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求学的故事

  • 孔子勤学好问的故事
    答: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反复研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2、孔子曾经拜年仅七岁的项橐为师,“后生...
  • 孔子拜师的故事(求学之路的启迪)
    答:孔子的决心 孔子年轻时就立志要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君子,他深知自己需要通过学习来实现这个目标。于是,他决定踏上求学之路,寻找一位合适的师傅。孔子拜师的故事 在孔子求学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一位名叫老聃的道家先贤。孔子向老聃请教道德和修身之道,老聃认可了孔子的才华和学习态度,决定收他为徒。孔子...
  • 孔子拜项橐为师的故事?
    答:孔子在鲁国设坛讲学,门下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尝闻莒国之东南海边有纪障城,周围百姓淳厚且皆博学。一日孔子与弟子计议东游,博其民情,悟其智慧。待数乘车马风尘仆仆来到今碑廓地境,但见山川秀丽,地坦禾丰,这纪障地方果是富庶之邦。孔子尽兴观赏。正当与弟子纵兴谈笑,策马东行时,见前边大道...
  • 关于孔子学习的故事
    答:最佳答案检举 形容孔子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叫“韦编三绝”,这个故事讲的是用牛皮带编串起来的这部竹间《易经》书,,经孔子反复翻阅后把牛皮带都磨断了好几次,传说《易经》是我国古代几位圣人黄帝、文王、周公等相继写成的,虽然难于理解,但孔子非常用心学习,一遍一遍地翻阅,不但认真阅读而且动手写了好多心得,后人把这些...
  • 孔子学无止境的故事
    答::(慢声慢气地说)《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昔仲尼,师项橐(tuó)。”“仲尼”大家都知道是孔子,而“项橐”是燕国一少年。有一天,项橐见到孔子时说:“听说孔先生很有学问,特来求教。”孔子笑着说:“请讲。”项橐朝孔子拱拱手问:“什么水没有鱼?什么火没有烟?什么树没有叶?什么花...
  • 孔子游学的道德小故事
    答:孔子与两小儿辩日 孔子向东方去游行,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篷。到了正午就像盘子一样大小,这不是...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故事是什么?
    答: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 因材施教的故事是什么?
    答: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
  • 孔子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故事
    答:大教育家孔子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他勤思好学,不耻下问。有一次,孔子和学生们正在赶路,忽然一个小孩子拦住了他们的去路。原来,这个小孩子正在路上用砖瓦石块垒一座“城池”呢。孔子叫那个小孩让路,而小孩却说:“这世上只有车绕城而过的,还没有把城池拆了给车让路的。”孔子想:确实不能把这孩子...
  • 孔子小时候的故事有哪些?
    答:1、史书言,孔子的母亲在他刚刚三岁的时候,就教他读书识字,到四岁的时候,他已会念百余字了。有一天,他的妈妈说:“昨天我教你的字会背了吗?”孔丘说:“都记住了。”妈妈说:“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孔丘睡觉,是和哥哥在一起。这天晚上,他钻入被窝后对哥哥说:“哥哥,妈妈教给...

  • 网友评论:

    雍彭18925355126: 孔子读书的故事 -
    35109景蒋 :[答案]孔子尊师 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守...

    雍彭18925355126: 孔子读书的故事有哪些?至少2个 -
    35109景蒋 : 孔子尊师公元前521年春,孔子得知他的学生宫敬叔奉鲁国国君之命,要前往周朝京都洛阳去朝拜天子,觉得这是个向周朝守藏史老子请教“礼制”学识的好机会,于是征得鲁昭公的同意后,与宫敬叔同行.到达京都的第二天,孔子便徒步前往...

    雍彭18925355126: 孔子求学的故事!! 字数越多越好!! -
    35109景蒋 : 孔子幼年丧父,少年丧母,年轻的孔子只得完全依靠自己独立谋生.孔子明白,先祖的显赫,父亲的战功,母亲出身曲阜望族,这些固然可以为自己进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但是,要在...

    雍彭18925355126: 孔子的读书故事 特别简短 -
    35109景蒋 : 韦编三绝 成语典故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

    雍彭18925355126: 关于孔子勤奋求学的50字小故事 -
    35109景蒋 : 孔子又说:“我车中有棋,咱们赌一盘吧.”谁知项橐一本正经地拒绝,振振有辞地说:“我不赌博,天子好赌,天下就不 能太平,天公也不作美,诸侯好赌,就无心思治理国家;官吏好赌,就会耽误处理文案;农民好赌,就会错过耕种庄稼的好时机,做学问的好赌,就会忘了诗书礼 仪,小孩子好赌博,该挨揍.赌博原来是无聊、无用的事,学它做什么?”孔子听了这些话,由赞赏变成了敬佩,他拜项橐为师.七岁的孩子从此名声远扬,而孔子 以圣人之身,不耻以孩童为师,其举动也为天下人称赞.这个有很多呀,关于孔子的故事 可以到曲阜88网查看

    雍彭18925355126: 孔子好学的故事要长,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
    35109景蒋 : 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如果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雍彭18925355126: 有关孔子读书的故事? -
    35109景蒋 : 有关孔子读书的故事,如下:韦编三绝.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便连在一起,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内窄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雍彭18925355126: 孔子的老师是 -
    35109景蒋 :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一生勤于钻研学问,学术造诣很高,然而他仍不满于自己的学识,于是前往各地贤人拜师求学.

    雍彭18925355126: 三字经中"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的故事 -
    35109景蒋 : 《三字经》: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这里说的是孔子勤学的故事.孔子说过,“人有生而知之者,有学而知之者,有学而不知者”.即使是生而知之者还是要学习,有的人天分很高很聪明,但是不认真求学问,倚仗自己的天才胡作...

    雍彭18925355126: 孔子的故事80字左右 -
    35109景蒋 : 孔子向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还在弹,师襄子说:“可以继续了.”孔子说:“曲子虽然已经能走下来,但还没能把握其中韵致规律和结构.”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说:“韵致已经把握,可以增加新曲了.”孔子说:“可是我还没能得其心志.”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志趣已得,现在可以学别的了.”孔子说:“此曲志趣虽然已得,但我还没能完全进入他的心智境界,得其为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神情俨然,仿佛进到新的境界:时而庄重穆然,若有所思,时而怡然高望,志意深远;终于,他说道:“我找到他了:默然黝黑,颀然高大,目光深邃,心系苍生,王者气度,胸怀天下,除了文王,还能是谁呢?”师襄子听到后,赶紧起身再拜,答道:“我的老师也认为这正是《文王操》呵

    热搜:孔子最经典的小故事 \\ 孔子与老子的故事简短 \\ 孔子弟子的励志故事 \\ 孔子10个简短小故事 \\ 孔子立志求学的故事 \\ 孔子最著名的三个故事 \\ 孔子虚心求学的故事 \\ 孔子拜师简短故事 \\ 孔子向弟子求学的故事 \\ 古人求学的故事100个 \\ 孔子求学老子的课文 \\ 孔子虚心请教的故事 \\ 孔子向老子求学的故事50字 \\ 孔子的十二个著名故事 \\ 孔子读书求学的故事 \\ 孔子与学生的简短故事 \\ 孔子最厉害的三个学生 \\ 孔子的故事简短 \\ 孔子向老子求学的故事 \\ 孔子简短小故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