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己及人的事例素材

  • 初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人教版)带答案
    答:圣人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己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唐代韩愈在《原毁》中说:“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强调做人要严于律己,...
  • 值得背诵的句子。积累写作素材
    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解读]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饥寒是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耻辱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把它强加给别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
  • 高考语文作文古文中的名言名句素材
    答: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从自己的利与害想到对别人的利与害,多替别人着想,这是终生应该奉行的原则。欲:想,希望。勿(wù):不要。施:加,给。 高考语文作文古文中名言名句(二)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解读]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却恰好相反。成人之美...
  • 写作文如何介绍自己的素材
    答:中国人实现了自己的航天梦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 请以我的梦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2.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孟子曾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句话寄托了孟子对美好社会的向往之情。 它道出了一个社会应有的推己及人的道德...
  • 作文素材
    答:释鹿得人(理解就是推己及人)鲁国国君孟孙带随从进山打猎,臣子秦西巴跟随左右。打猎途中,孟孙活捉了一只可爱的小鹿,他非常高兴,下令让秦西巴先把小鹿送回宫中,以供日后玩赏。 秦西巴在回宫的路上,突然发现一只大鹿紧跟在后,不停地哀号。那只大鹿一号叫,小鹿便应和,叫声十分凄惨。秦西巴明白了,这是一对...
  • 因材施教议论文
    答:颜渊是孔门弟子中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自汉代起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便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即视、听、言、行都要合乎礼的规范;仲弓对人谦恭不够,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樊迟较鲁钝,孔子对他...
  • 爱读书的故事(古人爱读书的故事)
    答:它使我领悟了要容许不同声音的存在,推己及人,才能获得友谊。是经典让我重新快乐!在我竞选失败悲观失意时,王勃“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豪言壮语激励了我,它让我懂得了一时的挫折挡不住我前进的脚步。是经典让我不断坚强。青春时代,我们开始规划人生,而经典正是我们精神的良师;...
  • 求一篇以承受为题的800字作文
    答:推己及人,以情动人。思维敏捷开阔,关注社会生活,富有时代责任感。感情真挚美好,弘扬真善美,摈弃假恶丑。材料新颖简洁,语言清新畅美,文采飞扬,文思动人。书写整洁秀美,卷面美观大方。七、补偿训练1.想一想那些课本素材可作为本次作文的写作材料。 【苏轼】1、苏东坡屡遭贬谪,物质匮乏,精神萧索,可谓伤痕累累,但官场...
  • 水浒传名著读后感700字5篇
    答:将自己的思想推己及人。可是,人各有志,一百单八条好汉,岂是人人都愿意加官进爵?有所觉悟的人,都认为当时的官场氛围,实在是乌烟瘴气,是非纠缠。即使想要明哲保身,亦非常困难。故有公孙胜,李俊,燕青,鲁达,武松等辈,自奔去处,远离是非。就个人而言,的确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远离尔虞我诈,自在快活而去,有个...
  • “温暖”为题的作文(开头的一段)急!!帮忙啊!!!
    答:——看来,作者是由自己感受的温暖去反省自己,推己及人,每个人都需要温暖,当我们感受到温暖的时候,是否给了别人温暖呢?这样的反省就使文章具有高人一筹的力度。 请大家好好地品味这篇文章的写法。为了突出题目“温暖”,大家可以在文中数一数一共多少次扣住这个词去写呢?这样主题是不是很突出了呢? (二)...

  • 网友评论:

    程贞18174598102: 关于“推己及人”的典型例子有哪些 -
    43775离钢 : 推己及人---是褒义词.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推己及 【拼音】:tuī jǐ jí rén 【解释】: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 【出处】:《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示例】: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就能够搞好团结. 【近义词】:以己度人、设身处地 【反义词】:诿过于人 【语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穿着温暖的狐皮袍子站在窗前欣赏雪景.他觉得景致十分美丽,高兴地对晏子说天气很温和.晏子直截了当地说:“古时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还想到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还想到别人在挨冻,经常推己及人,这样国家才会兴旺.”

    程贞18174598102: 推己及人的小故事(急!!!!!!!!!!) -
    43775离钢 : 历史小故事:推己及人春秋时,有年冬天,齐国下大雪,连着三天三夜还没停.齐景公披件狐腋皮袍,坐在厅堂欣赏雪景,觉得景致新奇,心中盼望再多下几天,则更漂亮.晏子走近,若有所思的望着翩翩下降的白絮.景公说:「下了三天...

    程贞18174598102: 推己及人成语故事,我今天作业要用 -
    43775离钢 :[答案] 推己及人 发音 tuī jǐ jí rén 释义 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出处 《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示例 同学之间要做到将心比心,,就能够搞好团结.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设...

    程贞18174598102: 给个关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个论据最好各举两个……再线等回答…… -
    43775离钢 :[答案]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 正因为这是很高很难做到的要求,所以我们目前的社会总是在反复提倡「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

    程贞18174598102: 求推己及人或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事例如题 -
    43775离钢 :[答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

    程贞18174598102: 求推己及人或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事例 -
    43775离钢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颜渊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

    程贞18174598102: 古代伟人推己及人的行为 -
    43775离钢 : 比如说百里奚在秦穆公见到自己以后觉得自己太老就跟秦穆公说了一番很有道理的话而使得秦穆公很佩服他要委任百里奚最大的官百里奚却推荐了与自己关系很好而且更加贤能的骞叔来担任这个官

    程贞18174598102: 成语故事推己及人 -
    43775离钢 : 推己及人 【拼音】:tuī jǐ jí rén 【释义】: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出处】:《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朱熹集注:“推己及物.” 【近义词】:以己度人,设身处地 【反义词】: 诿过于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齐景公穿着温暖的狐皮袍子站在窗前欣赏雪景.他觉得景致十分美丽,高兴地对晏子说天气很温和.晏子直截了当地说:“古时贤明的君主自己吃饱了还想到别人在挨饿,自己穿暖了还想到别人在挨冻,经常推己及人,这样国家才会兴旺.”

    程贞18174598102: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短文 -
    43775离钢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就像一块磁铁,吸引思想相近、志同道合的,排斥其他不同类的.如果你想结交仁慈、慷慨的人,自己也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种什么因,收什么果.你所有的思想,最后都会回到...

    程贞18174598102: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为话题写作文 -
    43775离钢 : 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说了一句老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

    热搜:推己及人当今名人事例 \\ 知人与自知的事例素材 \\ 国家推己及人的事例 \\ 现代推己及人的事例 \\ 推己及人的名人素材 \\ 人与己话题作文素材 \\ 推己及人的精短事例 \\ 推己及人作文素材 \\ 以推己及人为主题的议论文 \\ 推己及人的事例素材剪短 \\ 推己及人的生活事例 \\ 推己及人的人物和事例 \\ 己与人的关系的事例 \\ 推己及人的作文素材 \\ 己欲立而立人名人事例 \\ 舍己为人的事例十篇 \\ 推己及人的身边的例子 \\ 进退的事例素材 \\ 敢为人先精神的事例 \\ 关于推己及人的事例素材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