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燃冰开采现状

  • 中国的可燃冰有经济开采价值吗
    答:中国的可燃冰开发技术尚处于初级阶段。全球范围内,可燃冰的开采都是一项挑战。首先,由于其不稳定性,难以实现集中和有效开采。然而,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应持发展视角来看待问题。今日的难题,未必意味着未来无法解决。我们应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例如,像苏联和俄罗斯这样依赖石油出口的国家,其成本...
  • 海底可燃冰可燃冰在中国的状况
    答:天然气水合物的上游勘探开采技术与常规油气类似,而其下游的天然气运输和使用技术也较为成熟,这为我国开发这种新能源提供了便利。加强对其调查评价,不仅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是保障我国经济安全、优化能源结构、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途径。我国在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上已经取...
  • 中国可燃冰为什么停止开采了可燃冰是可再生能源吗
    答:1、可燃冰属于不可再生能源。2、可再生能源指的是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以及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属于清洁能源,它们在自然界中可以循环再生,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需要人力参与便会自动再生;而可燃冰是一种自然存在的微观结构为笼型的化合物,会开采完,所以属于不可再生能源。3、...
  • 可燃冰为什么没有被广泛使用
    答:可燃冰一般形成于低温的环境,自然界中,可燃冰往往分布于水深大于300米以上的海底沉积物,或寒冷的陆地永久冻土带。可燃冰开采难度,在于当我们开采可燃冰时,它的形态容易发生改变,可能我们可燃冰还没到手,便从固态成了气态,也就是甲烷。
  • 我国可燃冰开采工作目前进入到什么阶段?
    答:在人类日益被能源所困的今天,可燃冰的成功试采自然备受关注。我国成功地试采可燃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持续稳定气流的国家后,备受称赞和质疑。有人说可燃冰开采没那么容易,环境保护通过了,投了问号。在试采前,中国地质调查局对10多条航线进行了环境标准调查,获得了海洋地质、海洋生物、...
  • 我国可燃冰储量居世界第一,为什么不大力开采呢?是技术难题吗?_百度...
    答:就是因为一旦开采了之后,可能会改变周围的一些环境,是有可能让周边受到压强的影响;现在确实是存在技术难题的。
  • 可燃冰或将打破石油霸权,为什么不大力开采呢?
    答:也没有肯定答案。在要开采可燃冰之前,需要解决开采技术问题,需要回答开采会不会产生环境灾害。没有成熟技术,不能确定它的开采对环境没有什么影响,它就无法也不能开采。从目前进展来看,要开釆可燃冰依然面临很大挑战,技术远没有成熟、对环境有没有影响也没有可靠结论,所以可燃冰还不能算是一种可采...
  • 南海可燃冰开采面临的问题
    答:南海可燃冰开采面临的问题如下。1、可燃冰可采还面临高昂成本问题。2、可燃冰可采还面临高昂成本问题。
  • 前几年大火的可燃冰,现在被开发成了什么样了?
    答:可燃冰的开采一直被视作解决世界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综述了可燃冰开采方法及研究现状,从基本原理、室内试验、数值模拟三个方面对每种开采方法进行系统概括,其中,降压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性价比较高的方法。另外,固态流化开采技术由于对我国南海海域深海可燃冰开采具有借鉴价值,因而也成为当前我国可燃冰开采研究的...
  • 我国可燃冰开采取得新进展,可燃冰会枯竭吗?
    答:现在我们国家也一直在开采可燃冰,但是由于都在地底下,那么有人就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想法,那开采可燃冰会不会对我们的地质产生影响啊,另外是在海里面开采,会不会引发海啸啊之类的自然灾害,那我们有关部门也回应了说,在工作开始前就已经确保环境安全、生产安全是第一要务。此次试采 一方面呢,采用全新...

  • 网友评论:

    和胞18133373931: 作为21世纪新型能源,现在可燃冰开采成功了吗? -
    14189益珠 : 不过,可燃冰很难以固态形式从海洋中被开采出来,因为大气中的温度远高于海底,压力远低于海底,所以开采海洋中的可燃冰十分有难度.但鉴于可燃冰的各种优点,目前各国正在研发相应的开采技术,一般采用注热与降压方法.在这方面,我国率先实现了可燃冰的连续试开采,这能为未来的大规模开采奠定基础,所以意义重大.

