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三段证明了什么观点

  • ...封建文人推崇的孔子的例子,意在证明怎样的观点?
    答: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
  • 《师说》提出的新的“师道”观点是什么?
    答:这种以能者为师的观点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第4段 赞扬李蟠“不拘于时”“能行古道”,说明写作本文的缘由。“不拘于时”的“时”指“耻学于师”“惑而不从师”的社会风气。“古道”指“从师而问”,以“闻道”在先者为师的优良学风。从而总结全文主旨,点明主题。
  • 师说中选择老师的标准,从师的重要性
    答:第一层,把“古之圣人”从师而问和“今之众人”耻学于师相对比,指出是否尊师重道,是圣愚分野的关键所在;第二层,以为子择师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指出“小学而大遗”的谬误;第三层,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作对比,批判当时社会上轻视师道的风气。第3段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
  • 《师说》选自什么啊 ,作者论述了什么的重要性
    答:第三段,文章又转入正面阐述,以当时人们奉为至高无上的大圣人孔子的言行作证,来说明人必有师,人们应该多方面地向别人学习,而老师和学生也只是相对而言的。 最后一小段,简要地说明本文写作的原因是:十七岁的李蟠,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都已学过,他没有被时下的不良风尚所束缚,现在又来我这里求学...
  • 师说中第三段的分论点是什么,第三段与第一段有何内在联系
    答:分论点是 圣人无常师,内在联系是 证明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的观点。这是我自己总结的,不知道对不对,你看着写吧。
  • 作者在文中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说明什么?
    答:②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除了第二段中所列举的一些概括性事例外,作者在第三段又以孔子的言行为例,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孔子在封建时代被尊为“圣人”,有着很高的学问和修养,这样的“圣人”尚且向多人请教,那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了。这样,通过典型的事例和名言进一步证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师说产生背景与...
  • 师说的作者用了哪些方法论证中心论点
    答:第三组是“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对比。2、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除了第二段中所列举的一些概括性事例外,作者在第三段又以孔子的言行为例,说明从师的必要性。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
  • 师说中以孔子为例证明了什么观点
    答:师说中以孔子为例证明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观点,《师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一篇议论文。文章阐说从师求学的道理,讽刺耻于相师的世态,教育了青年,起到转变风气的作用。文中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论述了从师表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
  • 韩愈的《师说》中提到了哪些观点?
    答:三组对比,层层深入,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句是疑问语气,第二句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句子是讽刺语气。这样的对比,准确地表达了思想内容,还表达了一层深过一层的强烈感情,有力地证明了从师的重要性。《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
  • 师说的作品鉴赏
    答:这一观点一反时俗,将贵贱长少排出标准之外,直接指向了士大夫阶层的门第观念,具有在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精神和辩证思想,并为下文针砭时弊张本。第2段第二段以感慨发端,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尽吐不平之气,也指明了文章的现实意义。作者首先慨叹师道不传,指出师道不传的危害,这一层...

  • 网友评论:

    离琛15284823833: 师说第二三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 -
    55139弘倩 :[答案] 第2段 批判不重师道的错误态度和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第3段 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离琛15284823833: 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师说中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哪些进步意
    55139弘倩 : 作者概括而全面地提出教师的职责.强调学而知之,必须从师学习,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掖后学等思想在今天仍有借鉴作用.第三段阐述师道、师生关系,以能者为师,也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比较容易接受,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也很多. 唐代,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普遍存在着从师学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的心理,韩愈针对这些错误观点,提出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作者强调学而知之,学者必有师,能者为师,不耻下问,尊重老师,奖励后学等思想,在今天的教育领域无疑仍有借鉴作用. 做学生的知识不一定不比师父多,师父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只是说学知识有一个先后顺序,所学的术业有擅长与不擅长之分而已.

    离琛15284823833: 韩愈《师说》一文的分论点是? -
    55139弘倩 :[答案] 2.可以把分论点综合起来(节选)(吕其憨) 《师说》一文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即“古之学者必有师”和“圣人无常师”.全文可分两部分,1~3段为第一部分,第4段为第二部分.1~3段又可分两小层,1~2段为一层,第3段为一层,分别提出并论证了...

    离琛15284823833: 谈《师说》《师说》试说说作者的观点在当时有那些进步意义,在今天仍有什么借鉴作用.作者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
    55139弘倩 :[答案] 韩愈作《师说》的时候,有人以为是在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大致是可信的.这年韩愈35岁,刚由洛阳闲居进入国子监,为四门学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但他早已有名.他所提倡和不断实践的古文运动,在那一两年内,正走出少数...

    离琛15284823833: 师说 韩愈 -
    55139弘倩 : 余以为: I.第一段开篇点出了论点然后以作者本身的从师之道阐明论点.第二段主要是从“今之众人”的从师之道使用反面论述,揭露了“师道之不传也久已”的社会现象.第三段以孔子的言行正面论述了论点. II.三组,分别是“圣人”与“愚人”的对比.人们“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与“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两种行为对比.还有“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的对比.作者将两种鲜明的事物作对比,使读者容易清除是非昭然,从而加强论点.

    离琛15284823833: 《师说》的论证方法是什么? -
    55139弘倩 :[答案] 1.下定义、作结论 中国古代散文,尤其是唐以前,不以议论见长.能言善辩如孟子、荀子,也总是在他们的议论文章中运用... 本文第三段,作者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

    离琛15284823833: 师说文章观点是什么 -
    55139弘倩 :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著名议论文,有着卓越的见解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在本篇议论文中,作者运用流利畅达的笔触,通过反复论辩,申明了为师的性质与作用,论述了从师的重要意义与正确原则,批评了当时普遍存在的不重师道的不良习俗.此文是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借此抨击那些自恃门第高贵、不肯从师学习甚至讥笑别人从师的士大夫阶层,有着鲜明的针砭时弊的作用.作者表明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不应因地位贵贱或年龄差别,就不肯虚心学习.文末并以孔子言行作证,申明求师重道是自古已然的做法,时人实不应背弃古道.文章体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也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推动了乐于从师善于学习的社会风气.

    离琛15284823833: 师说的第二段与第三段作者是如何进行对比的 -
    55139弘倩 : 第二段:纵向到横向.先是今昔对比,然后对其子与对自身,,小学与大遗,再到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第三段主要是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引用孔子的话,具有权威性文学性地论证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离琛15284823833: 求学霸给下《师说》知识点,总结的知识点,多谢! -
    55139弘倩 : 全文分4段. 第1段 提出中心论题,并以教师的职能作用总论从师的重要性和择师的标准.开篇第一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句首冠以“古之”二字,既说明古人重视师道,又针对现实,借古非今.“必有”二字,语气极为肯定.然后指出师的职...

    离琛15284823833: 《师说》的论点是什么? -
    55139弘倩 : 师说》的行文开篇立论,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古之学者必有师”,接着阐述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又指出学者存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和从师学习的正确途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

    热搜:师说第三段主要内容 \\ 师说的段意及分论点 \\ 师说第一段分层并归纳 \\ 师说主要表达了什么 \\ 师说论证了什么观点 \\ 师说第三段的结论 \\ 师说第一段中心论点 \\ 师说第一段的论证思路 \\ 师说第三段阐述了什么观点 \\ 师说讲的主要内容 \\ 师说第三段的论点是什么 \\ 师说第一段讲了什么内容 \\ 师说讲了什么 \\ 《师说》说明了什么道理 \\ 师说第四段主要内容 \\ 师说主要内容概括 \\ 不唯师说是谁的观点 \\ 师说的各段分论点 \\ 师说最容易考的题目 \\ 师说讲的是什么道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