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最强盛时多少兵力

  • 求东汉末年十三州的人口以及兵力情况
    答: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徐州 益州 荆州 并州 幽州 青州 凉州 豫州 雍州 交州 司州 扬州 司隶部。由于末年战乱,流动人口很大,我就用三国初的,曹魏地广人众,有人口440余万,军队30余万。孙吴次之,人口230余万,军队20余万,;刘蜀的力量最弱,人口90余万,军队10余万。
  • 三国魏国可调动兵力是多少?
    答:当时统治一个国家究竟有多少兵力人力?史书记载,一场战争动辄数十万大军。难道当时的军队人数真的有这么多吗?让我带大家来一起探讨一下这段历史。据相关史料记载,当时蜀国的人数大概有28万户,按军队和人民的比例,按1:2算的话,倘若魏国有80万大军,那么魏国至少有160万户人民。如果人口比例真的能...
  • 巅峰时期的蜀汉到底有多少兵力?能够和曹魏硬刚吗?
    答:那麼,这时的关云长有多少兵力呢?对于此事,依据《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的记述,关云长在启动对于曹魏的襄樊之战时,大概带了三万精兵强将。在这个基础上,在许多历史学者来看,由于东吴的志在必得,关云长最少会在荆州留有一万将兵来防御力东吴。从而,针对驻守荆州的关云长而言,大概现有4万—五万将...
  • 参战兵力之和超过50万!三国规模最大的战役是哪场?
    答:第2个战争就是官渡之战。在这场战争当中曹操当时手底下的军队总共有2~3万,而袁绍则有10万军队。虽然参战人数比较少,但是这场战争决定了中原之地最大诸侯的归属。所以这场战争同样也对整个三国的局势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当时曹操与袁绍进行作战的时候都想要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因为一旦获得这场战争的...
  • 司马炎灭吴的时候动用了多少兵力
    答:那么,问题来了,司马昭灭蜀,派出了18万大军,西晋消灭东吴时,则动用了多少兵马呢?一 首先,公元263年8月,魏灭蜀之战正式开始。此战,曹魏的18万大军兵分三路。其中,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
  • 三国时期关羽北伐曹魏时期的兵力有多少
    答:应该在三万左右。
  • 诸葛亮北伐时一共有多少兵力?和曹魏相差多少?
    答:当时蜀汉政权全国只剩下10万多军队,即便是再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也要不断的进行北伐,史书记载诸葛亮六出祁山,并且在诸葛亮死后,其继任者姜维也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屡屡北衅九伐中原,消耗了巨大的国力。而与此相比,最强大的曹魏,却很少主动挑起战端。诸葛亮在隆中对策时便分析天下三分,并且为...
  • 三国当时兵力总和
    答:孙吴有52.3万户,230万人,有兵23万,魏国: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
  • 三国正史上的战争,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真实的兵力到底有多少?
    答:但刘备不能把所有军队都送上战场,后方也需要兵力守卫的,再加上各地也有些郡县兵,所以刘备能投入汉中战场的总兵力最多就是8万人。 而曹操这一方,起初是夏侯渊对抗刘备,夏侯渊是曹魏西部战区最高军事指挥官,预计总兵力三四万人,包括后期的增兵,直到夏侯渊被杀,曹操亲自率军进入汉中,这个时候曹军数量应该不少于蜀军...
  • 赤壁之战中,曹魏实际动用了多少兵力?
    答:但以当时的人口和战争规模来看,80万数字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赤壁之战时,还不能叫曹魏。只能叫曹操易中天说曹操动用了20万。。这应该也只是他的猜测曹操真正动动用的,谁也无法知道。但孙权前期投入只有3万,后来又调集了3万。 刘备只有不足2万士卒从赤壁之战僵持时间来看,双方兵力应该差距不大只是...

  • 网友评论:

    翁勉15913384845: 刘备攻取汉中后达到鼎盛时全国拥有多少军队?同时期的东吴,曹魏又拥有多少军队? -
    2204闵启 : 楼主您好,正史中只是片面记载,我就写我得观点吧.鼎盛时期刘备,荆州大约有四万人,或者更少.基本都驻扎在江陵一带于曹仁对峙.西川永安大约有两万,是川口的守备力量.西川下面于南蛮交界的建宁大约有一万人.汉中大约有三万人.成都有三、四万人.东吴江夏大约有两万人,庐州大约两、三万.曲阿一万.于山越交界处大约有两万多.都城秣陵大约五万人,准备袭击荆州时柴桑大约五、六万人.陆口有一万水军.魏国襄阳有守备军三、四万.寿春有两万,广陵有一万.两个京都(洛阳、长安)大约一共有十万多人.字写不下咯.曹魏最少有五六十万人

    翁勉15913384845: 曹操有多少曹军? -
    2204闵启 : 官渡之战时 曹军兵力约三四万 赤壁之战时 曹军兵力在10万到20万左右 (ps.小说演义里的的兵力数字纯属夸张)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 曹魏总兵力在40-45万左右,西线雍凉为6-7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洛阳及各据点10-15万

    翁勉15913384845: 曹魏最强盛的时候,能不能击败罗马最衰落的时候? -
    2204闵启 : 就是罗马最强盛的时候凭曹魏的军力也可以击败,而且是铁赢,罗马最强盛是,军队才20多万,而曹魏一出击就六七十万而且半数以上是骑兵,陆兵和马兵是没法打得,这不用解释吧.曹魏当时站着大半个中国,罗马全盛世才多大呀?

