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外交往的史实

  • 古代中日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历史题
    答:1、雪舟画圣——明代中日绘画的交流 1463年,雪舟接受了与明朝通商贸易而致富的大名(诸侯)大内氏的邀请,前往他的领地本州西部的周防国(今山口县)。他在周防创办了画室云谷轩,从事绘画创作,声名逐渐传扬四方。1468年5月,雪舟一行到达北京。他除了参加遣明使团的一些礼仪性活动外,主要是访师会友,...
  • 中国历朝历代对外开放历史
    答:(1)主要史实:①南宋时海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②元时,来自亚洲和东欧、非洲海岸的商队和使节、络绎不绝。③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中国,居住十几年。(2)特点;①海外贸易是这一时期对外关系的主要内容。②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大到非洲国家。(1)原因:①指南针的发明和...
  • 西汉 唐朝 明朝,对外开放的一例重大史实?
    答:在当时的中国对外交往中,中国作为当时的领先者,除了物品的大量输出,事实上更重要的输出是在科技上的,其中显然以三大发明的西传最具有代表性,对世界发展的推动作用也最大,几乎改变了当时整个西方世界的面貌.明朝初期郑和下西洋远达东非.红海,但中后期逐渐闭关,明中后期由于东南沿海倭寇不断骚扰中国,渐渐...
  • 古代时,中朝两国有什么友好交往的史实吗
    答:朝鲜迎接宗主国大清国官员的迎恩门 朝鲜国向宗主国中国每年进贡的金元宝,这也是朝中友好的见证,不友好为什么向中国进贡这么珍贵的东西,每年赠送那么多的美女。
  • 明朝永宣之治:明朝内政外交最多变的时期
    答:明朝永宣之治:明朝内政外交最多变的时期。明永宣年间又称永宣,是永宣与史结合的时期。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平群英会,将元朝残余势力驱逐出长城以北,统一全国。然后到了明朝,经过洪武、文健、永乐两代半人,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开创了三十三年的盛世局面。你知道永宣年间的政治是什么样的吗?...
  • ...元、明三朝,我国与其他国家有哪些友好往来的史实呢?
    答:中国古代对外关系史的几个问题 一、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三个时期 在古代,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是逐渐发展的。先是从周围的邻国开始,如朝鲜、日本、东南亚,以后逐渐扩展到印度、波斯、阿拉伯,最后到欧洲、东非和北非。我国封建社会对外经济文化往来,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秦汉时期。这一时期...
  • 简析明朝的对外政策
    答:1、明初严禁政策 朱元璋确立的对外政策有两大基本原则:一是努力营造以“厚往薄来”为特征的朝贡贸易体制下的睦邻友好关系,二是严禁中外商民自由贸易。2、永乐短暂对外开放时期 永、宣时期的郑和下西洋,建立南洋及印度洋地区的和平秩序,以吸引更多的国家前来朝贡。3、明朝中后期稍微放松时期 明中叶后...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答: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经过、意义等,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
  • 列举元朝和明朝与世界和平交往的两例史实
    答:元朝国内交通空前发达,商业较唐宋时期有很大发展,出现大都,杭州,泉州等闻名世界的国际性大都市。中外交往也很平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华,居住。居住了十几年,他的《马克-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元朝时的海外贸易范围也很广,最远到达了非洲和地中海东部。马克-波罗来华,...
  • 唐朝到明朝中后期中国对外关系发展趋势是什么?这一趋势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具体史实 开放: ⑴秦汉:对外交往的初始阶段。张骞通西域之后,中国同西亚和欧洲的通...1、唐朝是民主融合时期,对外开放、通商、是封建制度的巅峰。2、宋朝商业很发达、南阳地区的贸易很多。3、明朝中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内部矛盾也很多。4、明朝中期后,世界发展的中心转移到欧洲。

  • 网友评论:

    米牵19698251759: 唐朝和明朝对外交往的主要史实主要是什么? -
    14840席程 : 明朝.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郑成功收复台.宣扬国威.有利于形成中亚文化圈.促进了中国于周边临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 汉朝:丝绸之路.唐朝:与日本朝鲜社交,扬我国威.明朝:郑和下西洋,与世界各地形成了初步贸易关系 唐朝大唐和亲——比如与吐蕃和亲:文成公主远嫁西藏 产品贸易——与大唐交往的欧亚诸国中,. 希望可以帮到你!

