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和氏璧的故事

  • “和氏壁”的由来是什么?
    答:秦王见到“和氏璧”,连声夸赞。蔺相如见秦王毫无给城之意,就凭自己的机智和勇敢,把“和氏璧”从秦王手中拿回来,并巧妙地暗地派人带着“和氏璧”悄悄潜回赵国。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完璧归赵”的历史故事。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掉了赵国,“和氏璧”落到了秦始皇的手里。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
  • 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
    答:完璧归赵,发生于战国时期的汉族历史故事,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蔺相如受命带宝玉去秦国换15座城池,见秦王没有诚意,便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原文:史记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 和氏璧名称的由来及相关历史典故有哪些?
    答:和氏璧的由来:和氏璧,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一块玉璧,相传为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因此称为和氏璧。历史上的和氏璧更是有着许多经典的故事,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据传和氏璧本身是纯白色的玉璧,但楚国地区以及可能是和氏璧产地的中国陕西蓝田县均不出产白玉,所以它的颜色和花纹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和氏...
  • 和氏璧为什么叫和氏璧?
    答:原因:楚文王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和氏璧历经三任王才终于得以正名的故事,后来的韩非子在推行自己的法家学说的时候曾经讲过,他比喻的是要推行一种制度即使再好,可能也会遭到君王的质疑和不良实力的打压,法家学说是血染的学说,指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 完璧归赵的故事
    答:公元前283年,赵惠文王时,赵国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这件事,派人送赵都给赵王一封信,说愿意用十五座城给赵国 ,请求换取和氏璧 。赵王跟大将军廉颇及许多大臣商量 :想把这块宝玉给秦国,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想不给吧,又担心秦兵打过来。主意拿不定,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
  • 蔺相如简介
    答:《史记》说:“蔺相如,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缪贤,太监,蔺相如是他的门客,出身微贱,如何能名垂青史呢?三件事:完璧归赵,渑池会,将相和(也叫负荆请罪吧)。赵惠文王时,得天下美玉,叫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说要用15座城池换璧。赵王一时手足无措:说把璧给秦,怕秦城不可得...
  • 完璧归赵的故事
    答:于是,和氏璧就这样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 篇3 完璧归赵成语,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缺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完璧归赵后,秦昭襄王恼羞成怒,起兵攻赵。后因为要攻楚,于是主动交好,才有渑池之会。渑池之会上,蔺相...
  • 和氏壁的资料及来历!
    答: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理玉去见武王,...
  • 完璧归赵的成语故事(文言文)
    答: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赵惠文王得到了世间罕见的美玉——和氏璧。秦昭王听说后,想把美玉占为己有,便派人送信给赵王,骗他说秦国愿以十五座城池换取这块宝玉。赵王想将宝玉送给秦国,却担心秦国不履行诺言;想不给,又怕得罪秦国。同大臣们也商量不出一个结果来,想找一...
  • 历史上的和氏璧,有着怎样的故事?
    答:卞和与和氏璧的故事是十分悲惨的,讲述了一个真正懂玉的人,被两代君王误解最后沉冤得雪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名工匠名为卞和。一天,他从山荆收到了一块玉石,他想把这块玉给厉王并获得奖励。出乎意料的是,厉王让雕刻玉的大臣去验证玉的真假,但是那个人说只是一个普通的“石头”。感到自己欺骗...

  • 网友评论:

    陆萍17273817324: 历史上的和氏璧,有着怎样的故事? -
    27100骆戴 : 卞和与和氏璧的故事是十分悲惨的,讲述了一个真正懂玉的人,被两代君王误解最后沉冤得雪的故事. 春秋时期,楚国有一名工匠名为卞和.一天,他从山荆收到了一块玉石,他想把这块玉给厉王并获得奖励.出乎意料的是,厉王让雕刻玉的...

    陆萍17273817324: 和氏璧故事 -
    27100骆戴 : 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石匠叫卞和.有一天,他在荆山采石.意外的发现了一块石头.虽然外表上看上去很普通,但是他坚信在石头里面一定有好玉.他把玉献给楚国当时的国王,楚厉王.厉王派人去检查玉.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那只是...

