夜》李峤古诗 \\ 古诗《中秋》李白 \\ 古诗《中秋夜》带拼音 \\ 中秋月二首 其二 李峤 \\ 《中秋月》 唐 李峤 \\ 中秋月二首其二配画 \\ 白居易《中秋月》 \\ 中秋节必背十首诗 \\ 中秋月二首其一和其二 \\ 古诗《中秋夜》 \\ 《中秋夜》李峤带拼音 \\ 中秋月二首 其二带拼音 \\ 小学生中秋节古诗 \\ 中秋月李峤注音版其二 \\ 中秋月二首其二古诗 \\ 《中秋月》古诗 \\ 古诗《中秋月》李峤 \\ 中秋月二首其二李峤 \\ 中秋月二首其二的情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