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燃冰开采最新情况

  • 我国首次在哪个海域发现了可燃冰
    答:借助“发现”号无人潜水器携带的尖端深海激光拉曼光谱探针,科学家们在南海海底1100米左右的两个关键位置发现了自然存在的、直接暴露在地壳之下的“可燃冰”资源。这次发现不仅证实了我国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的新进展,也标志着我国在南海海域首次实现了裸露“可燃冰”的直接观测,为我国的能源战略和深海科学研究...
  • 燃烧的冰开采的难题
    答:我国已经将"可燃冰"的试验性开采纳入了2020年的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出对其潜在价值的高度重视。日本和印度海域的丰富储量已经促使他们积极进行研究和开发,西伯利亚气田的甲烷开采也验证了开采技术的可行性。然而,这种被誉为"未来的能源"的挑战重重,尤其在开采过程中。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与环境条...
  • 可燃冰试采成功的意义
    答:可燃冰试采成功,标志着人类又找到了一种新的能源方式,不仅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接替研发格局带来改变。试采成功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局面,取得了理论、技术、工程和装备的完全自主创新,实现了在这一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历史性跨越。开采...
  • 什么是可燃冰?中国有多少?为什么说它或将缓解能源危机?
    答:9. 可燃冰具有巨大的商业开发价值。在常温常压下,1立方米可燃冰可分解出164立方米天然气和0.8立方米淡水,能量高于普通能源10倍。10. 2013年,日本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可燃冰开采技术的国家。我国也在可燃冰开采方面取得了突破,尤其是在2020年创造了世界纪录。11. 尽管可燃冰开采技术有所进步,但开采依然困...
  • 我国首次在哪一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
    答:尽管存在一定的开采挑战,但总体成本在可控范围内。我国南海海域的可燃冰发现,显示了我国在能源开采技术上的实力和对环保清洁能源的追求,为未来的能源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国的能源储备,也有助于全球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于原文作者。
  • 可燃冰或将打破石油霸权,为什么不大力开采呢?
    答:从目前进展来看,要开釆可燃冰依然面临很大挑战,技术远没有成熟、对环境有没有影响也没有可靠结论,所以可燃冰还不能算是一种可采资源。应该是暂时的在当前的能源获取成本下,不太适合开采,毕竟是在深海里操作。但是不可否认的,这是人类在不断探索新的能源,未雨绸缪吧。真到能源枯竭,成本上涨到...
  • 可燃冰现在利用了吗?
    答: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可燃冰”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迄今,“可燃冰”的开采方法主要有热激化法、减压法和注入剂法三种。开采的最大难点是保证井底稳定,使甲烷气不泄漏、不引发温室效应。针对这些问题,日本提出了“分子控制”开采方案。“可燃冰”气藏的最终确定必须通过钻探,其难度比常规海上油气...
  • 在中国海域有可燃冰存在吗
    答:2013年在我国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物矿藏,2015年神狐海域再次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而且矿藏分布广、厚度大、饱和度高,为我国可燃冰试开采提供了重要参考靶区。2015年,我国利用自主研发的4500米级“海马”号无人遥控潜水器首次在珠江口盆地西部海域发现了可燃冰活动的标志——活动“冷泉...
  • 可燃冰开采难度在哪
    答:1、可燃冰又被称为固体瓦斯,它在2017年的时候被正式批准为新矿种,它的资源密度非常的高,并且也具有非常高的资源价值。但是可燃冰的开采难度是比较高的,这主要是因为可燃冰是在低温高压的情况下形成的,开采它的时候它的形态会非常容易就改变,有可能还没有开采到可燃冰,它就已经先变成气态了。2、...
  • 可燃冰我国能开采吗
    答:还不能。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实现了开采,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实验性开采,没有商业产业化。仅仅是今年三月份才开采的 新闻如下 日本经产省3月12日宣布,日本12日成功地在爱知县渥美半岛以南70公里、水深1000米处海底开采出可燃冰并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本次实验性开采是...

  • 网友评论:

    颛费19649046867: 作为21世纪新型能源,现在可燃冰开采成功了吗? -
    25894仇振 : 不过,可燃冰很难以固态形式从海洋中被开采出来,因为大气中的温度远高于海底,压力远低于海底,所以开采海洋中的可燃冰十分有难度.但鉴于可燃冰的各种优点,目前各国正在研发相应的开采技术,一般采用注热与降压方法.在这方面,我国率先实现了可燃冰的连续试开采,这能为未来的大规模开采奠定基础,所以意义重大.