    翁勉15913384845: 求三国时军力、人力、财力对比. -
    2204闵启 : 魏:总兵力在40-45万左右,西线雍凉为6-7万,南线荆豫10万,东线徐扬10万,洛阳及各据点10-15万 蜀:总兵力在10-13万左右,北线汉中5万,东线永安2-3万,成都各据点3-5万.吴:总兵力在20-25万左右,主要部署在濡须口,南郡等长江沿线据点.蜀汉刘禅炎兴元年(236年):蜀汉940,000人 曹魏曹奂景元元年(236年):曹魏4,432,881人 东吴孙皓天纪四年(280年):东吴2,300,000人 财力,那时候税收有粮食,有布帛,很难计算!

    翁勉15913384845: 东汉末年分三国,三国当时兵力总和是多少? -
    2204闵启 : 史书上有记载,汉代全盛时期人口是3000W(汉武时期?好象还有一个说法是1500W,记不清了),而三国结束的时候,蜀大约有100W人口(我已经把没有在编的人口算了进去,而且好象算多了)吴大约是150W(也肯定没有这么多)魏比较...

    翁勉15913384845: 三国里谁的兵马最多???
    2204闵启 : 当时是全民义务兵役制,军队的最大数量与人口成正比. 三国的官方统计人口:曹魏 约500万; 东吴 约250万; 蜀汉 约 100万. 所以曹魏所能动员的军队超过东吴、蜀汉两家的总和. 以1:10的比例征兵,则曹魏能够征兵50万,东吴为25万,蜀汉仅为10万左右.当然,曹魏还需要有兵力对付北方游牧民族,所以才有三国的对峙. 诸葛亮六出祁山所用军队和民夫不止20万,超过蜀汉国力所能承受,所以蜀汉先垮掉. 另外:官方统计数字中常常不包括女人和儿童,而且战乱时有大量隐避人口,曹魏实际人口应该在1000万以上.东吴的统计数字应该比较接近实际,因为东吴为了增加人口,连台湾的高山族都运回大陆了.

    翁勉15913384845: 三国时期夷陵之战后各国兵力分别是多少
    2204闵启 : 一直在打,兵力肯定会有变化,只能告诉你各国兵力最大时,曹魏六十万,蜀汉十万,东吴二十三万.在绝对优势面前,诸葛亮无韩信般将才,便只能无力回天.(难得遇到这么爱好三国的年轻人,志同道合,一定要加我哦)

    翁勉15913384845: 三国鼎立时期哪个的实力最强 -
    2204闵启 : 魏国实力最强大.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翁勉15913384845: 三国里面魏蜀吴军队各有多少?分别国力如何?蜀国最兴盛的时候兵力真
    2204闵启 : 蜀汉占据汉中后有三十五万,夷陵之战后大约有25-30万,公元261-263年只剩不到15万人了.东吴夷陵大战后有兵30-40万,后期投降时尚有而是20余万.曹魏汉中之战后军力大致稳定,关中军常驻20万,雍凉有十万,宛洛有二十万,淮南江北有二十万,北部辽东有10万,计七十万左右.

    翁勉15913384845: 曹操有多少兵马? -
    2204闵启 : 号称80万大军 但是我估计没有 ,差不多有4万左右

    热搜:三国巅峰各有多少兵力 \\ 三国唯一的女将军 \\ 蜀汉最可怕的大将 \\ 蜀汉和东吴灭亡谁更惨 \\ 关羽死后把谁吓死了 \\ 蜀汉最后一位猛将 \\ 蜀汉最强盛时期兵力 \\ 蜀汉被骂得最多的大将 \\ 刘备舍不得杀的一名猛将 \\ 蜀国后期小五虎 \\ 曹魏一共几任皇帝 \\ 蜀汉真的有73万兵力吗 \\ 蜀汉最被忽视的小将 \\ 三国唯一打败赵云的 \\ 曹魏最惨的三位名将 \\ 三国正史各有多少兵马 \\ 赵云一生杀死了多少名将 \\ 被忽略的曹魏一代名将 \\ 曹魏后期最惨的败仗 \\ 蜀汉战死十大名将 \\

    本站交流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欢迎反馈与建议,请联系电邮
    2024© 车视网