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其三的粘对

  • 关于词中的“粘”和“对”是指什么?
    答: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怀古迹》的第二首: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
  • 诗律粘对
    答:粘对的灵活性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检查时主要看偶数位置和最后一字。失对和失粘是近体诗的大忌,失对较严重。在初唐诗中,失粘现象较为常见,杜甫的《咏怀古迹》第二首第三句就未能与第二句相粘,可能受齐梁体律诗的影响。对句规则在齐梁时期就已确立,所以唐诗中失对的情况较...
  • 1,自己找一首七律,举例说明什么是粘,对,替
    答: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
  • 律诗分四联,一二句叫什么,三四句叫什么,五六句叫什么,七八句叫什么...
    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习惯是对仗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仗。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律诗通常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 咏怀古迹·其三 中画图省识春风面中“省”一字在必修三中解释为“曾经...
    答:复制粘贴:2003年12月份的《语文月刊》刊登了一篇题为《<杜甫律诗五首>注释辨误》的文章,作者岳泽和指出,对杜甫《咏怀古迹》的“画图省识春风面”,教材注释为“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省识,不识”欠妥。他认为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把它注为“‘省,察。省识,等于说辨认。...
  • 近体诗名词解释
    答:而第一句的平仄又是容易确定的,故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并不神秘,很好掌握,关键是要会用近体诗平仄交替的特点和粘对格律。以前有人认为非死记硬背不可,其实是骗人的,或者自己本身不得要领。其实,只要掌握了上面说的这个规律,对近体诗的平仄就会了如指掌,而且不会忘记,也不会发生错误。至于平仄的的变格和拗救,笼统地说...
  • 诗词格律十讲 王力
    答:当然,在“粘”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总之,我们可以拿每句的第二个字作为衡量对粘的标准。知道了粘对的道理,要背诵口诀(平仄格式)就不难了。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
  • 古代诗歌散文专题形成性考核作业(2)参考答案
    答: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粘对是律诗平仄规则的一部分,请以《咏怀古迹》其五为例,...
  • 怎样推导平仄
    答:楼上的太猛了!我觉得一般人是做不到的!我学中文的也写不出古代的诗歌!要专门学古文才行!
  • 古诗的平仄及韵律
    答: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

  • 网友评论:

    边薛17629479211: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的颔联是什么 -
    39479督景 :[答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原文如下: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咏怀古迹》...

    边薛17629479211: 咏怀古迹其三颔联怎么对仗 -
    39479督景 : 咏怀古迹有五首诶大哥 不知道你说的哪一首 姑且解释下第一段的颔联给你听好了“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对仗首先要求所对之部分词性要一致 然后再自己斟酌选用近似词反义词后者不做改变只是同性词. “三峡”对“五溪”是用数词“五”对同是数词的“三” “溪”同属于形容事物的名词,在这里具体表现为地理名词;“衣服”对“楼台”可以 是因为二者同是表示特定客观事物的名词;“共”对“淹”可以是因为它们皆是动词,注意这里的“共”是动词用法;最后“云山”和“日月”同是描述景物的名词 词性一致 所以也是对仗工整.

    边薛17629479211: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 的颔联是什么 -
    39479督景 :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原文如下: 咏怀古迹(其三) 作者: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共五首.夔州和三峡一带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 第一首咏叹庾信 第二首咏叹宋玉 第三首咏叹王昭君 第四首咏叹刘备 第五首咏叹诸葛亮

    边薛17629479211: 关于词中的“粘”和“对”是指什么? -
    39479督景 :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

    边薛17629479211: 在学完《咏怀古迹 其三》老师提出了一对对联,上联为:昭君出塞琵琶曲中藏幽怨 用杜甫求下联 -
    39479督景 : 昭君出塞琵琶曲中藏幽怨 杜甫入川秋风歌里叹艰难

    边薛17629479211: 求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 -
    39479督景 :[答案]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

    边薛17629479211: 《咏怀古迹(其三)》咏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39479督景 : 《咏怀古迹》(其三)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对王昭君寄予了深厚的同情,也暗含了对自己怀才不遇、抱负不得施展的怅惘.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对比和反衬的手法来写王昭君的悲剧.这里有去与留的对比:离开了不该离开的故国,留在了不该留下的荒漠;生与死的对比:生时可以“识”却没能“识”,死了不能归却魂魄归来.通过这些对比,反衬出昭君出塞的悲惨命运.

    热搜:《咏怀古迹》五首 \\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用典 \\ 咏怀古迹其三对仗情况 \\ 咏怀古迹其三朗诵 \\ 咏怀古迹其三中敢拗救 \\ 咏怀古迹其三阅读答案 \\ 咏怀古迹其三艺术特色 \\ 咏怀八十二首其三 \\ 咏怀古迹其三视频 \\ 咏怀古迹五首 第三首 \\ 咏怀古迹其三实录 \\ 咏怀古迹其三虚实结合赏析 \\ 咏怀古迹其三思想内容 \\ 咏怀古迹其三何为粘对 \\ 咏怀古迹其三的意境 \\ 咏怀古迹其三语言特色 \\ 咏怀古迹其三格律 \\ 咏怀古迹其三主要内涵 \\ 咏怀古迹其三意境 \\ 咏怀古迹其三笔记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