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秉贵的事例素材

  • 关于敬业的名人事例
    答:1、三尺柜台任驰聘:张秉贵出生于北京,17岁起在德昌厚食品杂货店当店员。他常对人讲:“我们售货员要胸有一团火,温暖顾客心。”他为了苦练售货基本功和全身心投入柜台工作,常年住在集体宿舍,每星期休息时才探家一次,一直到退休,30年来从未打破这个规律。柜台外,他为了把自己的眼变成天平,把...
  • 张秉贵的事迹如何写?
    答:张秉贵以“一团火”的热忱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售货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带动了整个行业服务水平的提升。在他生前,许多外地顾客慕名而来在他的糖果专柜前排起长队,只为亲身感受他的技艺和服务。燕京有八景,张秉贵售货被群众亲切誉为“燕...
  • ...选取了张秉贵同志的哪些素材来表现他的一团火精神?
    答:答案:新闻先通过柜台三件小事写出了张秉贵同志热心为民的服务态度;然后回顾了他辛酸的童年经历和在旧社会的遭遇,点出他热心态度的原因;再通过顾客对张秉贵的温暖回馈,反映出社会环境的和谐美好,继而激励他更热情诚挚地为人民服务;最后用读者对张秉贵精神的赞美和传扬表现出“一团火”精神在延续。文章选材...
  • 以张秉贵写作文
    答:劳模对我来讲是很熟悉的一个词汇,记得小时候思想品德课本中的时传祥让我知道了工作不分贵贱,而张秉贵、李素丽还有其他很多平凡岗位上劳模的事迹告诉我,于平淡中做出不平凡才能做出成绩。 劳模已经从一个称号变成一种精神,是对自己工作由衷的热爱,是对自己职业绝对的忠诚,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在和平年代最好的诠释,...
  • 中考议论文素材:关于“礼貌”的典型论据
    答:“再见 ! ”张秉贵的文明语言、热情服务温暖了一个个的顾客。列宁晚到会场后 ——讲礼貌首先要尊重别人 1921 年 6 月,共产国际第 3 次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列宁逢会必到。一次列宁稍来晚了一会儿,一位代表正在发言,他怕这时走上主席台,又会出现起立和鼓掌的热烈场面,从而打断这位代表的话,于是他悄悄躲在一根柱子...
  • 中国十大劳模人物事迹
    答:中国十大劳模人物事迹: 1、钢铁劳模孟泰:新中国第一代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为鞍钢谱写了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 2、纺织战线旗帜赵梦桃:陕西西北国棉一厂细纱挡车工,刻苦钻研技术,大搞技术革新,脏活累活抢着干,年年出满勤,月月超额完成生产任务。 3、农业劳模申纪兰: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
  • 写古今平凡的伟人的素材
    答:这样的人很多。当代最著名的是雷锋,还有公交售票员李素丽。比他们早的有北京的掏粪工人时传祥,国家主席刘少奇和他握手。王府井百货大楼的售货员张秉贵、张朝和(张秉贵的儿子),他们练成“一抓准”,现在百货大楼前竖立着张秉贵的塑像。世界上任何人只要实现了自身价值,对社会有贡献,都是伟人。
  • 痕迹话题作文素材?
    答:留下素描的是默默无闻中被人们铭记的人。当张秉贵的“一把抓”为人称道时;当李素丽的热情被人赞扬时;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让人感动时,他们已留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笔。他们甘愿在小岗位上工作却不甘愿就此平平无奇,他们在平凡的位子上也放出光芒。当电视中一次次的出现因为救人而牺牲的人时,你也许不...
  • 五一劳动节黑板报素材
    答:张秉贵 50年代到70年代的劳模代表——张秉贵 20世纪70年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以,在这个年代中,能成为全国劳模是非常不容易的,也是非常值得骄傲的。1957年,“一抓准”张秉贵已是北京市的劳动模范了,但1979年国务院授予他的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才是让他这一辈子感到最骄傲的事情。物资匮乏的年代,买什么都要排队,张...
  • 高考议论文素材
    答:求孔子 孟子 屈原 项羽 勾践 荆柯 司马迁 苏武 王昭君 白居易 诸葛亮 陶渊明 李白 杜甫 苏洵父子 范仲淹 沈括 辛弃疾 李清照 文天祥 岳飞 史可法 蒲松龄 孙中山 鲁迅 韩愈 苏轼 于谦 陆游 归有光 汤显祖 有关事迹的素材越多越好就是有关他们的一些小故事(要有意义的),可便于展开议论的···答得好的加附加分...

  • 网友评论: 热搜:张秉贵人物素材摘抄 \\ 张秉贵颁奖词自创 \\ 张秉贵典型事例 \\ 张秉贵作文素材摘抄 \\ 张秉贵的事迹作文素材 \\ 张秉贵的优秀事迹 \\ 张秉贵的事迹50字概括 \\ 张秉贵人物事迹和精神 \\ 张秉贵事例200字 \\ 张秉贵人物事迹200字 \\ 张秉贵的素材100字 \\ 张秉贵人物素材积累 \\ 张秉贵的事迹的触动 \\ 张秉贵的典型事例概括 \\ 张秉贵的事迹100字 \\ 张秉贵人物事迹 \\ 张秉贵素材200字 \\ 全国劳模张秉贵的事迹 \\ 张秉贵的典型事迹和精神品质 \\ 张秉贵人物素材200字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