    米牵19698251759: 明朝对外关系有哪些??急需!! -
    14840席程 : 明朝对外关系 明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的远航,密切了我国同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联系,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显示了明朝的强盛和科技的先进.此后,华侨下南洋者更多,华侨对南洋的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明中期以来,我国东南沿海遭受倭寇侵扰.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人民支持下,平定倭寇,肃清倭患,这是我国古代人民抵抗外侮的一次胜利.16世纪,西方殖民者相继来到我国沿海地区,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此后,开始对澳门的长期占据.

    米牵19698251759: 列举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史实 -
    14840席程 : 康熙时与俄的两次雅克萨之战 明末清初 郑成功击退荷兰侵略者 明时徐光启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翻译几何原本 与德国传教士汤若望修订历法

    米牵19698251759: 明朝对外交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哪个历史事件? -
    14840席程 : 明代最据代表性的事件莫过于“郑和七下西洋”了!明成祖即位,为耀兵扬威,在明代永乐三年(1405)七月,明成祖朱棣命郑和携副使王景弘,率将士水手27800余人,分乘150多艘大船,从今江苏省太仓浏河出海,一路宣扬明朝德政,最远行至非洲以南及阿拉伯半岛等.最后一次远航已是宣宗时期,归来时已是宣德八年(1433)七月初七.前后历时长达30年,郑和下西洋其规模之大、人数之众、时间之长、足迹之广、在中国和世界航海史上都是空前的壮举,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航海事业的伟大贡献!

    米牵19698251759: @考点二明清时期的对外交往 1. 郑和下西洋: (1) 条件: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2) 目的: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3) 概况:1405 —1433年,郑和七... -
    14840席程 :[答案] 1. (3) 刘家港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 半个多世纪

    米牵19698251759: 明朝经海上丝绸之路对外交往的典型事件 -
    14840席程 :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上丝绸之路有太仓刘家港、长乐太平港、福建五虎门、广州四个出发点.明代海上丝绸之路航线虽然已扩展至全球,进入极盛时期.但由于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除代表官方出行的使团可以从太仓刘家港、福建五虎门、长乐太平港出发外,广州成为中国唯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据《明史》记载,代表官方出行的郑和七次下西洋,出发地有太仓刘家港、长乐太平港、福建五虎门三个港口.而民间往来,只有广州一个贸易港口.从广州出发“海上丝绸之路”有两条路线, 西洋航线由中国沿海港至南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向东航行则是“广州—拉丁美洲航线”,由广州起航,经澳门出海,至菲律宾马尼拉港,穿过海峡进入太平洋,东行至墨西哥西海岸.

    米牵19698251759: 嗯嗯列举三个明清时期中外交流的史实 -
    14840席程 : 1、郑和下西洋2.郑成功收复台湾3、戚继光抗倭4、雅克萨之战

    米牵19698251759: 明朝对外关系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
    14840席程 : 郑和下西洋 为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联系,同时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特产的需求,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到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它是我国外交史上的主动外交.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被称为倭寇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愈演愈烈,酿成倭患.明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道浙东抗倭,台州九战九捷,取得重大胜利,后开赴福建,广东等,与另一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肃清.

    米牵19698251759: 例举汉朝、明朝对外文化交流的 历史事实 -
    14840席程 : 汉朝:开通丝绸之路,架起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明朝:郑和下西洋,促进中国同亚非各国的文化交流

    米牵19698251759: 元明清三朝的中外交往或冲突的史实有哪些
    14840席程 : 元:3次西征、马克.波罗来中 国.明:郑和下西洋、澳门居住权被 葡萄牙 攥取、戚继光抗倭.清(前期):雅克萨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

    热搜:明朝与日本交往的史实 \\ 宋朝对外交往的表现 \\ 明朝的对外关系的启示 \\ 明朝对外交往典型事件 \\ 唐朝对外交流的史实 \\ 宋元对外交往的史实 \\ 明朝对外交往的事例 \\ 元朝时中外交往的史实 \\ 明朝时期对外交往的史实 \\ 明朝对外交往的启示 \\ 明朝与外国的交往 \\ 明朝与台湾的史实 \\ 元朝和平交往的事例 \\ 明朝的对外关系总结 \\ 明朝对外关系介绍 \\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史实 \\ 明朝对外开放的表现 \\ 明朝对外开放政策 \\ 明朝时期的外交 \\ 宋朝对外开放的史实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