    陆萍17273817324: 和氏璧最初在楚国,后来怎么到的赵国,被蔺相如演绎出“完璧归赵”的典故?卞和献的和氏璧何时到了楚国? -
    27100骆戴 :[答案] 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土,历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

    陆萍17273817324: 和氏璧的故事 -
    27100骆戴 :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里得到一块璞玉.卞和捧着璞玉去见周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哭干了眼泪后又继续哭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陆萍17273817324: 谁能概括一下和氏璧的故事啊???!!! -
    27100骆戴 : 楚人卞和因献和氏璧蒙冤受屈,但他坚持“奉而献之”而不改其忠诚,终使沉冤大白于天下.

    陆萍17273817324: 和氏璧的故事简叙要少要简短还要准确. -
    27100骆戴 : 楚国的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拿去献给楚国国君厉王.厉王叫玉匠鉴别.玉匠说:“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把卞和的左脚砍掉了. 楚厉王死了以后,武王当了楚国的国君.卞和又捧着那块璞玉献给...

    陆萍17273817324: 和氏璧的 故事 -
    27100骆戴 : 在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据《战国策》载:“周有砥厄,宋有结缘,梁有悬愁,楚有和璞.”和璞即和氏璧,璞是没有经过琢磨的玉. 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见于《韩非子》、《新序》等书,并且情节大致相向....

    陆萍17273817324: 谁知道关于和氏璧的故事,越多越好
    27100骆戴 : 春秋是楚国平民卞和发现一块包在石头里的玉,献给了楚王,楚王不信,砍去其臂,后献给新楚王,还是不信,断其腿,后执著献于第三位楚王,王名人凿开石头,得美玉,命名为和氏璧.此玉战国时为赵所得,发生蔺相如出使秦国完璧归赵的故事,后和氏璧为秦国所夺,秦始皇统一后,命人凿字于和氏璧,便为传国玉玺.经秦汉魏晋隋唐一直为国玺(其中王莽篡政时,玉玺损一角,由黄金补上),由皇帝掌控.金灭北宋,蒙古灭金之后,玉玺为蒙古贵族所得,鞑子不懂中原历史和文化,便将玉玺重新加工或他用了.和氏璧,即传国玉玺从此不知所踪.遗憾啊!

    陆萍17273817324: 完璧归赵的故事,概括 -
    27100骆戴 : 赵国有一宝玉和氏璧,秦王听说后,表示愿意用15城换取和氏璧.如果赵国得到秦国的城邑,就将和氏璧留在秦国,反之,一定完壁归赵.蔺相如到了秦国后,将和氏璧献上,秦王大喜,却全无换城给赵之意.蔺相如看出了秦王的意思,假说玉上有一小疵点,拿回了宝玉.他宁可将脑袋与宝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无奈,只得划出15个城邑给赵.蔺相如提出要秦王斋戒5日,再郑重其事地交换.秦昭王只好答应.随后蔺相如便派随从偷偷从小道返回

    陆萍17273817324: ...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相如奉璧使秦.蔺相如知道其中有诈,偷偷将和氏璧送回了赵国.此事在... -
    27100骆戴 :[答案] [编辑本段]【和氏璧简介】 和氏璧面世后,成为楚国的国宝,从不轻易示人.后来.楚国向赵国求婚,使和氏璧到了赵国.公元前283年,秦昭襄王听说赵国有和氏璧,提出以15座城相交换,因赵弱秦强,赵国不敢怠慢,但又不情愿,便派智谋双全的蔺...

    热搜:和氏璧的样子真实 \\ 和氏璧最后谁解开了 \\ 和氏璧背后的血泪史 \\ 和氏璧的传说故事 \\ 蔺相如和氏璧的故事 \\ 和氏璧到底有多可怕 \\ 和氏璧的故事简短 \\ 楚王与和氏璧 民间故事 \\ 课文和氏璧全文阅读 \\ 和氏璧的故事儿童视频 \\ 和氏璧的全部故事 \\ 和氏璧背后的历史故事 \\ 将相和和氏璧的故事 \\ 和氏璧的完整故事 \\ 和氏璧最后的下落 \\ 秦王和和氏璧的故事 \\ 楚王与和氏璧的故事 \\ 和氏璧的历史故事原文 \\ 和氏璧的民间故事 \\ 和氏璧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