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控核聚变还需多少年

  • 中国2035可控核聚变能实现吗
    答:2035年可控核聚变能可能会实现。自2000年起,我国自主研发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开始落实,选址在合肥市科学岛。2006年,HT-7全超导非圆截面托卡马克装置正式建成,中文名为东方超环。2021年12月30日,利用东方超环实现了7000万摄氏度下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持续运行1056秒,这是人类首次实现人造太阳持续...
  • 用于发电的可控核聚变,大概还需要多久能够实现?现在的投入是否值得...
    答:但是如果用核聚变的方式进行核融合要达到300千焦的发热量仅仅需要消耗“十万分之一克”这一量级的氘氚燃料。效率是汽油燃料的几万倍。所以从长远的考虑上来说可控核聚变还是有着极好的前景的,如果能达到4.4亿的温度我们就可以大量的使用氦3进行核融合反应了,这时效率还可以成倍的提高。这也就是搞...
  • 为什么人类时至今日还无法开发出可控核聚变,它有何难点?
    答:人类至今没有办法开发出可控核聚变的原因是现在只是假设阶段,以目前的科技水平无法研究出来真正的可控核聚变,加上科学家心里没底,更难。常常可以从新闻上看到专家称可控核聚变实现应用还需要50年,这里说的是应用,而不是工程阶段,可控核聚变民用阶段是个伪命题,至少在真正的可控核聚变研发出来后才能...
  • 可控核聚变50年后会不会实现?
    答:这就是为什么一槌子买卖的氢弹已经制造了50年后,人类还没能有效的从核聚变中获取能量的唯一原因。你想想就是这个实现的过程,需要用到多少人类还未掌握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我想,除非下一次的基础科学突破,要不然实现可控核聚变依然更难。50年,还是太短了。这就要看需要发展和刺激,也许会提前,也许会...
  • 可控核聚变商用时间
    答:可控核聚变商用时间预计为2050年。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中国政府的计划是2050年搞出可控核聚变的商用炉,届时可控核聚变突破、国家电网开启全球布局。
  • 可控核聚变要多高温度,持续多长时间,才能形成稳定核聚变反应持续放电...
    答:不同的元素需要的温度不一样。比如太阳内核的温度高达摄氏一千五百万度,在那儿发生着氢-氦核聚变反应。然而,要用氦来进行下一级核聚变,温度得是氢聚变时的十倍。至于时间嘛,不应该短于现在用的核裂变技术,那起码得持续十几年。
  • 如果“可控核聚变”最后被证实,不能实现,人类该怎么办?
    答:我们现在一提到可控核聚变,就会下意识认为目前只是遇到了技术瓶颈。事实上,只是简单的技术瓶颈还比较容易解决,只要时间足够长,任何瓶颈都可以突破,怕就怕自然规律就禁止核聚变的可控化!不管是20世纪还是21世纪的新闻,可控核聚变的实现貌似永远需要50年。这是由于可控核聚变反应时,中子辐射问题解决不了...
  • 月球上氦-3发电够全人类用上万年,为什么没有人运回地球?
    答:但可控聚变目前都还处在基础研究阶段,离商业应用还有至少几十年的路要走。一旦人工可控核聚变实现,人类的能源利用突飞猛进,核聚变的燃料不会成为问题。欢迎评论,关注量子实验室。 氦-3是氦的一种没有放射性的同位素,它被用于核聚变反应不会造成辐射,所以这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虽然月球上的氦-3储量非常丰富,...
  • 人类已经可控核裂变了,为什么还要研究核聚变,是还不够用吗?
    答:全球核电站的总发电容量超过350千兆瓦,占发电总量的约16%,要是把所有反应堆的运行时间加在一起,已经有10000年了。 一万堆时,看上去技术应该很成熟了,那为什么非要费那么大劲研究可控核聚变呢?因为裂变反应有几个缺陷,怎么都无法绕开。 裂变反应堆远不如聚变反应堆安全。 想让聚变反应持续进行,需要极端苛刻的...
  • 我国是否掌握可控核聚变技术
    答:中国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 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成为其中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此外,中国还加入了全球托卡马克反应堆合作研究计划(COP),与其他国家共同推进核聚变技术的研究。2. 自主研发中国一直在推进自主研发的核聚变技术。根据规划,到2035年,中国将建成一座工程样机,并...

  • 网友评论:

    年骨15898385517: 可控核聚变大约什么时候能实现?能把飞船的速度提升到光速的百分之几?第三宇宙速度的几倍? -
    1307仉帝 :[答案] 可控核聚变以现在的科技发展以及进度,在2050年之前不太可能实现,21世纪后半叶倒是很有可能实现的,也就是在我们有生之年就算能看到核动力飞船也得是个白发苍苍的老头了!科学家已经反复模拟过了,聚变飞船的速度理论上最高不会超过...

    年骨15898385517: 可控核聚变还有多远? -
    1307仉帝 : 惯性约束核聚变前途更好,现在该技术瓶颈 在于燃料球连续 点火时间点 控制上,如果20年内没有核战争发生,估计20年内就可以商业化了.

