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秦军是精锐吗

  • 当时秦军实力能横扫六国,为何在巨鹿之战会输呢?
    答:这样来看,秦军方面可以说是汇集了帝国最优秀的将领同最精锐的军队,可以说实力方面毋庸置疑,那么是不是战略方面出了问题呢?当时秦军方面采取的军事战略是王离二十万大军围困巨鹿城,而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控制周边,感觉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解放战争时候解放军最常用的围城打援。而当时各诸侯援军...
  • 巨鹿之战中岭南五十万秦军为何无动于衷
    答:巨鹿之战,王离率领的二十万长城军和章邯的二十万军队汇合,总共四十万大军。这四十万大军可以说是当时秦朝最为精锐的部队。这四十万秦军居然被项羽的五万大军打得丢盔卸甲,闻风而逃,连统帅王离都被活捉。远在百越的秦军看到项羽如此战斗力,自己的杂牌军要是去了,跟送死没啥区别,他们还愿意回...
  • 巨鹿之战中,四十万秦军为什么敌不过五万楚军?
    答:巨鹿之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而说到这场战争胜利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那就是四十万的秦军没有那么强,而且真正对战的并达不到四十万这个数字。第二个原因那就是这五万楚军,没有那么弱,而全是精锐部队,再加上项羽的军事才能。虽然最终项羽输给了刘邦,但...
  • 长平之战中的秦军是正规军吗,项羽是如何赢的呢?
    答:综上所述,项羽在巨鹿战场击败的,不仅是秦国的正规军,甚至可以说是秦国正规军中的精锐,且是秦国的最后精锐,巨鹿战场的惨败,也等于毁灭了秦国最后力挽狂澜的希望。
  • 关于抓住敌人弱点,一招制胜的事例
    答:巨鹿之战:秦军精锐且人数众多,项羽却临危不惧破釜沉舟,逐个击败屡战屡胜。官渡之战:袁绍势大,曹操先烧其粮草,待其士气低落与之死战。袁绍兵败,郁郁而终。赤壁之战:曹操大船铁链相连,千军万马如履平地。周瑜用火攻之计,曹操大败。淝水之战:前秦虽人多势众,但军心不稳。东晋暗中发力,更...
  • 秦被灭时,秦国精锐军队在哪?
    答:关于当时秦国精锐军队的下落,说法很多种,比较被后人支持的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被王离带到巨鹿然后被项羽消灭了。秦军北方主力30万大军原来是由蒙恬带领,在北方抗击匈奴的。二世上台后杀死蒙恬,这支军队就由副将王离率领。史记没有明说这30万兵是否调回中原战场,但从王离结局看,这批军队应该参与了...
  • 巨鹿之战的真相是什么?项羽真的有那么厉害?
    答:但这一战,项羽的表现实在太出色,楚军士兵也是个个以一当十,直接九战九捷,把王离的这支秦军精锐打得溃不成军。此时,在旁边观望的起义军也纷纷加入战斗,秦军这才整体被击溃,于是王离被围后投降,章邯逐向西撤军,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获全胜。战后,项羽召见诸侯军将领,这些将领们进入辕门时,...
  • 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反暴秦
    答:项羽的对手是强大的百战百胜的铁血精锐。在巨鹿扎住着两只秦军。一只是由秦之名将蒙恬打造的边防军,这只军队久经沙场,曾击败北方匈奴,立下赫赫战功,带领他们的是当年蒙恬的副手后来统领边防军的大将王离,曾被封为武城侯,多次跟秦始皇东巡,功名赫赫。这只大军负责围巨鹿,兵力大都认为是二十多万。...
  • 项羽为何可以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打败不可一世的秦军?
    答:巨鹿之战作战双方之一的王离军,是秦朝唯一参加了平定起义的正规军,当年蒙恬带着这支军团攻打匈奴,顺利获得胜利。王离是地道的将门之后,他之前也跟着蒙恬将军在匈奴呆了很多年,学习了很多带兵打战的方法,所以虽然比不上蒙恬,但王离也是一个十分厉害的将军了,后来王离军就是交到了王离的手上,在王离...
  • 巨鹿之战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何说是司马迁撒下的弥天大谎?
    答:在巨鹿之战中,司马迁对项羽的战绩有所拔高,不过从现实中来说,巨鹿之战也确实是项羽最辉煌的战绩。因为他面对的是秦军最后的主力,从北方调来的最精锐的边防军。这支军队的精锐程度,超过了所有人的想象。当时赵国的军队和援救赵国的军队只要跟它交战,就必然失败被歼灭。最后诸侯的援救,只能筑垒远远...

  • 网友评论:

    何宁17295746324: 巨鹿之战里面几十万强悍的秦军为何会输给数万农民军?项羽的楚军战斗力真的有那么历害吗? -
    53103上耿 : 章邯率领的不是强悍的秦军,是被赦免的刑徒.当时围城的是王离的20万,章邯的30万是负责在王离的背后修路、运粮的.项羽渡河之后破釜沉舟,只有三天粮食,所以必须抢秦军的粮食才能活,于是作战特别勇猛.章邯打了几下之后就撤退了,这样王离的背后就被暴露,而且还没粮食了,所以一下就被打败了.

