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动参数值

  • 如何学习抗震设计规范?
    答:在实践中,如《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中,对于不同地震分组下的II类场地,有着明确的特征周期值。而《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则是我们理解和应用这些参数的基石。总的来说,抗震设计规范并非孤立的概念,而是通过这些紧密相关的参数相互作用,共同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
  • 地震动参数的介绍
    答:地震动参数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 地震动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面运动。它是由不同频率、不同幅值(或强度)在一个有限时间范围内的集合。所以通常以幅值、频率特性和持续时间三个参数来表达地震的特点。
  • 表征地震动三要素?
    答:Duration)是非线性分析时的重要参数,地震动的持续时间可以反应出地震循环作用的强弱。对于线弹性分析,我们只关心地震的最大效应,且变形可恢复,因此持时不是重要特征。但是,进入非线性以后,某些结构会由于持时较长的地震动而导致破坏。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运动,通常称为地震动。
  •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指以地震动参数为指标
    答: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是指以地震动参数 (如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同期)为指标,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区域的图件。地震动参数复核,是指采用最新基础资料和研究成果,对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给出的某地地震动参数进行核实或者修正。地震小区划,是指根据地震区划图及某一区域(场地)范围内的具体...
  • 震源机制震源参数
    答:在深入研究震源力学的过程中,描述震源模型所需的参数种类逐渐丰富。目前,以地震断层模型为基础,常用的震源参数如表所示,包括但不限于位错矢量、应力降等。有时,为了描绘更精细的震源结构,这些参数会被视为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函数,此时可以取它们在整个断层面的平均值作为整体震源的描述。在参数选择上...
  • 地震动参数与设计地震动参数一样么
    答: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里定义如下: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characteristic period of the seismic response spectrum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
  • 设计地震动一二三是什么意思?
    答:2)区划图B1中0.45s且区划图A1中≥0.4g的峰值加速度减至0.2g及以下的影响区域。根据《抗规》第3.2.3条:对Ⅱ类场地,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的设计特征周期,应分别按0.35s、0.40s和0.45s采用。地震烈度区划图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适用范围:①国家经济建设和国土利用规划的基础资料;②一般...
  • ...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50470-2008规范中,设计地震动...
    答:“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里的提法。其取值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里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相当,《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只是在0.10g和0.20g之间加了一个0.15g,0.20g与0.40g之间加了一个0.30g的区域。6度:0.05g 7度:0.1g (0.15g)8度:0.2g (0.3g...
  • 地震动参数的划分
    答:地震动参数划分,是以国土为背景,按照不同的地震强弱程度,以一定的标准(包括时间年限、概率水准、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等地震动参数标准),将国土划分为不同抗震设防要求的区域,并以图件的形式表示出来。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展示了地区之间潜在地震危险程度的差异,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地震...
  • 房屋隔震最大水平位移1.2倍怎么算
    答:最大水平位移 = 1.2 × 设计基准地震动位移。该公式是建筑根据隔震设计标准这本书知道的,设计基准地震动位移是指在设计过程中规定的基准地震动参数值,通常由专业人员根据当地地震活动情况和建筑物类型进行计算和确定,可以通过最大水平位移 = 1.2 × 设计基准地震动位移来计算房屋隔震。隔震技术是一...

  • 网友评论:

    贡彦19583302129: 地震动参数的介绍 -
    25964谈冯 : 地震动参数表征地震引起的地面运动的物理参数,包括峰值、反应谱和持续时间等. 地震动是由震源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面运动.它是由不同频率、不同幅值(或强度)在一个有限时间范围内的集合.所以通常以幅值、频率特性和持续时间三个参数来表达地震的特点.

    贡彦19583302129: 什么是地震加速度值 -
    25964谈冯 : 只找到两份资料,希望对一同关心四川地震的网友一些帮助. 1.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依据.在以烈度为基础作出抗震设防标准时,往往对相应的烈度给出相应的峰值加速度.例如,中国的新地震烈度表(1980)规定...

    贡彦19583302129: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是什么意思 -
    25964谈冯 : 现行抗震标准采用地震动参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不再采用地震基本烈度.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0.05g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级

    贡彦19583302129: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是多少 -
    25964谈冯 : “设计基抄本地震加速度”,指的是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袭速度的设计取值,《抗规》表3.2.2,7度为0.10g,就是说是21130.1倍的重力加速度值,0.10*980cm/s2=98cm/s2.《高规5261》表4.3.5中可知,设防烈度下7度的地震加速度的最4102大值为100cm/s2,说的是同一回事,只不重力加1653速度的取值是9.8m/s2还是10m/s2的区别!

    贡彦19583302129: 加速度和烈度有什么样的关系? -
    25964谈冯 : 一、由烈度给出地震加速度90年(包括之前)我们国家有《地震烈度区划图》,把我国按地震烈度进行了区划,就有了7度、8度和9度区,但是我们在设计时在进行动力分析时要用到地震加速度,怎么办?当时给出了对应关系:7度0.10g,8度0....

    贡彦19583302129: 地震动参数与设计地震动参数一样么 -
    25964谈冯 :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在《GB 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准里定义如下:2.2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seismic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与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最大值相应的水平加速度.2.3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

    贡彦19583302129: 地震系数 地震影响系数地震系数和地震影响系数物理意义分别是什么, -
    25964谈冯 :[答案] 地震系数(seismic coefficient)是地震时地面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以K表示,是确定地震烈度的一个定量指标.可以用于抗震强度验算、抗震试验和工程设计等.当地震时,假设建筑物为刚性体,并承受一个均匀不变化水平加速度,此时...

    贡彦19583302129: 什么是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值 -
    25964谈冯 :[答案]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50年设计基准期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加速度设计取值,其中取值 7度0.10g,8度0.20g,9度0.40g 这里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的取值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规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相当,只是在0.1...

    贡彦19583302129: 抗震等级和抗震设防烈度的区别是什么?怎么定义的? -
    25964谈冯 : 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取基本烈度.但还须根据建筑物所在城市的大小,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以及当地的抗震设防小区规划进行确定.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的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 两者关系:

    贡彦19583302129: 什么是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
    25964谈冯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Seismic ground motion parameter zonation map of China 2001—02—02发布 2001—08—01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GB 18306—2001 目 次 前言 3 1 范围 4 2 定义 4 3 ...

    热搜:中国地震动参数查询 \\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最最最可怕的地震云 \\ 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 \\ 中国9.5级大地震 \\ 2024今天刚刚发生的地震 \\ 地震过后余震还可怕吗 \\ 历史唯一一次9.5级地震 \\ 地震都是第一波最严重吗 \\ 地震动参数资料 \\ 山东可能发生8级地震 \\ 地震动的主要参数 \\ 中国地震动参数规范 \\ 五代区划地震动参数 \\ 地震动校正 \\ 地震动参数 \\ 地震第一次震动最大吗 \\ 历史上最强的地震 \\ 刚刚地震还会有余震吗 \\ 地震后的余震可怕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