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出处?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出处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全诗如下: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全诗的字面意思: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什么意思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
  • 山随平野尽,星垂平野阔。
    答:出自《渡荆门送别》作者唐朝李白,原诗为: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译文: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全诗意思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诗,描绘了中国大地的壮美景象。在这首诗中,王之涣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中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和壮美景象,让人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这句话是诗中的第一句,也是整首诗的主题句。它描绘了中国大地的...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什么意思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译为现代白话就是: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滔滔江水流向广阔的莽原。《渡荆门送别》,是诗人离别家乡蜀地漫游,到达荆门时所作。荆门位于湖北省中部,全境以山地为主,东南接江汉平原。此句描写大江流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
  • 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写的哪句诗与此句不相上下?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这两句和杜甫的《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不相上下。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星垂平野尽,月涌大江流。各出自哪首诗?作者是...
    答: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①,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③。月下飞天镜④,云生结海楼⑤。仍恰故乡水⑥,万里送行舟。诗文翻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如何赏析?
    答: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③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附诗: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什么诗??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这首...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什么意思
    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而长江从落差极大的三峡奔泻而下,至此也渐次平静下来,浩浩荡荡地流向...

  • 网友评论:

    尹呢1585637512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解析 -
    50100郜受 :[答案] 出自李白《渡荆门送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十字勾勒出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观.这里的写景,角度是移动着的,而不是定点的静的观察.这从“随、尽、入、流 ”四字体现出来 .因此这两句诗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

    尹呢1585637512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整句意思 -
    50100郜受 : 蜀地的高山峻岭,随着平原郊野的伸展而消失了;一洋派奔腾的江水,出峡后在辽阔的原野上静静地流着.

    尹呢1585637512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这三首诗有 -
    50100郜受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这句...

    尹呢1585637512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什么意思 -
    50100郜受 :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大江流到荆门山时,地势已经渐趋平缓,眼界也随之开阔起来,大荒,是辽阔无边的原野.李白刚刚从两岸高山夹峙的三峡中出来,随着江船的东下,身后蜀中的群山已经越去越远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江汉平原,...

    尹呢1585637512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什么意思 -
    50100郜受 : 随:随着;入:流入,汇入.全句意思——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流进了广阔无际的原野. “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尹呢15856375126: 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意思 -
    50100郜受 : "山随平野尽",预示着作者在船到荆门山时,已将巴山留在身后,已把在蜀中生活的一页翻了过去,留在了记忆之中;"江入大荒流",是望眼远眺,楚天辽阔,境界超远,宣告了诗人在即将进入楚水之际,已经在憧憬一种全新的人生历程,...

    尹呢1585637512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赏析,不要太短的. -
    50100郜受 :[答案]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开阔的江面扑入视野,奔腾咆哮的江水向远方流去,直到那水天相连的荒漠辽远的原野,何其壮美.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

    尹呢1585637512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尽,月涌大江流.各出自哪首诗?作者是? -
    50100郜受 :[答案] 渡荆门送别 李白渡远荆门外①, 来从楚国游②.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飞天镜④, 云生结海楼⑤. 仍恰故乡水⑥, 万里送行舟.诗文翻译 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 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

    尹呢15856375126: 『星垂平夜阔,月涌大江流』与『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何区别?怎么看出来的? -
    50100郜受 :[答案] 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用景色衬托出了诗人的悲苦之情,而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则衬托出的是诗人的喜悦、高兴的感情 从上下文结合和诗的背景和意思看出来的 望采纳(*^__^*)

    尹呢1585637512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出自哪首诗
    50100郜受 : 出自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热搜:星垂平野阔下一句是什么 \\ 星垂平野阔月入大荒流 \\ 江入大荒流全诗 \\ 星垂平野阔的全诗 \\ 月涌大江流全诗 \\ 二年级星垂平野阔古诗 \\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 江随平野尽月涌大荒流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古诗 \\ 山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赏析 \\ 山垂平野阔月入大江流 \\ 杜甫的《登高》赏析 \\ 山随平野阔月涌大荒流 \\ 月涌大江流和江入大荒流 \\ 江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 \\ 星垂平野阔山随平野尽 \\ 星随平野阔月入大荒流 \\ 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诗 \\ 月涌大江流江入大荒流 \\ 江入大荒流的江指什么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