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的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 《为人民服务》的写作背景
    答:创作背景:“为人民服务”是适应时代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的道德思想。这句话原本是毛泽东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会上的演讲。张思德生前是中央警备团战士。1933年参加革命,任劳任怨;1944年9月5日,在陕北山中烧炭,炭窑崩塌,因奋力将队友推出窑外,自己被埋而牺牲 。毛泽东在演讲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
  • 现代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例
    答:现代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事例救战友 尝百草当年红军过草地时,由于缺衣少药,许多战友病倒了,张思德原本魁梧的身体也一天天消瘦,但他仍坚持为伤病员背枪,在泥水没踝的荒草滩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 通信营
  • 为人民服务写作背景是什么?
    答: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对敌作战不断取得胜利的同事,各解放区都展开了大生产运动,八路军战士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中烧炭,1944年9月5日因炭窑崩塌而牺牲。9月8日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召开大会,毛泽东同志在追悼会上作了著名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张思德生前是中央...
  • 张思德简介及事迹
    答:"为人民服务"这句话大家相信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的出处是在一个人的追悼会上。这个人就是张思德,作为一名平凡又普通的警卫战士,他的牺牲却让主席肃然起敬,不仅专门为他开了追悼会,还亲自为他写挽联。本来警卫长决定就地掩埋张思德的遗体,也是主席下令连夜将遗体运回,可见张思德在主席心中的重要地位...
  • 为人民服务的人
    答: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就学过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些话至今还记忆犹新。张思德的故事和精神鼓舞了我们这一代人,我们时刻都记着要做张思德那样为人民服务的普通人。 自从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千千万万个像张思德那样的人。全...
  • 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为人民而死比泰山还重,这句话谁说的出自那 ...
    答: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创作背景: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他再一次强调:“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
  • 张思德的精神品质
    答:张思德的精神品质主要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首先,张思德同志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始终坚守这一信念。例如,在长征途中,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承担起最危险、最繁重的任务,为保障战友和群众的安全做出了...
  • 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答:《为人民服务》创作背景 张思德从军11年来,从不在乎自己职务的高低。他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当班长是革命的需要,当战士也是革命的需要。”作为副队长,始终与老百姓一起干活,什么苦活累活他都冲在前面,在窑洞坍塌的最后时刻,他第一时间把战友推出了窑外。他的事迹深切地体现出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
  • 张思德的资料
    答:1944年9月,中央警卫战士张思德在烧木炭时牺牲,毛泽东在追悼会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著名演讲。左为张思德在烧木炭。1943年张思德(左一)带领中央警卫团的战士在烧木炭。张思德的母亲在讲话他一生只留下两张照片。三过草地,三次负伤,当过班长又当兵。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他的追悼会,亲笔写了挽词,并发表了不朽的演说《...
  • 为人民服务主要内容?
    答:一、共产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的宗旨)二、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死的意义)三、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利益坚持好处改正错误的精神。(是非判断)四、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具体做法)五、用开追悼会的方式使整个人民团结在一起。(形成制度)...

  • 网友评论: 热搜:张思德英雄主要事迹 \\ 张思德同志的伟大事迹 \\ 张思德帮助人民的事例 \\ 张思德同志的革命事迹 \\ 张思德同志的光荣事迹 \\ 了解张思德的生平事迹 \\ 张思德同志先进事迹 \\ 张思德事迹简短20字 \\ 张思德同志为人民做过的事 \\ 张思德做过的好事 \\ 张思德为人民做了哪些事 \\ 张思德尝百草的事迹 \\ 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50字 \\ 张思德的英勇事迹 \\ 给张思德颁奖词50字 \\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事例简短 \\ 张思德感人事迹50字 \\ 3个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事例有哪些 \\ 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典型事例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