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失真又叫底部失真

  • 底部失真又叫什么
    答:所谓的三极管底部失真,指的是截止失真。在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簇中,曲线簇与横轴之间的狭窄区,就是截止区。当交流信号波形进入截止区,波谷底部被削掉一部分。因为截止区在特性曲线的底部,而信号波形的负半波也是波形的谷底。因为,三极管底部失真说的就是截止失真。
  • 什么叫失真?失真分为哪几类?
    答:NPN型:如果波形顶部失真(变平),则属于截止失真。底部失真代表饱和失真。PNP型:顶部失真代表饱和失真,底部失真是截止失真。按波形失真的不同情况,可分为幅度失真、频率失真、相位失真三种。对幅度不同的信号放大量不同称为幅度失真。对频率不同的信号放大量不同称为频率失真。对频率不同的信号,经...
  • 为什么晶体管放大电路的截止失真是底部失真?
    答: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设置较低时,由于输入信号的叠加有可能使叠加后的波形一部分进入截止区,这样就会出现截止失真。NPN型三极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截止失真的表现是输出电压的顶部出现削波,PNP型三极管的共射放大电路的截止失真是底部失真。晶体管因Q点过高,出现饱和失真。当Q点过高时,虽然基极动态电流为不...
  • 共射极放大器的截止失真有什么特征?
    答:由晶体管截止造成的失真,称为截止失真。当Q点过低时,在输入信号负半周靠近峰值的某段时间内,晶体管b-e间电压总量小于其开启电压,此时,晶体管截止,因此,基极电流将产生底部失真,即截止失真。用图解法分析,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设置较低时,由于输入信号的叠加有可能使叠加后的波形一部分进入截止区...
  • 截止失真产生的原因
    答:当基极输入的正弦电压的负半周靠近峰值的某段时间内,晶体管b-e间电压总量小于其开启电压,此时,晶体管截止,因此,基极电流将产生底部失真,即截止失真。2、输入信号的幅度太大,当输入信号的幅度太大时,晶体管可能会进入截止区,导致集电极输出电压的正半周被削平,从而产生截止失真。
  • 什么是波形失真?
    答:最简单的就是看波形。NPN型:如果波形顶部失真(变平),则属于截止失真。底部失真代表饱和失真。PNP型:顶部失真代表饱和失真,底部失真是截止失真。截止失真说明Ib太小,你可以通过减少Rb来增大Ib。如果是饱和失真,说明Ib(Ic)太大,必须用增大Rb来减少失真。后面两点,对于NPN还是PNP都是适用的。波形...
  • 什么是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如何避免?
    答:饱和失真指放大电路在动态情况下,工作点已有一部分进入饱和区而引起的失真。截止失真指放大电路在动态情况下,工作点已有一部分进入截止区而引起的失真。三极管的输出和输入正好是反过来的,即负极性输出。假设输入的是正弦波,静态工作点正好合适,即VQ=Vp-p/2(静态工作点电压是正弦波电压峰峰值的一半),...
  • 放大电路中什么是截止失真?
    答:对于NPN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饱和失真就是输入信号的正半波超过了三极管的放大能力,造成失真,对应的输出波形就是输出波形底部失真,即输出时三极管进入饱和区,Q设置过高。因为饱和失真是输出端失真所以解决饱和失真的方法就是调低静态工作电流Ib(增大Rb),减小Rc,减小β。反之,当输入的波形是负半周时,...
  • 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会产生什么失真?
    答:静态工作点偏高)或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偏低);当Q点过低时,在输入信号负半周靠近峰值的某段时间内,晶体管b-e间电压总量小于其开启电压,此时,晶体管截止,因此,基极电流将产生底部失真,即截止失真;三极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即Q点过低,所以此时产生的失真是截止失真。
  • PNP型三极管电路中交流失真,怎样判断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
    答:就是截止失真。对于NPN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饱和失真就是输入信号的正半波超过了三极管的放大能力,造成失真,对应的输出波形就是输出波形底部失真,即输出时三极管进入饱和区,Q设置过高。因为饱和失真是输出端失真所以解决饱和失真的方法就是调低静态工作电流Ib(增大Rb),减小Rc,减小β。

  • 网友评论:

    钮翠17866001155: PNP型三极管电路中交流失真,怎样判断是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 -
    44861从钓 : 最简单的就是看波形. NPN型:如果波形顶部失真(变平),则属于截止失真.底部失真代表饱和失真. PNP型:顶部失真代表饱和失真,底部失真是截止失真. 截止失真说明Ib太小,你可以通过减少Rb来增大Ib. 如果是饱和失真,说明Ib(Ic)太大,必须用增大Rb来减少失真. 后面两点,对于NPN还是PNP都是适用的.

