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答: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延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开辟的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配合对日军形成战略夹击的战略格局,而中国共产党中央所在地是延安。所以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
  •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哪里
    答:延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 什么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答:延安。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延安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人文始祖黄帝曾居住在这一带。
  •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哪里
    答:延安。根据查询新浪新闻网显示,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在延安。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共产党就是在那里指挥全国抗战的,所以被称为总后方。
  • ...根据地有哪些?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哪里?
    答: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八路军有太行山,晋察冀,吕梁,山东,热河,河南也有八路军,新四军总部皖南泾县云岭地区。新四军分布皖南,浙江,江苏,河南,上海,河南等广大地区
  • 延安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答:2. 延安作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因中共中央在此指挥全国抗战而闻名。在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中共中央的指挥中枢,也是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3.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不仅是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
  • 为什么把延安称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答: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共产党就是在那里指挥全国抗战的,所以被称为总后方。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
  • 革命圣地延安简介
    答: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共产党就是在那里指挥全国抗战的,所以被称为总后方。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
  •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答:C延安 有资料为证:1937年1月,中共中央进驻延安,从此,延安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指挥中心和战略总后方。党中央进驻延安后,凤凰山麓成为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的第一个驻地。
  • 延安为什么被称为敌后战场总后方?
    答:延安: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共中央所在地在延安,共产党就是在那里指挥全国抗战的,所以被称为总后方 延安对中国革命的胜利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就中国革命胜利的希望是中国的之路明灯

  • 网友评论:

    俞宜19245149002: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 ] -
    68458戚邱 :[选项] A. 北平 B. 延安 C. 南京 D. 瑞金

    俞宜19245149002: 抗战期间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 ] A.瑞金B.广州C.延安D.重 -
    68458戚邱 : C

    俞宜19245149002: 1937年12月,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它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___.(判断对错) -
    68458戚邱 :[答案] 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它是国民政府的陪都.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所以*.

    热搜:战略游戏 \\ 抗日战争敌后三大战场 \\ 四川在全国的战略地位 \\ 抗日第一个胜利的战役 \\ 在战略防御阶段的战役 \\ 四川是中国的战略后方 \\ 中国正面战场四大战役 \\ 战略指挥部队包括什么 \\ 1940年华北大规模战役 \\ 二战最著名的四大战役 \\ 抗日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 抗日敌后战场开辟时间 \\ 战略大后方是哪个省 \\ 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战场 \\ 战略防御阶段四大战役 \\ 1940年华北发动什么战役 \\ 抗战中两个战场的关系 \\ 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的战役 \\ 战略一词原意是指挥军 \\ 大后方比喻什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