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书名词解释

  • 什么叫做史记?
    答:《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原名《太史公书》,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这本书以人物为历史的中心,作...
  • 太史公书和汉书的区别
    答:作者、文学体裁及创作年代不同。太史公书原称就是我们熟知的《史记》,其两者的区别有:1.作者不同:《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汉书》的作者是班固。2.文学体裁不同:《史记》纪传体通史,《汉书》是纪传体断代史。3.创作年代不同:《史记》成于公元前104年西汉时期,《汉书》成于公元80年东汉时期。区...
  • 名词解释司马迁
    答: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更多追问追答  追问 多谢 如果可以,帮我找下《后汉书》的名词解释好吧?追答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刘宋时期的...
  •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什么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介绍
    答:1、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2、《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
  • 史记一书开创了哪一种修史的体例
    答:1、史记一书开创了纪传体修史的体例。2、《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
  • 名词解释:史记,屈原
    答:《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
  • 2015考研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2)?
    答:名词解释:11.《史记》12.鸿门宴13.《史记》三家注14.《汉书》15.乐府16.《孔雀东南飞》17.《古诗十九首》18.建安风骨19.建安七子20.竹林七贤答案:11.《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西汉司马迁著,共一百三十篇,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约于汉武帝太初元年至征和二年间(公元前104-前91年)撰成。后其书有缺...
  • 史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是什么?
    答:《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 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 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 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 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作者司马迁,字子长,左冯翊夏 阳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大约卒 于汉武帝征和三年 。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在...
  • 《太史公书》是哪部书的最早称谓,到了魏晋时代才易名
    答:《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太史公书》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东汉的桓谭说: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所以就叫《太史公书》...
  • 谁知道司马迁的简介???
    答: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史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著书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史学家"他因直言进谏而遭宫刑,却因此更加发愤著书,创作了名震古今中外的史学臣著《...

  • 网友评论:

    薛池15672185724: 史记(西汉司马迁所著的纪传体史书) - 百科
    33463郎底 :[答案] 《史记》是我国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位列“二十五史”之首,全书分12本纪,10表,8书,30... 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约3000年间的历史.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到了三国时期,这...

    薛池15672185724: 什么是司马迁的史书 -
    33463郎底 :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史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薛池15672185724: 《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________”. -
    33463郎底 :[答案] 纪传体,无韵之《离骚》

    薛池15672185724: 《史记》又叫《太史公书》其特点是 -
    33463郎底 : 《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历史散文.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薛池15672185724: 被称为"太史公书"的史书是( ). 《史记》 《汉书》 《三国志》 《晋书》 -
    33463郎底 : 当然是史记了,史记作者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太史公,史记也由此被称为太史公书.

    薛池15672185724: 史记的名词解释 -
    33463郎底 :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薛池15672185724: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
    33463郎底 :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二十五史的第一部,记载了我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后期长达3000 年左右的历史.《史记》是我国传记文学的典范.它是历史、文学的统一体,是文学的历史,又是历史的文学.《史记》最初没有书名,或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演变成“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薛池15672185724: 司马迁所著史记是一部什么样的史书 -
    33463郎底 : 《太史公书》,后世通称《史记》,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中国一本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史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薛池15672185724: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词语解释 -
    33463郎底 : 《史记》名词解释: 书名.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初名《太史公书》,又称《太史公记》、《太史记》、《太史公》.起于传说中之黄帝,止于汉武帝时期,共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热搜:太史公书和史记的区别 \\ 太史公自序翻译及注释 \\ 原文译文及注释 \\ 太史公书的认识 \\ 史记又叫太史公书 \\ 太史公书的内容 \\ 史记为什么叫太史公书 \\ 太史公书完整版 \\ 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 \\ 太史公自序也可以称为什么 \\ 太史公书分为几个部分 \\ 太史公书是什么意思 \\ 太史公书记载了传说中的 \\ 吕氏春秋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 太史公是指 \\ 史记 太史公自序翻译 \\ 太史公自序的大致内容 \\ 太史公是什么 \\ 太史公是什么意思 \\ 太史公书原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