    颛费19649046867: 中国可燃冰试采60天都取得了什么成就? -
    25894仇振 : 中国可燃冰试采3月28日第一口试开采井开钻,5月10日下午14时52分点火成功,从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气水合物矿藏开采出天然气.截止7月9日14时52分,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连续试气点火2个月共60天,累计产气量超...

    颛费19649046867: 我国可燃冰开采成功,最近央视上说: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释 -
    25894仇振 : 还不能.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实现了开采,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实验性开采,没有商业产业化.仅仅是今年三月份才开采的 新闻如下 日本经产省3月12日宣布,日本12日成功地在爱知县渥美半岛以南70公里、水深1000米处海底开采出可燃冰并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 本次实验性开采是由日本“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物资源”利用可在深海区进行地底深度钻探的“地球号”探查船进行的.试验通过深海钻探设备在水深1000米处海底钻探330米,达到可燃冰层后,利用把可燃冰混合物中的水分抽出的方法降低压力,使水和甲烷分离,然后成功提出了甲烷气.

    颛费19649046867: 如何评价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开采成功 -
    25894仇振 : 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开采成功,这是一次战略性的突破,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在海底钻探获得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也意味着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正式跻身国际水合物勘探的先进行列.这一新发现,填补了我国海域可视水合物的空白,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海域水合物的赋存类型,是继2007年钻探航次后发现的新的水合物赋存类型,具有重大勘探实践意义和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是我国海域水合物资源调查勘探一个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颛费19649046867: 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 -
    25894仇振 : 我国陆域可燃冰开采技术获得突破.可燃冰所含有机碳资源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量的两倍,分布于深海沉积物和陆域永久冻土中,污染远小于煤、石油、天然气,但能量高. 天然气水合物常见于深海沉积物或陆上永久冻土中...

    颛费19649046867: 开采的可燃冰到底什么时候能用在汽车上? -
    25894仇振 : 据了解,世界可燃冰碳含量估计值是当前已探明所有化石燃料中碳含量总和的2倍,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中国可燃冰资源储量为800多亿吨油当量,相当于我国常规天然气资源量的2倍.如此惊人的能量让大家看到了一个新...

    颛费19649046867: 据报道,我国已在南海某海域试采可燃冰获得成功,可燃冰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主要是由甲烷(CH4)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 -
    25894仇振 :[答案] (1)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故填:3:1;(2)由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 点燃 . 2CO2,CH4+2O2 点燃 . CO2+2H2O可知:2CO~O2、2CH4~4O2.已...

    颛费19649046867: 可燃冰是如何形成的? -
    25894仇振 : 据报道,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5月18日宣布,我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这也标志着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据了解目前人类已探明的可燃冰主要分布在...

    颛费19649046867: 可燃冰现在开采了么?
    25894仇振 : 因为可燃冰处在高压的深海,开采存在技术以及环境难题,另外可燃冰的利用也并非成熟,我们只是知道它是一种能源,何况现在并未出现什么能源危机,可燃冰的大范围应用还需要时间,现阶段应该处于实验开采阶段

    颛费19649046867: 中国可燃冰试采成功意味着什么? -
    25894仇振 :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主体分子(水)和客体分子(甲烷、乙烷等烃类气体,及氮气、二氧化碳等非烃类气体分子)在低温(-10℃~+28℃)、高压(1~9MPa)条...

    热搜:可燃冰多少钱一公斤 \\ 中国可燃冰最新消息 \\ 中国可燃冰多少亿吨 \\ 中国可燃冰的进展情况 \\ 可燃冰储量排名前十 \\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情况 \\ 2020中国开采可燃冰 \\ 可燃冰最新进展 \\ 中国可燃冰开采的常识 \\ 可燃冰储量排名 \\ 可燃冰的开采现状 \\ 我国铀矿最新储量 \\ 可燃冰汽车最新消息 \\ 中国可燃冰技术大全 \\ 中国可燃冰分布情况 \\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 \\ 我国可燃冰开发现状 \\ 中国可燃冰储量排名 \\ 南海可燃冰最新开采消息 \\ 可燃冰的利用现状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