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章的论证方式

  • 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列举出...
    答: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章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就是文章的开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好处是采用类比的手法,说明了他们都是先经理挫折,不得志,后来一跃成名的,同时也引出了下文的作者所...
  • 《寡人之于国也》这篇文章运用了什么样得推理论证方法?
    答:运用的是类比和举例推理论证方法。先秦·孟子弟子《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
  • 舜发于畎亩之中的论证手法
    答:举例论证手法。出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者】《孟子》 【朝代】先秦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
  • 孟子论证方法
    答: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运用了类比论证法、反面论证法、反面论证法这三种论证方法。1、孟子使用了类比论证法。他将不忍人之心与怜悯心和羞恶心进行类比,指出这些情感都是人天生就有的。他说,当人们看到别人受到伤害或痛苦时,自然会产生同情和怜悯之情,这就是不忍人之心。这种情感就像人们看到自己或亲人...
  • 孟子中忧患意识的论证有哪些?
    答: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 第18课《孟子》第3段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什么观点
    答:孟子还主张'性善'论。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方能“天下顺之”,作战才会取得胜利。3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
  • 孟子桀纣之失天下的论证方法
    答:3. 逻辑推理论证:孟子运用逻辑推理来说明桀、纣失去天下的必然性。他认为,一个君王如果不行正道,不以民众的利益为重,就会失去人心,最终导致失去天下。通过这些论证方法,孟子试图说明桀、纣失去天下的原因,并强调了君王应该行正道、以民为本的重要性。这些论证方法有助于加强他的观点的说服力,并...
  • 孟子三章原文及翻译
    答:《孟子》三章介绍:《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指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文章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并将这三者加以比较,层层递进。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富贵不能淫》淫,按古语正解,应释为“过分”,即整句...
  • ...结合具体实例,谈谈作者是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证明文章中心的_百度知 ...
    答:这个主张是全篇的中心论点。孟子从三个方面论证了舍生取义的意义。其一,“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这几句论证说:生命是我珍爱的,但还有比生命更为我所珍爱的(指正义),所以不能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厌恶的,但还有...
  • 《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翻译...
    答:《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意思是站在正义、仁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道义、仁义,必然陷于孤立。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比较,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道理。《孟子》三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

  • 网友评论:

    芮面19379526694: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论证方法孟子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全文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
    31063宇砌 :[答案] 运用事实论证,6个事实论据证明磨难困境出人才.二段运用对比论证分别从人的角度正面论证磨练的好处,然后从反面论证,从国家的角度论证磨练的好处.最后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

    芮面19379526694: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孟子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式来阐述自已的主张的?试分点 -
    31063宇砌 : 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文章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芮面19379526694: 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析说明. -
    31063宇砌 : 举例说明(例证)的方法.孟子列举了《武成》里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记述说明了“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

    芮面19379526694: 简答孟子“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证方法 -
    31063宇砌 : 孟子先以对方的日常生活为例,巧设陷阱,使对方陷入矛盾顿生的境地,从而驳斥了农家“君民并耕”的主张.再援引古代圣君贤臣用尽心力为民除害,功绩显著的大量事实为论据坐实了他们“不得耕”、 “不暇耕”、“不必耕”的治国安邦的事迹,确立了“社会分工”之论,批驳了“君民并耕”之说,将陈相兄弟叛师背道的行径和孔子门徒中守师训的举动向比较,批判其背弃师道的不义行为.

    芮面19379526694: 鱼我所欲也 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怎样来论证的? -
    31063宇砌 : 孟子是怎样提出和论证他的主张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芮面19379526694: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
    31063宇砌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在论证方法上的特色:1、逐层论证,层层深入.文章第1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接着运用战例,分别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了“人和”的重要;第4段进一步阐发,说明,欲得“人和”,必先要“得道”.全文紧紧围绕得“人和”这一中心,环环相扣,逐层推理,显示出极其严密的论证艺术和极强的逻辑性. 2、议论中运用排比、对比等手法,使文章气势恢宏,笔酣墨畅,结构缜密.

    芮面1937952669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第一二三段分别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
    31063宇砌 : 第一段是举例论证第二段道理论证第三段是正反对比论证

    芮面19379526694: 孟子对齐王说的话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
    31063宇砌 : 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

    芮面19379526694: 鱼我所欲也 本文先后运用了什么和什么论证方法 -
    31063宇砌 : 1. 比喻论证 文章一开始用鱼和熊掌来设喻,得出结论,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以此引出本文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 2. 举例论证 一箪食,乞人不屑也.形象证明了义重于生的观点. 3. 对比论证 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为什么要舍.第二段中把乡与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做了对比,从反面证明了舍生而取义这一观点.

    芮面19379526694: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主要采用什么论证方法 -
    31063宇砌 :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文章采用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层层深入地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全文共四段,可分为二...

    热搜:孟子三章的习题 \\ 孟子三章中的论点论据 \\ 孟子三章论点论据论证 \\ 孟子三章课后题答案 \\ 孟子三章归纳论证思路 \\ 孟子三章论证思维导图 \\ 孟子三章的考试原题 \\ 孟子三章的问题及答案 \\ 孟子三章的阅读理解及答案 \\ 孟子三章的题目及答案 \\ 孟子三章知识点梳理 \\ 孟子三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孟子三章每章的论点论据 \\ 孟子三章的中心思想 \\ 孟子三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 孟子三章知识点整理 \\ 孟子三章的论点和论证 \\ 孟子三章题及答案 \\ 孟子三章的体裁 \\ 孟子三章导学案答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