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成公十三年

  • 国学宝典《左传》:僖公十三年、僖公十四年
    答:【经】十有三年春,狄侵卫。夏四月,葬陈宣公。公会齐侯、宋公、陈侯、郑伯、许男、曹伯于咸。秋九月,大雩。冬,公子友如齐。【传】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归,覆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夏,会于咸,淮夷病杞...
  • 《先秦散文·左传·吕相绝秦(成公十三年)》原文鉴赏
    答: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③,戮力同心④,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⑤。天祸晋国⑥,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⑦,献公即世⑧,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杞于晋⑨,又不能成大勋⑩,而为韩之师(11)。亦悔于厥心(12),用集我文公(13),是穆之成也(14)。文公躬擐甲胄(15),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哪里
    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一、原文 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二、释义 刘康公说:“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是和神灵交往的大节。现...
  • 左传全集《吕相绝秦》原文赏析与注解
    答:夏季,四月初五日,晋厉公派遣吕相去和秦国断绝外交关系,说:“从前我先君晋献公和贵国先君秦穆公互相友好,合力同心,用盟誓来表明友好,再用婚姻加深两国关系。上天降祸于晋国,文公到了齐国,惠公到了秦国。 【原文】 “无禄[73],献公即世,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74]。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
  • 左传有言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意思
    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是《左传》里的话,见于成公十三年,出自刘康公的一段说辞。意思是:国家的重大事务,在于祭祀与战争。事情的起因是晋侯要攻打秦国,派特使郤锜向鲁成公借兵,但这位郤锜在行事的过程中,不够恭敬有礼,因此遭到孟献子的非议。孟献子是鲁成公的高级副手,遇有朝拜周王等...
  • 《左传》有云国家大事在什么与什么?
    答:“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意思是,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强调了祭祀与军事的重要性,祭祀是意识形态建设,军事是掌握暴力组织。祭祀反映古人对于天地、神明、自然界、先祖等的敬畏和崇拜,显示政权的合法性,彰显君权神授。战争比较好理解了...
  •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左传曾经说过,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原文: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释义:刘康公说:“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
  • 左传僖公十三年译文
    答: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
  • 《左传》成公元年~十八年(8)
    答:成公十三年 经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三月,公如京师。夏五月,公自京师,遂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曹伯卢卒于师。秋七月,公至自伐秦。冬,葬曹宣公。传 十三年春,晋侯使郤錡来乞师,将事不敬。孟献子曰:「郤氏其亡乎!礼,身之干也...
  • 跪求 左传 僖公十三年翻译!最好能有逐个字的翻译,没有也行
    答:找不到完整的翻译, 但这个有关僖公十三年的典故倒是可以看一下~僖公十三年(-647),晋国发生饥荒,向秦国请求粮食援助,赢任好(秦穆公)因为对晋夷吾 心存芥蒂,犹豫著是否应该帮助晋国,但是大臣子桑与百里奚,都劝赢任好援助晋国,子 桑说:「晋夷吾不得民心,而我们秦国还愿意援助他们,这会让...

  • 网友评论:

    胥葛15563699485: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是(). -
    31374那味 : 选A,出自《传》,乃孟献子所言郤锜,我通读过春秋左传,你可以查询一下.

    胥葛1556369948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哪里
    31374那味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出自《左传·成公·成公十三年》.一、原文刘子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今成子惰,弃其命矣,其不反乎?”二、释义刘康公说:“国家的大事情,在于祭祀和战争.祭祀有分祭肉之礼,战争有受祭肉之礼,这是和神灵交往的大节.现在成子(指成肃公)表现出懒惰不恭,丢弃天命了,恐怕回不来了吧!”三、解读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意在强调祭祀对于战争的重要性,反映了古代对鬼神的信奉.

    胥葛15563699485: 《春秋左传·成公十三年》中刘子是谁? -
    31374那味 : 刘康公,名季子,为东周诸侯国刘国开国君主,他为周顷王的儿子、周匡王、周定王的弟弟,周定王八年(公元前592年),又封刘邑与王弟季子,王季子称刘康公.鲁成公十三年(周简王九年,前578年),鲁成公及诸侯到王城洛邑朝见天子...

    胥葛15563699485: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是().(30.00分) -
    31374那味 :[选项] A. 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B. 礼,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的是().(30.00分) A.礼,身之干也;敬,身之基也 B.礼,政之舆也 C. 礼,王之大经也 D. 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

    胥葛15563699485: 我君景公引领西望的意思 -
    31374那味 :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这句要联系上下文来看, 原句: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 上下文是说成公13年,刚刚发生了战争的晋国国君叫吕相出事秦国,和秦国断交,这句话是吕相说的,原文很长,这里不贴出来了,这一句话的意思是:等到了现在的国君您继位以后,我们(晋国)景公伸长脖子望著西边(意思是指秦国的新国君)说:'恐怕要关照我们了吧! 全文的历史背景是秦晋两国因为国家利益纠纷引起战争,这在当时的环境下是 司空见惯的,但是吕相为了国家利益在递交断交国书的时候说了一大番话,完全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外交活动.

    胥葛15563699485: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反映出什么问题? -
    31374那味 :[答案]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 :一个国家最大的事情,莫过于祭祀和战争. 祀:祭祀. 戎:军事,战争. 祭祀反映古人对于天地,神明,自然界,先祖等等的敬畏和崇拜,同时也反映古代社会的迷信思想. 战争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统治...

    胥葛15563699485: 成语的来源和结构 -
    31374那味 : 【结构】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买椟还珠 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

    胥葛15563699485: 痛心疾首意思? -
    31374那味 : 痛心疾首的原意是痛恨到了极点,最早语出《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匿就寡人.”现在的词典就是这个意思. 但是后来有很多用于悲伤和悲痛的意思, 能找到实例:宋 司马光 《乞开言路札子》:“闾阎愁苦,痛心疾首,而上不得知.” 现代的这种用法更是很普遍,就不引例子了. 最近的争议我看见央视的喻大华教授讲课很原意用这个词表达悲痛和伤心的意思.很多人认为用错了,以字典没有这个意思为依据.

    胥葛15563699485: 勠力同心是什么意思 -
    31374那味 : 勠力同心的意思: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勠力同心,汉语成语. 拼音:lù lì tóng xīn 释义: 勠力:并力,合力;同心:思想一致,很齐心.指齐心合力,团结一致. 出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

    胥葛15563699485: 成语的来源和作用 -
    31374那味 :[答案] 成语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 “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

    热搜: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 \\ 宋襄公十三年夏宋伐郑 \\ 左传成功13年 \\ 君子勤礼小人尽力 \\ 失信不立一一《左传》 \\ 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 \\ 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 \\ 左传 宣公三年 \\ 左传成公十三年是哪一年 \\ 蒙受入据城尽得羽 \\ 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 \\ 二年级左传 诚信管子 \\ 左传成公十三年原文及翻译 \\ 左传僖公十三年原文及翻译 \\ 二年级《左传》 \\ 成公十三年翻译 \\ 二年级左传诚信 \\ 周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 \\ 左传宣公十二年 \\ 左传僖公十三年及翻译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