    和胞18133373931: 我国可燃冰开采成功,最近央视上说:1立方米“可燃冰”就可以分解释 -
    14189益珠 : 还不能.目前全世界只有日本实现了开采,虽然还只是停留在实验性开采,没有商业产业化.仅仅是今年三月份才开采的 新闻如下 日本经产省3月12日宣布,日本12日成功地在爱知县渥美半岛以南70公里、水深1000米处海底开采出可燃冰并提取出甲烷,成为世界上首个掌握海底可燃冰采掘技术的国家. 本次实验性开采是由日本“石油天然气及金属矿物资源”利用可在深海区进行地底深度钻探的“地球号”探查船进行的.试验通过深海钻探设备在水深1000米处海底钻探330米,达到可燃冰层后,利用把可燃冰混合物中的水分抽出的方法降低压力,使水和甲烷分离,然后成功提出了甲烷气.

    和胞18133373931: 可燃冰为何难开采? -
    14189益珠 : 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20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

    和胞18133373931: 大学物理论文1500字可燃冰 -
    14189益珠 :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

    和胞18133373931: ...稳定性较差,大规模开采时,稍有不慎,海底沉积物会失去稳定,可能引发海底塌方,甚至导致海啸B.可燃冰是高效、资源量大的优质能源,开采可燃冰对... -
    14189益珠 :[答案] (1)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1*4)=3:1.故填:3:1;(2)由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 点燃 . 2CO2,CH4+2O2 点燃 . CO2+2H2O可知:2CO~O2、2CH4~4O2.已...

    和胞18133373931: 可燃冰现在开采了么?
    14189益珠 : 因为可燃冰处在高压的深海,开采存在技术以及环境难题,另外可燃冰的利用也并非成熟,我们只是知道它是一种能源,何况现在并未出现什么能源危机,可燃冰的大范围应用还需要时间,现阶段应该处于实验开采阶段

    和胞18133373931: 目前是否挖掘"可燃冰" -
    14189益珠 :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一99 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其为“21世纪能源”或“未来能源”.但人类要开采埋藏于深海的可燃冰,尚面临着许多新问题.有学者认为,在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万面,甲烷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要大10一20倍.而可燃冰矿藏哪怕受到最小的破坏,都足以导致甲烷气体的大量泄漏.另外,陆缘海边的可燃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一旦出了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等灾害.由此可见,可燃冰在作为未来新能源的同时,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需要小心对待.

    和胞18133373931: 2017年5月,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获得成功.我国可燃冰的总资源是常规天然气、页岩气资源总和的两倍,它与天然气、石油一样,... -
    14189益珠 :[答案]页岩气、天然气、石油随着使用不断减少,短时间内从自然界得不到补充,因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可燃冰在燃烧时,内部的化学能转化成内能. 故答案为:不可再生;内.

    和胞18133373931: 可燃冰难开采吗? -
    14189益珠 : 可燃冰开采难度较大,开采涉及到很多技术领域 开采方案主要有三种.第一是热解法.利用“可燃冰”在加温时分解的特性,使其由固态分解出甲烷蒸汽.但此方法难处在于不好收集.海底的多孔介质不是集中为“一片”,也不是一大块岩石,...

    和胞18133373931: 开采可燃冰目前的主要技术瓶颈在哪? -
    14189益珠 : 可燃冰性质不稳定,在常温常压下分解,且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高20倍,一旦海底的矿藏收到破坏,很可能导致大量甲烷泄漏,海啸,温室效应加剧等不可控的后果,所以目前仍在试验阶段.开采常用的方法有:加热法、减压法、添加化学试剂法、二氧化碳法和综合法.参考文献:张颖异,李运刚.新型洁净能源可燃冰的研究发展[J].资源与产业,2011,13(3):50-55 记得采纳啊

    热搜:可燃冰多少钱一公斤 \\ 可燃冰开采最新消息 \\ 中国可燃冰多少亿吨 \\ 开采可燃冰的弊端 \\ 十大可燃冰储量排名 \\ 美国为何不开采可燃冰 \\ 中国可燃冰开发现状 \\ 中国为啥不开采页岩气 \\ 可燃冰为啥最近不提了 \\ 可燃冰的开发利用情况 \\ 我国煤炭的现状 \\ 可燃冰的发展现状 \\ 中国可燃冰的进展情况 \\ 我国铀矿最新储量 \\ 世界各国可燃冰储量排名 \\ 中国可燃冰开采的常识 \\ 可燃冰最新消息 \\ 真实的可燃冰现状 \\ 可燃冰多少钱一升 \\ 可燃冰为什么难开采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