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入太庙+每事问

  • 简析“子入太庙每事问"
    答:“子入太庙每事问"语出《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指孔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集注》引伊和靖之语:“礼者,敬而已矣。虽知亦问,谨之至也。然而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完全否定了朱熹的之一解释。王阳明认为:“圣人无所不知...
  • 如太庙,每事问及前、后句的翻译?
    答: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鄹人的儿子孔丘,一向以懂礼著称,看他今天的表现,谁能说他懂礼呢?入太庙,每事问:孔子在太庙中事事都过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孔子听说后解释说:礼乐最重要的就是祭祀,祭祀最重要的就是诚敬。现在太庙中陈设的都是礼器,行动都需要礼仪,如果有一丝一毫的含糊,...
  • 八佾第三的注释翻译
    答: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②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注释】①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②鄹(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
  • 关于孔子“子入太庙每事问”的典故是怎样的?
    答:由于家境贫寒,仲尼没有条件进入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高级学校深造,他就只能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水平。仲尼勤奋好学,当时社会上要求士人必须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大科目,他都努力去掌握。他进太庙时遇见什么问什么,表现了极其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有了“子入太庙每事问”的典故。
  • 编一个关于礼貌的故事50字
    答:孔夫子当初到太庙去,也是“入太庙每事问”,遇到很多事,他都会去请教太庙里面负责的一些工作人员。其他的人就会觉得很奇怪,夫子的学问如此好,为何还要向人请教?夫子回答说:“每事问是代表对这一件事的尊重,而且我们到一个新的环境去,可能这个环境有其规矩,我们不能顺着自己的意思去做,不然可能有...
  • 孔子有那么大的学问为什么还要到处拜师学习?
    答:正是因为勤学好问,孔子才成了一个大学问家,他的“不耻下问”,让他才成了一位世代尊崇的伟人。一、大学问家——孔子被儒家尊为圣人的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但孔子从来不以有学问自居,还到处拜师学习。《论语》记载: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
  • 论语第三章原文及翻译
    答: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试译:孔子进周公庙,对每件事都要提问。有人就奇怪:“谁说鄹人叔梁纥的儿子懂得礼啊?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向人请教。”孔子听后说:“那些做法是礼吗?”3.16子曰:“射不主皮,为力...
  • 文言文翻译入于太庙
    答:2. 入太庙,每事问 解 释 指凡遇到不懂的事,都问别人,向别人请教。后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出 处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典 故 孔子,名丘,出生于邹县(今山东曲阜东南10里西邹集)。他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县官,所以他被称为“邹人之子”。孔子是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
  • 古人读书方法文言文和译文
    答:[例]1.重视思考。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筋。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例]2.不懂就问。读书在于求知识,不懂又不问是求不到知识的。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例]3.孔子本人也是如此:“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
  • 论语八佾第三帮忙翻译一下啊。谢谢了。
    答: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询问。有人说:”谁说这个鄹人的儿子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询问。”孔子听到这话,说:”这就是礼呀!”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译文】...

  • 网友评论:

    韦戴18141505398: 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意思 -
    25025高春 :[答案] 解 释 指凡遇到不懂的事,都问别人,向别人请教.后指遇事多做调查研究. 出 处 《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典 故 孔子,名丘,出生于邹县(今山东曲阜东南10里西邹集).他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县官,所以他被称为“邹人之子”. 孔子...

    韦戴18141505398: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的翻译. -
    25025高春 :[答案]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所以以上的翻译是“孔子到了太庙...

    韦戴18141505398: 论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的评析, -
    25025高春 :[答案] 【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评析】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

    韦戴18141505398: “子入太庙每事问“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
    25025高春 : 由于家境贫寒,仲尼没有条件进入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高级学校深造,他就只能通过自学来提高自己的水平. 仲尼勤奋好学,当时社会上要求士人必须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大科目,他都努力去掌握.他进太庙时遇见什么问什么,表现了极其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有了“子入太庙每事问”的典故.

    韦戴18141505398: 翻译下面文言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
    25025高春 :[答案] 孔子进太庙,每件事都问.有人说:“谁说孔子懂礼呢?进太庙,事事问.”孔子听后,说:“这就是礼.” 陬(邹):孔子的家乡. ...

    韦戴18141505398: 翻译下面句子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
    25025高春 :[答案] 孔子进入周公庙,每事必问.有人说:'谁说邹人的儿子懂得礼节呢?进入周公庙,每事必问.'”孔子说:“这就是礼节啊!” 注意:太庙,既可是天子的祖庙,也可以是周公庙.邹人,指的就是叔梁

    韦戴18141505398: 论语翻译(51)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
    25025高春 : 原文】 子入太庙(1),每事问.或曰:“孰谓鄹(2)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 (1)太庙:君主的祖庙.鲁国太庙,即周公旦的庙,供鲁国祭祀周公. (2)鄹:音zōu,春秋时鲁国地名,又写作“陬”,在今山东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文】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 【评析】 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的懂礼表示怀疑.这一段说明孔子并不以“礼”学专家自居,而是虚心向人请教的品格,同时也说明孔子对周礼的恭敬态度.

    韦戴18141505398: 孔子为什么要“入太庙,每事问” -
    25025高春 :[答案] 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有人说:“谁说此人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孔子听到此话后说:“这就是礼呀!”孔子对周礼十分熟悉.他来到祭祀周公的太庙里却每件事都要问别人.所以,有人就对他是否真...

    韦戴18141505398: 论语里到了周公庙孔子每件事情都问才叫有礼 -
    25025高春 : 《论语》对此有两处记载,一处在《八佾》篇中,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另一处在《乡党》篇中,因为这篇是记载孔子行为活动和习惯的专篇,所以省去了“子”这个主语,直接说“入太庙,每事问”.进入太庙是进行祭祀活动.虽然祭祀活动的规定程序是相同的,但每次活动的计划是不同的.参与祭祀活动的人员向活动组织者询问了解活动的具体安排和活动细节,不只是出于礼貌,更不是装着不懂而请教别人的样子来表现自己的谦逊,而是恭敬和认真的表现.所以孔子才回答“是礼也”.

    韦戴18141505398: 孔子勤学好问的故事 -
    25025高春 : 1、关于孔子勤学好问的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在鲁国路遇一个名叫项橐的七岁的小孩.孔子连续向他提出四十多个问题,项橐都对答如流.孔子连声称赞.接着,项橐又反问了孔子几个问题,孔子竟然答不出来.孔子不禁感叹道:“小小年...

    热搜: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 孔子进太庙问礼的故事 \\ 你配享太庙是骂人的吗 \\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 \\ 每事问的孔子 \\ 子入太庙每问事的启示 \\ 孔子每事问有什么好处 \\ 子入太庙每事问原文及翻译 \\ 孔子入太庙每事问原文 \\ 陶行知 每事问 \\ 子入太庙每事问感悟 \\ 入太庙每事问读后感 \\ 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读音 \\ 入太庙每事问反映了孔子 \\ 子入太庙每事问的道理 \\ 孔子每事问的意思 \\ 哀公问社于宰我 \\ 子入太庙每事问感悟200 \\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