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立木拼音版正版

  • 商鞅立木
    答:【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出处】有人徙...
  • 商鞅立木的第二段原文的拼音?
    答:商(shāng)鞅(yāng)令(lìng)既(jì)具(jù),未(wèi)布(bù),恐(kǒng)民(mín)之(zhī)不(bù)信(xìn)己(jǐ),乃(nǎi)立(lì)三(sān)丈(zhàng)之(zhī)木(mù)于(yú)国(guó)都(dōu)之(zhī)市(shì)南(nán)门(mén),募(mù)民(mín)有(yǒu)能(...
  • 商鞅立信的读音?
    答:商鞅立信 shāng yāng lì xìn 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国都市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
  • 商鞅立信的读音
    答:商鞅立信 shāng yāng lì xìn 出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孝公既用卫鞅,鞅欲变法,恐天下议己。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 立木为信指的是哪个人物
    答:立木为信指的是商鞅这个人物。成语拼音:lì mù wéi xìn。成语解释:立木取信这个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信”对于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发展至关重要,如果执政者无信,民众也对国家失去的信任,那么这个国家最终只能走向灭亡,由此看来一诺千金是十分重要的。成语出处:立木取信这个故事讲的是商鞅变法...
  • 成语立木为信的典故
    答:【成语】立木为信 【拼音】limuweixin 【出处】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
  • 立木南门的解释:
    答:立木南门,汉语成语,拼音是lìmùnánmén,意思是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现代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出自《史记·商君列传》。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商鞅)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
  • 成语“立木南门”来源于下列哪个事件?
    答:立木南门【拼音】:lì mù nán mén 【释义】:立木:竖木于地上。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出处】:《史记·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行徒之,...
  • 立木为信成语典故
    答:【拼音】li mu wei xin 【出处】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 【典故】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
  • 韦编三绝,烽火戏诸侯,曾子烹猪,商鞅立木,曹操断发,程门立雪哪两个与诚...
    答:韦编三绝 和 程门立雪与诚信无关。韦编三绝,拼音是wéi biān sān jué,本指孔子勤读《易经》,致使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脱断;后用来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出自《史记·孔子世家》。程门立雪,拼音是chéng mén lì xuě,旧指学生恭敬受教,现指尊敬师长;比喻求学心切和对有学问长者的尊敬。

  • 网友评论:

    尹沿17074471487: 商鞅立木取信(历史事件) - 百科
    4390相仇 : 古人商鞅想要推行新的法规,为了( 取信 )于民,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 徙木为信的故事 【注音】xǐ mù wéi xìn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出处】有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解释】徙:迁移;信:信用.指说到做到,言而有信.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言而有信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食言而肥、言而无信

    尹沿17074471487: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 -
    4390相仇 :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之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之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尹沿17074471487: 商鞅立木建信(全文翻译+重点词) -
    4390相仇 :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尹沿17074471487: 商鞅南门立木典故五十字左右概括? -
    4390相仇 : 商鞅到秦国后,为取得秦人对他变法支持,在南门外立木,称谁将此木移至指定地点,赏金即付,人们不信,那能这么便宜,但有一人移之,商鞅立赏,于是博得秦人支持,变法终于成功,给后来大一统,奠定坚实基础.

    尹沿17074471487: 商鞅立木取信 -
    4390相仇 : 原文: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之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译文: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担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在国都集市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十两银子.百姓对此感到奇怪,不敢去搬.又说“能搬木头的人赏五十两银子”有一个人搬了木头,就给了他五十两银子,用来表明没有欺骗(百姓).最后颁布了那法令. 一词多义:具:就绪 词类活用:怪(形作意动)感到奇怪 特殊句式: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介宾后置)

    尹沿17074471487: 商鞅立木城南的故事五十字? -
    4390相仇 : 商鞅在城南地区立下一个木头,说只要能搬动就给50金,围观的人都不相信,后来有一个人把这个木头搬动了,然后就得到了那50金,商鞅通过这个事件立下了自己的信用,为以后的改革奠定基础.

    尹沿17074471487: 什么是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 -
    4390相仇 : 商鞅立木赏金的故事就是商鞅立木取信. 立木取信这个故事与商鞅变法有关,商鞅为了获取百姓的信赖,在施行变法前,发起了一个小活动.秦孝公想效仿其它诸侯国在秦国开展变法运动,便想在全社会寻求一位仁人志士,让他带领秦国走上富...

    尹沿17074471487: 语文S版商鞅南门立木的中心和段意
    4390相仇 : 中心: 商鞅在南门立木悬赏扛木者,从而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写商鞅授权变法.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第三部分(第15自然段):写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尹沿17074471487: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令说:“谁能把... -
    4390相仇 :[答案] 答案: 解析: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没有改革就没有发展.

    热搜:商鞅立信原文及翻译带拼音 \\ 《商鞅立木》译文译文 \\ 商鞅变法文言文拼音版 \\ 《商鞅徙木立信论》 \\ 商鞅立木拼音版朗读 \\ 三峡拼音版原文 \\ 商鞅立木注音版文言文 \\ 于是太子犯法拼音 \\ 商鞅南门立木拼音版全文 \\ 商鞅立木建信文言文拼音版 \\ 商鞅立木取信文言文拼音 \\ 商鞅立木太子犯法段拼音 \\ 商鞅立木拼音版原文文言文 \\ 商鞅立木朗读mp3 \\ 商鞅立木拼音版部编版原文 \\ 商鞅立木于是太子犯法拼音 \\ 曹商使秦注音版 \\ 商鞅立木文言文注音版 \\ 初二语文商鞅立木拼音 \\ 商鞅立木第二段注音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