    年骨15898385517: 可控核聚变真的不远了吗 -
    1307仉帝 : 两个层面一是可控聚变实验已经成功的装置很多,二是商业化发电还有待时日.可以理解为现在建发电堆成本很高,没有合适低成本的设计,材料等与其他发电方式竞争,类比快堆就是再好也没普及.可控聚变可分为氘氚,氘氦两种,一是原料锂易得,增值产氚也可以做到,但只适合磁镜混合堆,而磁镜实验功率太小,只能用托马代替,设计很难,二是氦3不用考虑增值,托马装置也适合,材料氦月球才有受制航天,相比较,有认为混合堆容易先得的,也有认为氦3快的,分岐大,聚变实验也不没以前热了,可控核聚变远不远,要看科技界、国家层面的态度吧.

    年骨15898385517: 除了造氢弹,核聚变还有哪些用途? -
    1307仉帝 : 暂时没什么用途,但从1991.11.09第一次核聚变发电实验成功开始,预计人类50年内可掌握可控核聚变,即“人造太阳计划”,完美解决能源问题.

    年骨15898385517: 据说人类目前还在技术上不能控制氦三核聚变?是这样吗? -
    1307仉帝 : 人类没有控制任何核聚变,包括氦三.月球氦三运到地球只是多了一种实验材料.氘氚,氘氦原理相同,温度差别人类也能够解决.但现在的问题是可控核聚变大破裂、q值等等一系列问题乐观要50年时间才能解决且成本超乎想像...

    年骨15898385517: 们离游戏《辐射》中的能源水平,还有多远
    1307仉帝 : 《辐射》里能源科技的亮点可控核聚变不但实现了,还成功小型化,并且做成了电池.可控核聚变我们起码还需要30年乃至半个世纪.至与把反应堆做到冰箱那么小,估计未来两三百年都不一定能达到.小到可以给能量武器供电,更加无法预测.

    年骨15898385517: 核聚变什么时候可以发电人类还需要研究多少年?补充:
    1307仉帝 : 应该在2050年左右,技术的难度主要如下温度太高.见下文在太阳上由于引力巨大,氢的聚变可以自然地发生,但在地球上的自然条件下却无法实现自发的持续核聚变....

    年骨15898385517: 可控核聚变注定会失败吗? -
    1307仉帝 : 这是一则去年的新闻:【中国可控核聚变实验装置获重大突破 遥遥领先世界】7月10日,长达四个多月的东方超环(EAST)超导托卡马克2012年物理实验顺利结束.获得超过400秒的两千万度高参数偏滤器等离子体,获得稳定重复超过30秒的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分别是国际上最长时间的高温偏滤器等离子体放电和高约束等离子体放电.但我认为这很难,最少都要到21世纪后半叶,因为可控性核聚变必须首先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1,发生核聚变的点火温度要在0.1亿摄氏度到1亿摄氏度之间.2,做为核原料的重氢和超重氢必须十分纯洁,不含杂质.以上这两个基本条件最终就会导致核聚变无法做到可以人工控制,用在发电上 ,在理论上行不通.

    年骨15898385517: 聚变能时代是什么时代 -
    1307仉帝 : 现在的民用核能的技术都是 核裂变技术,相比于核裂变来说,核聚变反应释放出的能量要大得多,但是核聚变原理至今为止只能用于氢弹,可控核聚变反应还没成为现实,如果能安全地利用核聚变,那么人类可用的能源量将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月球上发现的氦3资源用于核聚变反应可以用个1万年,当然要在这项技术成熟的前提上才有可能.这个所谓 聚变能时代 还只是个幻想,我们之前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时代叫做:电气时代,再之前:蒸汽时代:铁器时代:青铜时代: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大概是这样的吧

    年骨15898385517: 世界上有能力研究受控核聚变发电的国家有那几个 -
    1307仉帝 : 还没有.这个目前国际合作.可控的核聚变现在持续的时间还太短.还达不到可利用的阶段.在做这个研究的研究所里的人说要实现可控利用有可能还要50年.不可控的就是氢弹了.

    热搜:中国2035年攻克可控核聚变 \\ 可控核聚变真的很难吗 \\ 可控核聚变是几级文明 \\ 可控核聚变各国进度 \\ 国家为什么禁止永动机 \\ 可控核聚变有希望吗 \\ 中国2nm光刻机生产厂 \\ 生命一号真的能提高记忆力吗 \\ 中国可控核聚变1056秒 \\ 2025年第三次世界大战 \\ 可控核聚变价值多少亿 \\ 可控核聚变最新进展2024 \\ 比光速快1300万亿倍的物质 \\ 可控核聚变实现了吗 \\ 核聚变能控制多少秒了 \\ 核聚变成功对世界的影响 \\ 核裂变可控还是不可控 \\ 超聚变重组计划2024 \\ 哪个国家核聚变最发达 \\ 核聚变林星火全集免费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