    钮翠17866001155: 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可采取哪些措施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可采取哪些措施 -
    44861从钓 : 这两种波形失真都属于非线性失真的范畴,解决的思路就是调剂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使其尽可能工作在线性范围.输出电压波形底部失真属于截止失真,1般是由于3极管静态工作点设置太低而至.可适当增大下拉电阻的阻值或适当下降上拉电阻的阻值.输出电压波形顶部失真属于饱和失真,1般是由于3极管静态工作点设置较高而至.可适当下降下拉电阻的阻值或适当增加上拉电阻的阻值.

    钮翠17866001155: 共发射极电路的失真类型,求大神帮忙 -
    44861从钓 : 这和题目答案和书上说的都是对的. NPN管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输出波形上半周出现平顶,说明输入的信号负半周电压较低,当输入负信号时,集电极电压就会上升,如果集电极电压上升到与电源电压相近时,负信号仍然继续减小,那输出...

    钮翠17866001155: 如果振荡电路的输出波形同时出现了顶部失真和底部失真,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
    44861从钓 : 放大倍数太大,适当减小增益或者加大供电电压.

    钮翠17866001155: 三极管的输出电压波形为正弦波时同时出现顶部失真和底部失真,这是怎么回事呢 -
    44861从钓 : 波形失真是放大电路输出波形不能复现输人波形,即波形走了样.放大电路产生波形失真的原因很多,例如静态工作点选择不当、环境温度改变、晶体管老化、电源电压不稳等均会引起输出波形失真. 为避免放大电路输出波形出现失真,除选取...

    钮翠17866001155: 在基本共射放大电路中,当输入中频小信号时,输出电压出现了底部削平的失真,这种失真是
    44861从钓 : 因为共射放大是反相放大器,所以输出电压底部失真对应就是输入电压的顶部所引起的失真,而输入电压的顶部就是“正电压过大”,对于NPN管来说,输入正电压将使电流增大,若因此而引起失真,一定是饱和失真; 而若放大管是PNP型,输入正电压将使电流减小,若因此而起失真,一定是截止失真. 所以,要判断饱和失真或是截止失真,要有三个条件: 1、波形:输出电压的顶部或底部失真? 2、组态:共射(反相放大)、或共基(同相放大)?或共集(同相放大)? 3、NPN管或PNP管?在前面1与2相同的情况下会得出不同的结果.

    钮翠17866001155: 非线性失真 -
    44861从钓 : 是截止失真 在输入信号为正弦波时; 饱和失真;通过示波器在输出端观察,会出现顶部削平的波形,一般原因通常都是,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太高,需要调节三极管基极降低下拉电阻的阻值,或增大上拉电阻的阻值. 截止失真;通过示波器在输出端观察,会出现底部削平的波形,一般原因通常都是,静态工作点设置的太低,需要调节三极管基极增大下拉电阻的阻值,或降低上拉电阻的阻值.

    钮翠17866001155: 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中 加大输出信号时波形会出现哪几种失真?(模拟电子)急!!! -
    44861从钓 : 饱和失真,就是信号顶部被削平了;截止失真,信号底部被削平了;双峰失真,顶部和底部都削平了,信号过大

    钮翠17866001155: 饱和失真是什么意思? -
    44861从钓 : 三极管放大电路中,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将会产生截止失真,工作点设置过高会产生饱和失真.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设置较低时,由于输入信号的叠加有可能使叠加后的波形一部分进入截止区,这样就会出...

    钮翠17866001155: 放大器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44861从钓 : 饱和失真:静态工作点过大,在信号正半周进入了输出特性曲线的饱和区.方法是提高工作电压、适当调小静态工作点,输入信号幅度. 截止失真:静态工作点过低,信号负半周进入了输出特性曲线的截止区.方法是提高静态工作点、适当减小输入信号幅度. 交越失真:又称小信号失真,在输入信号幅度很小时,进入了输入特性的弯曲段,是乙类推挽功放电路中静态电流过小所致.方法是适当提高静态电流.小功率放大器静态电流在2-4mA(如收音机功放),大功率功放可选十多mA.

    热搜:截止失真的波形图 \\ 顶部失真解决方法 \\ 饱和失真与截止失真图 \\ 底部失真都是饱和失真 \\ 饱和失真和放大失真 \\ 减小rb能消除什么失真 \\ 双向失真波形图 \\ 大信号失真的消除方法 \\ 顶部失真是饱和失真吗 \\ 减小rb可以消除截止失真吗 \\ 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波形 \\ 顶部失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 交越失真是一种截止失真吗 \\ 共射放大电路底部失真 \\ 截止失真为什么是顶部失真 \\ 截止失真都是削顶是吗 \\ 输出电压出现顶部失真 \\ 三极管底部失真电路图 \\ 顶部失真和饱和失真 \\ 判断截止失真和饱和失真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