    何宁17295746324: 巨鹿之战的现代意义与启迪?? -
    53103上耿 : 1、巨鹿之役的相关典故:坐壁上观、破釜沉舟.2、意义与启示: 第一,不要为敌人的表面强大所迷惑(秦军40万,其中20万为精锐,楚军不过数万,且刚刚在定陶被章邯打得大败),要看本质和重点. 第二,要善于把握机会(当时救赵的燕、齐等诸侯十余支军队皆畏秦不敢救),有时关键环节关键时间地点往往决定大局(此战后,项羽成为诸侯首领,至函谷关,兵四十万). 第三,狭路相逢勇者胜(当是时,楚兵冠诸侯军.救巨鹿者十馀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侯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当十,呼声动天地,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没有退路只能勇往直前.

    何宁17295746324: 巨鹿之战的兵力 -
    53103上耿 : 这个问题很难说清楚,只能大约估算. 秦军比较容易估算:章邯军起码20万(因为后来投降的时候就这么多,见史记),王离和涉间的部队要少一些,应该不会超过5万,因为他们都是正规军,一只部队的人数应该就在1-2万之间,不像章邯手下都是解放的苦役出身.这样,总数应该在25-30万的样子. 楚军:只知道先期渡河的蒲将军率军2万(见史记),按照一般的偏师比例(5军之一),项羽全军应该至少有10万.另外项梁当初立楚怀王时已经得兵8万(史记),这时的兵力应该只多不少.还有,后来到鸿门宴的时候,项羽的兵力是40万(史记),就是诸侯兵力有20万(基本是上限了),那么楚军这时已经20万了.所以巨鹿之战时,10万人是起码的,只多不少.

    何宁17295746324: 秦始皇VS项羽……?
    53103上耿 : 战争的胜负由多方面因素决定,天时地利人和所差无几时,有几方面是所占比重是极其巨大的.一是将,有勇有谋,胆略过人,深入实际,注重情报的算是合格;二是兵,兵的素质,数量这很重要,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三是装备,主要包括...

    何宁17295746324: 关于抓住敌人弱点,一招制胜的事例 -
    53103上耿 : 1. 牧野之战:商纣王的军队大多数奴隶,周武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其反戈,商军大乱.周武王率军一鼓作气势如虎,最终以少胜多.2. 巨鹿之战:秦军精锐且人数众多,项羽却临危不惧破釜沉舟,逐个击败屡战屡胜. 3. 官渡之战:袁绍势大,曹操先烧其粮草,待其士气低落与之死战.袁绍兵败,郁郁而终. 4. 赤壁之战:曹操大船铁链相连,千军万马如履平地.周瑜用火攻之计,曹操大败. 5. 淝水之战:前秦虽人多势众,但军心不稳.东晋暗中发力,更依托天险,以逸待劳,杀得前秦兵马血流漂杵.

    何宁17295746324: 破斧中楚军的两万兵马为什么会战胜二十万秦军 -
    53103上耿 : 巨鹿之战

    何宁17295746324: 巨鹿之战秦军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
    53103上耿 : 1,巨鹿之战中秦军虽然人数多,可都是没经过特殊训练的或者都是奴隶,所以战斗力差.2,这些秦军都饱受秦二世暴政之苦,早就不想为秦朝卖命了,所以军心差.3,主将疏忽大意,章邯在巨鹿准备了3...

    何宁17295746324: 白起和项羽谁带兵打仗更厉害 -
    53103上耿 : 当然是白起,项羽打仗主要靠个人勇猛.白起则是靠智谋.而且白起统帅的可是战国时代 的铁血秦军,是精锐部队.项羽则是他的江东子弟兵.训练不如秦军啊!

    何宁17295746324: 强盛的秦国怎么会这么快灭亡?据说当时决战都没秦军主力? -
    53103上耿 : 那支征南蛮的精锐,按照史料证明:50万主力军的确没有回去,第一点:秦二世征集修陵墓的10万努力和犯人抵挡了陈胜吴广的起义,而非用秦军,这表明国中无主力,第二点:唯一参加平乱的秦主力也不是这只部队,应该是各地调来拼凑的中央军,要不也不会被项羽一战就灭了,然后坑杀(战斗力不高) 始终没分析明白当年赵佗带领的那50万秦主力部队的去处.公元前210年左右,秦灭6国.赵佗领秦主力军50万南下争蛮失利,随即修灵渠,它沟通了漓江.当时在南方的50万可都是秦步兵精锐啊,他们不回去对于后来的决战影响很大啊,但为什么农民

    何宁17295746324: 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什么? -
    53103上耿 :[答案] 巨鹿之战,项羽以破釜沉舟之势俘秦军最后的精锐40万及大秦名将章邯

    热搜:巨鹿之战谁和谁打 \\ 秦军为什么会败给楚军 \\ 历史上真实的巨鹿之战 \\ 项羽巨鹿之战真实人数 \\ 巨鹿之战真实兵力对比 \\ 巨鹿之战是楚汉之争吗 \\ 秦军100万大军去哪了 \\ 秦朝十大精锐部队 \\ 为什么要打巨鹿之战 \\ 涿鹿之战有多可怕 \\ 巨鹿之战是在巨鹿吗 \\ 巨鹿之战章邯为什么败 \\ 秦朝长城军团怎么败了 \\ 巨鹿之战是秦军主力吗 \\ 巨鹿之战是以少胜多吗 \\ 为什么叫巨鹿之战 \\ 巨鹿之战是今天的哪里 \\ 逐鹿之战还是涿鹿之战 \\ 巨鹿之战是谁和谁打的 \\ 秦军有多可怕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